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笔者到一乡下朋友家作客。朋友挑稻谷去“打米”,我便随行。来到加工房,主人不在,只好暂等。朋友将扁担搁于箩筐上,便和我边抽烟边聊天。一会儿,耳边传来异样的声音。扭头一瞧,原来是几只鸡啄食箩中之谷!朋友上前驱之,鸡不愿离去,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朋友嘻骂:“脸皮好厚的鸡!”
鸡,人养的。不是主人的喂食,就该自寻食物,偶尔“偷”一点,也要有个限度。可这几只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偷”起来。脸皮可谓厚也。
由此,笔者不禁想到——
报载:在一条不算僻静的胡同里,3个青年人拦住一个农民打扮的中年人,开口就说:“喂,给点烟钱!”“没有钱啊!”“去你娘的,不给就挨打。”这似乎没钱就是大错,不给别人的钱就该挨一顿不轻的拳脚惩罚。这3位青年以为自己行的“光明正道”,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放肆,脸皮可谓厚也。
据悉,在当今的中学、大学校园内,也有类似上述的“厚脸皮”现象,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收取什么“保护费”已经波及到了本来宁静的山区小学。这些“有胆有识”的学生们,脸皮可谓厚也。
鸡为什么会偷食稻谷而驱之不去呢?其责也不全怪鸡。那是人平日见鸡偷食,认为无关紧要,视而不见,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也。
在改革的大潮中,有的人只想占便宜,以硬欺软,故而有“不给钱该挨打”的“真理”;还有的人自以为有权在手,机会难得,左嘴角挂着“廉正”,右嘴角却处处讲“报酬”;有的人巧立名目索要什么“操心费”······
这一切,正是由于“习惯成自然”导致的。看来,要剥掉这些厚脸皮,首先要放下“脸皮”,来个“不客气”;其次要剥之及时,不要因“无关紧要”而纵之;再者是互相监督,人、“鸡”共勉。
脸皮,不要太厚!
脸皮,不能太厚!
本文已被编辑[“逝者如斯”]于2007-1-15 23:08:47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黄自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