生活中,我们常常伴着孤独,一种弥漫于无形的落寞如影随行。
“孤”这一字,封建朝代属帝王专用,目的是为区别于芸芸大众,区别于百官众卿。显示自己高高在上,主宰世界。显然是个对抗群体,惟我独尊的字义。
“孤”或差强人意,但如果将“孤”和“独”结合起来,好像就不怎么妙了。“孤独”说明的是一个游离于大众之外,有意无意间为大众所排斥或排斥大众的个体的生存状态或心态。人有时候就是这么一个个体,不管是心灵抑或是生活,常常处于这么一种状态和心态,并在这种状态下品尝着孤独这杯酒的痛苦或甜蜜。
很多时候,人一般是不喜欢孤独和耐不住孤独的,所以需要朋友,需要朋友间的那种心灵慰寂。只是人生往往千金易得而知己难求,通常看似有很多朋友,但大都是那种浅浅地打个招呼,或是因工作关系互相来往的那种。按照每个人自己的标准,严格的说真正的朋友十分地少。不是不想要,而是一个知心朋友难逢难遇,长大以后更是如此。
人的小时候是一般很合群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经历的感同身受多了,下意识的自我保护也就愈益增强,便常常固执地认同生活的阴暗面,越来越怀疑和排斥周围的人,于是就常用貌合神离的方式对待一切。虽然身处在喧嚣的人群,虽然在人前笑容可掬,但心却密不透风,虚伪地和很多人保持一种温和的委迤行为。
也许,孤独总是伴随着不安,更也许,人类一直一代代残留着对孤独的潜意识的恐惧因子。记得孩童时期,每当感冒发烧,常常处在同一种梦境。梦中,独自行走在无边无际的远古洪荒,寂寞成群的山风,咆哮地从耳边掠过。举目四望,鸟兽绝迹,天地间只有自己一个人,空旷荒芜得让人难以承受。从惊恐中醒来,一身汗水,烧已退去,却无法描述这种梦境,也难以理解为何总是做着同一个梦。但我知道,那却是任何人都无法理解和帮助的内心深处的孤独与不安意境。
在少不更事而无忧无虑的年龄,学习《荷塘月色》课文时,很为那句“欢乐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所包容的含义所困扰。昨日的圣诞狂欢夜里,群情喧嚣的人流中,觥筹交错的宴席间,远别亲人的感觉,让心无所傍依。当看着朋友一家欢快的笑脸,在葡萄美酒与红烛的映射下,突然理解了朱自清老先生那句话的含义,真切地感受了那是一种游走在思念之中和亲情之外无法慰藉的情绪。心头漫上了一股酸楚,只有在饮尽那一杯杯落寞的涩酒之后,在吧台,把心事都付与《淡水河边》的歌声……我知道,那里有一份被微笑外延所掩盖的心灵压抑。
孤独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是一种失落和无助。当独自在一条阡陌小路上漫无目的地漫步,寒星闪烁下,会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恐惧和孤单袭上心头。当独自从喧嚣的闹市回到家中,当推开门的一刹那,若家里空落得毫无温暖气息,面对万家灯火的窗外,无力对抗中,孤独的泪水会不由自主地滑落。
好像是谁说过,孤独需要爱情。据说,远古以前,人是一个有两个脑袋,四条胳膊四条腿的怪物,很狂妄,也很有野心,并常常冒犯天界诸神。因而上帝怒而把人劈成两半,就再也不能对神构成威胁了。但这样一来,也就注定了人类残缺而孤独的命运。所以,为寻求完整,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以完成人生的完整。只是我叹,身体的完整又当如何?寂寞或可排解,心灵的孤独却无法弥合。但于孤独之时,还是想向遥远的天际轻问一声:我可以抱你吗? 此一问,无关欲望,亦无关风月,因爱情亦非治愈孤独的唯一。
有时也觉得,孤独也是相对美好的。因孤独是一种正常状态,一种人生中与生俱来的相互平等。虽然独自一人时会有孤独的恐惧,但也多了点自在,少了些烦恼。其实,特定的时间环境条件下,与其在俗世中费力地交往倒不如沉浸孤独,既然孤独早已注定,则应该抛弃愤世嫉俗的心态,自由无羁地来享受孤独之美。
在孤独中,思想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游荡,可以回味人生,思考得失,可以探索深邃的永恒。至少,可以在飘摇的悲风下,走在荒芜的落木小径,去感受一份静静的残酷之美,在空旷无垠的天地间找一方净土放置自己,如爱情和心灵。这是一种品质和宿命,孤独来临时,上帝亦挡在心门之外,世间更无人能干扰所悲所喜。此时所谓的光荣与梦想或许可让孤独者偶尔一瞥,但绝难就此终止孤独之旅。
人生这杯孤独的酒,或许是命运在拔动身上一根低沉的和弦,我们只能任由它长久地回响,亦或许是心灵对大千世界的千百次回眸,看红尘万丈,起落轻扬。苍茫暮色中,晚钟回荡,天边那抹如血残阳渐渐隐去,我迎接着,又一个静美的孤独如期来临。
-全文完-
▷ 进入那片红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