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当兵的人,都要经过新兵连。
当兵的人,绝不会忘掉新兵连的生活。
没当兵的,对新兵连也能瞎侃胡吹一通。
这就是新兵连的味。
我是一九九九年底入伍的,号称跨世纪的兵,首都武警。新兵连所在地是团农场,萧瑟的秋风下,那里荒凉的简直就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正是在这个地方,开始了我的军营生活。如今,一晃就是七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今日闲来无事,将我在新兵连的故事整理成几个片断,借以与各位文友共同回味一下那难忘的新兵岁月吧。
一、想家的泪
刚入伍的新兵,大多数是第一次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加上又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对部队的新鲜劲一过后,便是想家,那是一种深深的、刺骨的思念。偏偏我们到部队后学唱的第一首军旅歌曲便是《军中绿花》,母亲啊、女友啊什么的,唱着唱着四十个兵便有三十七八个流下了思乡的男儿泪,那一、二个不流泪的,也许丝毫便没有音乐细胞,从歌中感觉不到思乡的情绪来。不过,随着部队生活的适应,一段时间后,想家的情绪也就逐渐淡了。但仍有个别年龄小的战友,不时地偷偷地躲到被窝里哭上一回两回的,也算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吧。
二、吃饭的罪
部队吃饭,尤其是在新兵连吃饭,一讲速度,二求效率,吃饭时没有时间观念只有饿肚子的份。30分钟的就餐时间,被主管生活的班副细分到可以用秒来计算:打饭5分钟、吃饭10分钟、收拾餐具(带洗干净)5分钟,剩下的10分钟,则是班长组织出操准备和课前训练用的。饭堂在营房宿舍,没有桌椅,班长、班副、兵,十几号人呈长方形就地蹲下,碗筷直接放到地上。那份饮食嘛,实在不咋地,早餐稀饭馒头咸菜,晚饭咸菜馒头稀饭,中午好不容易见到了米饭,搭配的却是“种类丰富”的大锅菜(青菜叶、海带丝、猪肉片、豆腐团一锅烩),没吃过的以为味道很好,其实啥味也没有,要说味道,也只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怪味。在新兵连真正让人回味的是玉米粥,黄黄的,甜甜的,暖暖的,营养也不错,一碗下去即暖身子也爽口味,只可惜这样的美味不知后来为啥不供应了,有一次民意测验,上级向新兵征询对伙食的意见,有个新兵提出,说为啥不供应玉米粥了?现在想起来就有趣。说到吃饭,为什么要快、讲效率呢,那10分钟的吃饭时间,其实真正用到吃饭上的就那么五、六分钟,其他三、四分钟是留给班副“发威”的(讲评卫生情况),饭前部队唱完歌后,兵们各就各位,这时班副那沉闷的声腔冒音了,“看看你们叠的被子、看看你们整的床铺、看看你们擦的玻璃、看看……”一通下来,直让兵们从骨子里感到吃饭也是一种难熬的罪。好不容易盼到班副哑火,偷眼看一下班长床头的闹钟,所剩的就餐时间不多了,赶紧狼吞虎咽,一手拿馒头,一手持粥碗,哈哈,只闻咀嚼音,只闻吸粥声。菜是没有多少油水的,只能拿馒头填肚子。这时候最考验兵们的进食速度,小碗大的馒头三口一个,海碗盛粥哧溜一声下去半碗,基本都在五分钟内解决问题,还没等打声完整的饭嗝,得立即收筷洗碗。在吃饭方面,记得我们班曾创造了两项记录,一是一名河南兵一餐吃了13个馒头,那可是小半盆啊,这一纪录听说至今无人打破;还有一项记录,是有次全班整个吃饭带洗碗一条流水线下来仅用四分钟,后来当了老兵闲聊,评估出这绝对是一项新兵连记录:扣除洗碗时间,吃饭过程顶多一分半钟,乖乖,现在想起来那真叫不可思议。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三个多月、一百四十几天的新兵连吃饭锻炼,造就了我现在的就餐高速度,不管到哪里,不管吃什么餐,不管是陪什么客人,一餐下来,顶多十五钟,再长时间,对不起本同志就不陪了。不过,也不完全排除例外,比如大伙组织活动或是公司集体就餐什么的,通常一个小时下不来,这时候就真让人活受罪,一个多小时的就餐时间,又不好意思提前走,折磨俺啊。
三、内务的细
