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过去了的与不断延续的岁月(续七)休闲居士

发表于-2007年01月17日 上午10:49评论-5条

5、勤奋自有成果

燕子衔泥,一点一点可以筑巢;蜜蜂采花,一滴一滴可以酿蜜;工人砌砖,一块一块可以建成冲天大厦;农民种地,一锄一锄可以耕耘大片农田;……这都是他们不厌其小,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成果。

我搞水文测量的时候,工作项目中有一个“雨量”。设置一个口径十几厘米(容积)的雨量桶,下雨时,点点雨水滴到里面,可以收集几厘米、几十厘米。这是自然界无意识的现象,而其哲理意义是一样的。

下面我想就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叙述以少成多,以小成大的例子。

小时候,读过“捷径杂字”。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农活中有插田蓐禾,口头上经常说。但这个“蓐”字怎么写就不知道了。当读了“捷径杂字”后,才知原来这个字是这么写的呀!脑子里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一些其他字也一样,见多了,就记住了,也就知道怎么写了。这也是一种积累的现象吧!

人为活动的积累,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又是一个长期过程的产物。积累要靠勤奋努力,持之以恒,非一朝一夕之功。从我的文字写作为例,就不是一两天工夫练成的。由于我没经过什么深造,能有现有的水平,是经过长年累月的不断地磨练出来的。

我喜欢谈文学作品,它的华丽的词藻,生动的描写,吸引了我。读的多了。记的也就多了。自己写东西也就刻意模仿。刚参加工作时,自费订了《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报》和青年新作刊物《萌芽》。1960年初,开始以写日记形式来练习,天天坚持,从不间断,持续了六年多,约有几十万字。这些文字,是不管天寒暑热,蚊虫叮咬,病痛缠身,缺乏照明等情况下写出的,要不是‘文革’,既不会停顿,也不会丢失。这就是终身遗憾!

从写日记练习写作,写稿开始伴随进行,或确切地说,写稿还先于写日记。不过写日记是每天不间断的一种行动,每天动笔写,启动思维,比写稿大不相同,而在另一方面,写稿却是要让编辑承认的东西,日记却不是。所以,可以说稿件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更能体现个人成果。1957年11月,我的第一篇稿件刊登在了《长江水文》杂志上。这是自己揭露自己问题的稿件,被刊登后,更激发了我对报刊,电台写稿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自那时以来(除文革中断十二年未写外),我坚持每月都每月都有刊登的稿件。至今共有近百篇稿件分别被《人民长江报》、《工人日报》、《安乡报》、《水文月刊》、《安乡通讯》、《通讯员》、《长沙晚报》、《湖南日报》、《逻大生活》、《长沙人民广播电台》、《潇湘晨报》、《家庭导报》、《文萃报》、《望城诗联》、《湖南诗词》、广州《诗词》刊用。至于本机关自办的油印刊物、黑板报、墙报、广播稿……等采用我的稿件就无法统计了。由于我积极写稿,曾被《人民长江报》聘为通讯员,并评为‘积极通讯员’。1964年被《湖北人民广播电台》邀请做广播录音讲话。尤其是1985年《工人日报》、《企业家之友》专栏开辟读者评报活动,我将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寄给他们,在全国2019名征稿中我的稿件评获第一名。这不能说是什么机遇与虚夸的因素起作用,而是实实在在的个人勤奋的结晶。仅此一点,我是毫不掩饰自我安慰的。

写稿是业余的,是文字功夫。工作中的‘写作’才是真正的实践成果,可是那是不由个人保存的成果,而只是真正奉献给了集体。这便是我在领导岗位上写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讲稿、文件,……那可是真的日夜疾书,用脑劳动的丰硕成果。若以1984年企业整顿验收为例,属于我亲手管辖的部门,由我写的东西就有两大本哩。那是比较齐全的材料,但也只能存入厂档案室罢了。

工作中的写作,并不是文学作品,也不是理论文章,而是工作“产品”,完全是本单位工作实践的结晶。比如说,要做一堂讲课,不能是照本宣科,也不能信口开河,因此,要花费不少时间收集资料,寻找根据。不仅只要写好,做到条理化,又要口头宣讲,做到口头化。想起来,这都是多年的积累而成,非一日之功。记得刚参加工作时,要发言都不敢,心里作了准备,有时还写了条子,可是,等了一个又一个,最后还是散了会都没敢讲一句话。可是现在就不同了,可以“出口成章”、“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不费很大力气了。

