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人文精神的思考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活,我总是想说点什么。我认为 :大学生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个性,有顽强的意志,有一种对自己信念的执著和追求。这个比学习理论知识更为重要,也只有这样的一种心态,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英国的培根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有书分不开,书可以让人快乐,让人沉思,让人深遂,也可以让人成长,让人成熟,在内心的深处沉淀一种对人生对生活的信念。不管是小说,还是诗歌,散文,或者其它的文学作品,都有这样的功效。在书中可以找到自己精神的后花园,可以和先哲们自由自在地谈天说地,无拘无束,那是一种心灵的悸动,一种精神的享受。就像一个人在山间听小溪的轻轻流动,听小鸟的欢快歌唱。又像在早晨在海边听潮,那样的惬意,舒适。
古人有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书中可以找到自己的一份精神追求,还可以在书在思考。在书中可以找到这样一个精神的后花园,远离现实世界的尘嚣,远离那些烦恼,寻求心灵中的一份宁静,一种淡泊。最有意思的是,可以在这样一个精神的后花园里沉思,好好地思考人生的许多事情,有时还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得到一种释放。不过,最为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培养出一种乐观的心态,一份坚强的意志,一种对自己精神的追求。
因此,在大学本科这样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我觉得要多读一点书,在书中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培养自己对人生的乐观心态度,这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好处的。可是,我总觉得我们中文系的学生,大多数的人都在为其它的事情而奋斗,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看英语上,我总是有点怀疑,中文系的学生是在学中文吗?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真正的中文系的学生吗?
我看到这样一本书,是余杰先生写的。他说北大不是以前的北大,北大的中文系不再是以前的中文系,和以前蔡元培先生的治学精神相悖了。他说的是蔡元培校长的自由学术气氛,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她和第一任校长的初衷相去甚远了。这让我的心有点悸动,让我不得不思考我们的中文系,我学中文系是不是和中文系的初衷有点相异。因此,我对这样的一个教育现状担心,为我们中文系的学生担心。
在校的大学生都有一种迷茫,冲动的情绪,或者换一个词来说是浮躁。有些人忙于玩乐,根本没有时间去看什么书,甚至发展到迟到、旷课。我想,这或许就是一种“颓废”,对自己追求的盲目。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根本没有一种精神的追求,没有对自己信念的执著。所以 ,才会不断地放纵自己,让自己无助又无奈,产生一种对生的活迷惘,逐步地把自己的进取心给抹杀了。
前不久看到这样的一则消息。有一本权威的杂志把中国的学生分为五个等级:一是厌学型:不快乐,厌烦,心理上有强烈的反感和抵触。二是被动型:消极,被动,麻木,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取得进步。三是机械型:全身心投入,按部就班地朝着一流的方向努力。四是进取型:自信,主动,积极,把必须做的事情做得最好,持续性的保持一流的成绩。五是自主型:拥有第四种人的特征,此外还有:自主,自由,坚忍,扎实,快乐,有个性,有激情,有想像力,享受学习。不以分数来衡量优劣,不一定就是第一名,但一定有独立的意志,有强烈的兴趣,有一个执著追求的目标。所以我认为一个大学生不应该去盲目追求分数,不要为考试而考试,更不应该为考试而欢乐和忧郁。如果只是这样去生活,这和以前的学习有什么区别。所以,那种快乐的心态和顽强的意志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就业的压力比较严峻,要找一份好的工作比较困难。这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更是这样,中文本科的人毕业到底学到些什么,很多的人都在为这而担心,更为自己的出路而担心,也为这个忧郁。其实,学中文的人学到的东西都是一些基础的东西,可能还不能发挥出什么特别的作用,于是,有些人就在担心自己的前途,总有一种这样的错觉,认为自己什么用也没有。其实,中文是一切学课的基础,什么都和中文有莫大的关系,一个人学好了中文就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也可以找到很多的工作。所以,作为一个学中文的学生,在学校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培养自己的耐力,培养自己的意志,那比什么都更重要。只要有一种精神追求,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要找一份好工作,那就要看大学毕业的时候自己到底有多少能力了。如果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有快乐的心态,我想在毕业的时候,你的能力就会发挥出其独特的功效了。再加上对信念的执著,还有什么不能成功呢?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所以,我觉得一个大学生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有自己的个性,有一种对自己信念的执著,这才是他们心灵的家园。在大学时期培养了快乐的心态,培养了自己的意志,有了一种精神的追求,那么他一定会成功的。
本文已被编辑[“逝者如斯”]于2007-1-13 22:27:1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拈“华”微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