没当兵的羡慕部队,也许除了部队的阳刚之气外,更主要的是折服于部队里那种利索、整齐的内务环境。这一方面绝对是部队的骄傲。在部队的任何一个班里带双白手套摸一圏,下来保管手套不变颜色。被子方方正正,标准的豆腐块,更别说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根本看不到,所以本人建议,那些对生产现场管理不上档次的公司,在组织“5s”、“7s”什么工作时,别崇洋媚外,有机会去部队参观参观、学习学习,保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者直接把某部队的复员兵拉到公司,这样就可省去一大笔的“现场管理培训费或奖金”啦。哈哈,话说回来,部队能有这样整齐的环境,来之不易啊,这可是铁棒磨成针的成果。到部队想进步的,得从整理内务开始,整理内务卫生出色的人,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说到整内务,当过兵的,人人都有一本说不完的经。本人就重点说说叠被子。关于叠被子,可不知折磨了几多新兵。刚发的被子,棉花软的胜过鸭绒,要叠成厚不到二十厘米的四方块,可谓要使尽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一是压,每天睡觉前,大通铺上的新兵一溜排开,边背《条令》边把被子坐在屁股下压上个三、四十分钟(俗称打坐),周六周日,把一个班的被子自下而上码成两摞,再在上面压上一块铺马路牙子的地板砖(约四、五十斤重),几轮下来,被子就压的比较薄了,为以后的整形打下了基础。二是捏。这是细功夫啊,也最能检验一个兵整被子的功夫和水平,这个嘛,基本上要三至六个月的时间才能技成艺熟,领悟能力差的,整个第一年兵的大部分精力就消耗在被子上去(哈哈,有点夸张,不过据实而谈没夸多少)。被子如何捏呢?前四角、后四角、加上四边缘,捏时急促处如奔流过江,细微处如姑娘绣花,细揉慢捻。经过长期的压和捏,被子才能像在电视看到的那样平整方正,到了第二年当老兵时,被子按折痕一叠,稍整一下就很漂亮了。其实,以上是叠被子的软件条件,没有硬件也不行。硬件就是选好叠被子的地方,并且地方够大,主要是便于展平被面。新兵连睡的是通铺,三十几号人上下两层,铺挤铺,人挨人,每人也就两尺宽、一米八长的地方,在床上叠被子地方根本就不够,只好向地面发展(这是我发现的一个叠被子的好位置,场所既平且宽),自发现这个秘密后,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将被子抡下床,然后一个箭步跨下地,铺平、三叠、四折,大致使被子成豆腐块后,坐上去压,动作稍快的还可以看看其他战友的忙碌景象,一切停当后,穿衣下床。想想叠被子抢地面的场景,真有点黑社会争地盘的味道。
四、训练的累
新兵连的训练,其实不算苦,但那时正处于北京最冷的阶段,零下十六、七度的寒风下练队列,一站一小时,也不好受。不过,但凡当兵的,说到训练不谈枪,就算不上谈部队生活。说实话,从一进部队就天天盼枪,部队枪管的特严,到部队两个月了,还不知枪是啥样,一天班排长开会回来,说第二天进行射击训练,这一下,全排兵就像吃了兴奋剂。望着我们的高兴样,班长皮笑肉不笑地说,别高兴的太早,等枪到了你们手上,才知道枪是啥滋味。班长真是过来人啊,这不,第二天他的话就被验证了,7斤半(八一全自动步枪枪约重)真不是个好玩意。射击训练首先是练操枪,肩枪换持枪,持枪换肩枪,几个动作看似简单,但大冬天的,手本来就冻的僵硬,再加上这么个铁家伙,一不小心弹夹就磕到了脑门,贼痛贼痛的,还有那个刺骨的冷啊,当时真后悔进了部队的门。更最难受的还在后面,操枪的动作练完后,就卧姿拒枪瞄准,大冷的天,一卧半小时,头上是北风呼啸,腹下是冻土临身,有些身体素质差一点的挡不住了,刚练了两天就有新兵的肚子出了问题。记的有一个安徽兵,个子不高,与地面“亲密接触”两天后腹泻严重,卧姿拒枪瞄准时当场拉了一裤子,把班副弄得只差喊他娘了。这件事过后他被列为了病号,排里安排休息,错过了被新兵视为酷刑的射击训练,享了好一阵子的清福。不过,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位仁兄最后因没有参加射击训练,实弹射击也就泡汤了,下连后又因自己是二级厨师直接去了炊事班,两年兵下来只闻枪弹声,未尝射击味。真可谓“骞翁得马,焉之非祸”,白当了一回兵啊。
五、拉歌的味
部队唱歌,也许并不注重韵律,真正体现的却是一个“吼”字。这个吼字,又突出体现在大部队集中一块拉歌的时候,那歌“吼”的,天地为之变色。记的有一次宣传股到新兵连放电影,七百多人的新兵第一次集中到一块,这下可好,各连连长带头、排长帮腔、班长鼓动、新兵卖力,以连为单位便开始了拉歌比赛。那次我们连对三连,一曲《过硬的连队过硬的兵》之后,担任拉歌指挥的连长胳膊一摔,两眼一鼓,全连新兵便扯着喉咙吼开了:“三连的,来一个,来一个,三连的”、“东瓜皮、西瓜皮,不许耍赖皮”……半个小时不分胜负,啧啧,那场面,只有身临其景才能感觉到壮观。
…………
新兵连的故事一串串,却不曾想,那个火爆的生活成了一生的回忆。听连队的兵说,现在新兵连的条件改善多了,太阳能热水器,标准化大食堂,设施齐全的训练场,配套的娱乐室……不光这些,还有那晚上练体能的情况也禁止了。
真为现在的兵们感到幸福。同时,也为他们感到深深的遗憾。
不经历我们那样轰轰烈烈、辛酸中透着欢乐、艰苦中闪着喜悦的新兵连,当兵还有味么?
-全文完-
▷ 进入洞庭樵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