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如火的日子,我慕名去了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苏州小镇──周庄。
镇里,既没有葱茏的竹林,也没有曲折的小河,只有偶尔飘过来的吴侬软语。心下不禁有些疑惑,这“中国第一”是不是徒具虚名?
随便捡个旅馆落脚,以躲避那令人窒息的热浪。迎上来的是一个黑黑的中年男子,穿着一件普普通通的衬衣,看上去很像一个农民。他自我介绍就是旅馆的主人,客房设施一应俱全,价钱公道。随他进去,才发现这旅馆倒挺像美国的五角大楼式样。看样子,投入少说也有百万之多呢。
太阳渐渐西斜,我来到电视上常常播出的水巷。水巷的起点是全功桥。全功桥像一弯新月勾住蚬江河两岸,精致、美丽。站在桥上,向下望去,窄窄的蚬江河在夹岸的垂柳中静静地流淌,到远处幽幽地打个转,再也看她不见。河里泊着些小船,偶尔有村姑撑着小船忽悠忽悠地过去。这幅情景,让我想起“小桥流水人家”的句子。
沿着左边的青石板路往里走不远,就到了举世闻名的双桥。据说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的一幅国画就是以它为主体构思的。作品流传到美国,引起不小的轰动。双桥其实是紧紧挨着的两座桥。架在蚬江河上的是圆拱桥,架在支流上的是方拱桥,两座桥形成九十度的夹角,一圆一方浑然一体,也许这种造型本身就是某种哲理的立体昭示?
再往前走,就到了沈万三的故居沈厅。因为时间已近黄昏,沈厅已不开放,只好到他的码头。码头并不大,只有两米来宽,但是却是沈万三人生航程的起点。他在封建社会做起了资本主义性质的贸易,最终成为江南首富。当地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一说朱元璋打天下的军费的一半就是出自他的资助。一说他承担了南京三分之一城墙的修筑费用,震惊了朝野。还有说他还亲自招待过慕名而来的朱元璋,其中一道菜就是如今这里的招牌菜“万三蹄”。不管怎么说,他的确是个很成功的商人,但是也正因为他的成功最终导致了他的惨败。因为他毕竟只是个商人,他以商人的思维模式和朱元璋这样的政治家打交道,难免落得个被流放云南,客死异乡的悲剧,真是可叹!
离开沈厅,不远处又是一座小桥,名曰“富安桥”,大概是取富贵平安的意思吧。走过这座桥,就到了水巷的右边。这时候,天色已晚,家家户户门前都点上了红灯笼,颇有些古风古韵。红灯笼倒影在水里,虚虚实实,相映成趣。
往回走,通过约300米长廊,就到了一家吃饭的铺子。铺子主人姓姚,是个典型的纯朴善良而又勤劳的妇女。在水边的一排竹椅方桌前坐下来。“万三蹄”是不可不点的,盐水煮河虾是不可或缺的,冰啤酒当然是不能少的。酒菜很快就端了上来,正准备大快朵颐的时候,耳边却传来幽幽咽咽的声音,原来是一个老人在拉二胡。老人衣着朴素,神情端庄,莫不是想起了沧桑的往事?正在疑惑时,姚大姐告诉我,这是卖音乐呢。原来是误会了。我就点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微风吹过,琴声悠悠,柳絮轻轻地点在河面上,点乱了红灯笼的倒影,一漾一漾地浮满了河面,就象害羞少女脸上的飞红。
当晚,我久久不能入眠。何处没有小桥?何处没有流水?为何独独这里如此有盛名呢?苦思良久,终于,从接触的几位当地人身上我找到了答案。他们平和的心态,朴实的品质,勤劳的本色和不张扬的性格。正是他们衬托得这里的小桥流水越发清新雅致,激起人性深层次的自然梦想。
在周庄,一不小心就跌进了梦里;回来后,一不小心,又在梦里跌进了周庄。
-全文完-
▷ 进入王先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