这大都是从实践中不断地点滴积累起来的。这要求“有心”,就是要自己注意所遇到的人物活动,报章记录,脑子记住它们,或记录到本子上,或剪下保存,这样也是积累,到用时就方便了。“持之以恒”,即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是不会有收获的。为什么我1957年写的稿子,至今还保存下来呢?就是从当初立下了一个计划,就不改变。没有这么一个决心,毅力,那是搞不出名堂的。当然,事情很小,意义也不重大,但这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思维规律是有条不紊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从我学习毛主[xi]的著作上看,也是点点滴滴地积累着。五卷雄文,篇篇看完,并不是一两晚就能看完的。也不同看小说那样半夜三更不睡地看。读《毛选》,要边看,边想,边写的读,这都是要时间的。由于对毛主[xi]的敬仰与崇拜,我又去收集、抄录他未入卷的文章,题词、语录。象这样的积累,若再把《毛选》上写的批眉整理出来,就要有十几本之多。

从学到练,缺一不可。所以,我练习写是十分重要的一关。除了前面讲的写稿、工作文章、日记、笔记、读书笔记……等之外,我还不断地为别人写婚丧对联,节日门联。也遇兴趣激发时,模仿写一些诗词近两百首,自我欣赏,自寻乐趣。

业余生活中,从参加工作时的1956年起,还有集邮的爱好。当时自订一份《集邮》杂志。从那时至今,虽不以此为业,但遇到一枚集一枚,几十年也集了五、六本。也会不少于几百枚。

为了工作,学习的方便,我以那些文人学者的利用卡片的方法为样板,采取另一种方法来积累资料。比如从1987年起,自订“文萃周报”,每期阅后就保存下来,至今一期不缺。每年装订一本,眼下就有十几本了。自发行“知识台历”以来,那上面的条条知识,可算是一个宝库,我从1983年开始收集,有的一年一册,有的一年两三册,积累起来,不知不觉就是二十余本了——这不就是现成的资料库么。统计一下,不是有上万条知识么!

古人云:积少成多,滴水穿石。这揭示了一条真理,反映了一条推不翻的规律。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不管如何,只要有恒心,努力不懈,总会做出一些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来。

做一件事也与积累有关。平常说:“熟能生巧”。“熟”从那里来?就是一次、两次……到n次,从生到熟。我以几点日常生活小事为例。现在,我常为别人的一次性打火机上气、换零件。特别是上气换火石,开始没搞过,觉得很不容易,弹簧飚了,活石跑了。怎么也搞不好,有时几个小时下来,总是上不去。但我不相信搞不好,硬要搞成才收手。不知经过多少次反复,现在不用工具,徒手都可以顺利地将火石上上去,不费什么力气。。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一回生,二回熟,只要你决心去干,都可以把它搞好的。有些事情中,有一点关键或技巧,只要去摸索,没有不可掌握的。有些是逐步可以发现的。我将牙膏皮用于修复搪瓷器皿,就是试着琢磨着干出来的。。如不去试一试,谁知道这么做是可行的呢。还有修雨伞啦、补鞋啦……不要以为做不好,有兴趣试下去,反复多次,就可以积累出经验。利用打包带编织蓝子,自己试着做,没有模子,就信手编,渐渐地熟练了,能编了。大的、小的、圆的、方的,甚至鱼蓝这种上下小,中间大异型的也编成了。这方便了自己,也可帮助别人。至今,我为自己、亲属、本厂职工总计编了九十余件。别人都说织的好,织的好!这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我又试着修补竹垫子,经过实验,也不是什么难事,终于为自家和亲友补好六床,与原来的一模一样。

所以,我认为勤奋总会有成果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休闲居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千叶红点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先生的经历对我们这些爱好写文字的人来说,很有帮助:)

文章评论共[5]个
天心浪子-评论

真的想不到会在这里看到这样的文章,如获至宝。。烟雨现在很浮,现在的年轻人也许很浮吧,写的散文什么的,我都看不懂,看了通篇,整个不知所云。。感觉都没有实质性的东西,都是胡乱把一些自认为优美的词藻堆砌起来,或是无病[**]。
我很欣赏你的态度,你这样的文章,向你学习,拜你为师。愿收我吗????
  【休闲居士 回复】:  你太谦虚了。我写的是‘家史’,就文字而言,只是作回忆而忆,算不得什么文章。有事可来聊:492181727。 [2007-1-17 17:53:40]at:2007年01月17日 中午2:25

天心浪子-评论

文学最不是急功近利的东西,需要积累,耐得住。把得稳,日积月累,当回头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走了这么远,仅此而已。。所以,现在这些年轻人出书,吹捧的多好,我也是不看的。at:2007年01月17日 中午2:28

无缘牵手-评论

积硅步成千里,汇涓流成江河。为作者持之以恒的精神而感动。向三湘故土的朋友问好。
  【休闲居士 回复】:  我只是作出记录,没有描写、夸张、粉饰。谢你看它。 [2007-1-17 17:56:10]at:2007年01月17日 下午5:08

古刹昏鸦-评论

这是一篇很好的写作心得,值得一读!at:2007年01月20日 上午11:47

悲秋道人-评论

积少成多,滴水穿石。只要有恒心,努力不懈,总会做出一些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来。
支持!
at:2007年01月20日 中午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