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在网络上练笔的,大都是想找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世外桃源来抒发真情实感。初涉烟雨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是文清女士提醒一个新网友的网络安全意识的编者按语,让我感觉到了烟雨的人情味。于是我对烟雨开始了深入的了解。走进烟雨,才让我了解到烟雨的独到之处。首先是烟雨的门槛不高,面向广大网友,是一个群众性的文学网站。其次烟雨里有一个自由的文学氛围,网友之间,网友与编辑之间可以自由交流,各抒己见。遇到不同见解,大家真诚辩论。也许就是这份真诚把广大文学爱好者集中到烟雨的旗帜之下。于是我把在其他网站发表的几十篇文章都转移到烟雨网。并且开始了在烟雨的原创历程。
那一阶段,我几乎从不涉猎其他网站。真正专心于爬格子。当我遇到第一份退稿时,我从编辑的鼓励语中感觉到了烟雨治学之严谨。于是我修改了那阕词的格律错误,重新发了出去。说句实在的,当时我非常佩服那位编辑。那首词在创作时,由于受内容限制,一时找不到符合格律的相关字眼,于是忽略了韵律。这种毛病对于外行人,尤其是在人们已经不知如何创作词曲的今天,不知平仄为何物的时代,我大有遇到知音之感。如果没有遇到烟雨的这位治学严谨的编辑,也许我还在写那种以“忽略”韵律来迎和字眼的词。这篇退稿激发了我耕耘烟雨的积极性。也使我在此后的创作中一改从学生时代就养成的写东西不看第二遍一气呵成的习惯。遇到高人了,不得不小心。
也是因为一篇退稿,让我感觉到了烟雨的变化。我敢说那位编辑,都没有耐心把我那篇文章看完,就“义愤填膺”地对我开始口诛笔伐了。在这位编辑的笔下,我的那篇倡导民族自省的文章,被其曲解为倡导色情。我被那位编辑贬入汉奸之流。我当时非常委屈,暗想即使这篇文章有问题,也不应该遭受如此曲解。我已经在烟雨发表了几十篇文章,打开一看即知作者风格。一个一贯以民族发展为己任的作者,怎么会突然提倡那些历史上的污泥浊水。我当时为该编辑轻率的渎职业行为非常气愤。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虽然烟雨的编辑都是业余的,没有报酬。可是既然坐了这个位置,就应该对网站对作者负责。但是后来我又说服自己,大概是烟雨的发表文章量太大,编辑们没有时间细斟酌。可是问题就出在编辑的按语上,如果不是那种污辱我人格的按语,我也许就放弃了那篇文章的发表。为了正名,也为了提醒那些轻易否定作者文章的编辑们改善工作作风,我把那篇文章写了说明,重新发了出去。结果引起了烟雨里一场风暴。今天不谈网友们的褒贬了,个人认识能力有限,作为读者曲解一些历史上曾有定论的观点也是在所难免。在此我对曾经赞同我那篇文章观点的与否定我那篇文章观点的网友们一并表示谢意。
我们现在的国民,绝大多数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有谁能公开为反动的东西翻案?纵使审稿量大,遇到敏感的,带有新观点的文章,编辑们也应该慎重,交编委会共同探讨。看一个作者,要看他的一贯文风,怎好轻易凭主观臆断,轻率地口诛笔伐。虽然我对后来将此文加精的编辑的工作风格与业务能力也有异议,但是她有一点是正确的,就是将文章交付大家讨论。如果真是棵大毒草,供大家口诛笔伐,以正视听,岂不也是一部反面教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会有文学的春天。一个有风骨的知识分子,应该固守自己的原则。只要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不该受舆论左右。
这篇文章的发表,让我认识到编辑们虽然良莠不齐,可是烟雨的主体还是好的。我当时越辩越勇,几乎天天发文。可是好景不长,受文化专制制度的桎梏,原本自由民主的烟雨也开始谨小慎微了,遇有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的文章一律拒绝发表。更为可悲的是,由于烟雨里的编辑大部分倾注文学,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变化缺乏敏感。常常把一些政府已经有定论的观点也拒绝在烟雨之外。杂文的特点就是时代性,边缘性,前瞻性,可是部分编辑却只在杂文的具体形式上做文章,什么缺少嬉笑怒骂了,不符合杂文风格了等等。这让我对烟雨开始灰心了。因为这已经不是编辑的水平问题了,是网站的运营方向问题了。即使烟雨有一大批优秀的编辑,也是无法改变这种消极性的。因此在一篇以志愿军战俘为内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文章被退稿之后,我写了一篇《褦襶子之死》,忍痛结束在烟雨里的笔耕。
离开烟雨后,我一直关注着烟雨。那里毕竟是我曾经心仪的地方。我在关注着烟雨的变化。先是烟雨的版面更新了。新的版面修改了过去由部分编辑控制读者阅读取向的格式。把读者的阅读选择权更大限度地交给了读者。这样有利于新网友与新手脱颖而出。在退稿问题上也更加慎重了,按曾经有过的风格,杂文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发不出来的。在加精问题上增加了编委会审核。编辑的按语也更加人性化。可是有一个毛病还在固守,那就是加精的文章必须是首发。这一点有强拉网客之嫌,以现在的烟雨,根本没有这种必要了。只要是好文章,烟雨就要加精给予肯定。如果能提高烟雨的文学品位,并且能营造一个自由民主的文学氛围,那自然会出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景象。提到烟雨里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编辑之间的互相吹捧,诚然,编辑们大多都是从优秀作者中选出来的,他们的文章的确有一定的层次。但这种认文唯人的风气有失文学的尊严。既然烟雨设置了编辑文章栏目,就不要把编辑的文章与普通作者的文章混在一起。也不要把编辑的文章设置什么等级,把编辑的文章交由读者。可把点击率高的设为热点文章,以飨读者。设置争鸣栏目,选由具有较高文学修养与政治敏感的编辑捕捉论点文章,供大家争鸣。
烟雨的又一大变化就是文若书先生进入编辑队伍,让我对烟雨又滋生了希望。文先生是不是文山先贤的后人我没有考证过,可是文先生的风骨我却十分钦佩。他的文章里透着一股正气。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刚正的背后还有着超常的机敏。若书先生的见地与学识都令本人折服。文先生日前在给我的短信中说他在整顿烟雨里的文风。并且谈了他的设想。我相信若书先生的品格,也信赖烟雨里那些优秀的老编辑,所以我回来了。为避免瓜李之嫌,这里就不一一点名了。我回来了,是因为烟雨里有一批善于调整自己的管理与编辑队伍。相时而动,相机而行这就是希望。最后送给烟雨管理者与编辑们一句话:无限风光在险峰。
本文已被编辑[心海岸边]于2007-1-14 22:51:42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褦襶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