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酒这东西秋水恬静

发表于-2007年01月10日 晚上10:33评论-3条

年终岁尾,或公或私,总免不了饭局、酒宴。

日常生活中,我们多少都会与酒接触,任何有一定气氛的场合都会有酒的气味,商务会谈,工作交流,朋友相聚,家人合欢,总也离不开个酒字。有人喜欢喝红酒、有人喜欢喝白酒、有人喜欢喝啤酒、有人喜欢喝鸡尾酒;有人喜欢喝烈酒、有人喜欢喝淡酒;有人喜欢喝快酒、有人喜欢喝慢酒。文人雅士以酒自娱;落魄潦倒者借酒浇愁;方刚青年以酒自现;酒神之人不归方恨酒太少,不一而足。缺了酒,生意也谈不成了,朋友的交情也变浅了,工作中的上上下下、各个部门的人事关系也都会变得淡薄了……

饮酒本来也算得上是人生一件美事,自杜康他老人家酿造出这尤物以来,被世人代代相传,从古至今,饮者的故事就数不胜数。曾几何时,饮酒,已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氛围浓缩,一种文化的象征,多少脍炙人口的名篇都是文人墨客酒后挥就而成,光照后世。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把酒当成了解忧的灵丹,似乎那一杯液体可以融解所有的喜怒哀乐。陶渊明的:“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把对饮酒的感觉写得十分美妙;诗圣李白则更不用说了,他酷爱喝酒,舍得用贵重的五花马、千金裘,换得美酒,借酒消去万古愁,他的诗里有一半是酒后狂想。酒是他不可缺少的抒情达意的媒介。瞧,“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是怎样的一种恣意;“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又是怎样的一种放达;“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更是一醉万事休的豪情。

古人饮酒有酒文化积淀在里,饮酒时要行酒令,要有侍女拨琴歌乐。因是时代的不同了,现在的人喝酒,已然没了古人的那种儒雅志趣和风情,但也称上花样繁多,那劝酒词却也是洋洋可观的。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不够。”好像只有酒才与情有关。特别是在我们北方,以豪饮著称,大家围坐一起,时而举杯共庆,时而单独豪饮。喝酒的、劝酒的,你来我往,酒俨然成了活跃气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或是不醉不归,或是一醉方休。轻者说说胡话,走路歪歪斜斜,伤及脾胃;重者哭笑不已,清空“五脏六府”。是借酒浇愁也罢,是真言一吐为快也罢,既来之,则喝之,喝,就要喝他个轰轰烈烈,喝出个动静来,图得是场面上的热闹。

我不主张醉酒,因为那实在是一件伤身的做法。

我总认为,喝酒要喝出名堂,不是以酒自残,“适可而止”使用于任何情形,凡世之物且有“度”来衡量。这些道理可能人人都明白,可在行酒之时,却又根本无法拒绝对方的敬酒和劝酒,推杯换盏,几个回合下来,理智和知觉就全无了,这些道理也就随着所谓“感情全在酒里”而流入忠肠!待到清醒之时,一声长叹:人在酒桌,身不由己!我并不反对喝酒。可我觉得,人们释放自己可以有许多方法,只是释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对于一个从来不喝酒的人,喝酒并不一定是释放他压力的最佳方式。释放说到底是发泄,是倾诉。工作、生活的压力,感情的抑郁迫使人们去寻找释放的方式。喝酒就是其中一种,但不是唯一的。

我天生不胜酒力,既饮不出古人那儒雅之风,更喝不出今人的慷慨之气,只要一点酒下肚,是脸通红,心乱跳,眼发花,手发痒,可是,为了工作,为了朋友,为了自己那点可怜的面子,还必须要逞能去喝点,经常也是一半清醒,一半醉。可谓,“人在世上走,哪能不喝酒”!其实,说实在的,不是我们想喝,而是在一定的场合里不得不喝。一桌人都敬酒,不喝吧是不给人家面子,让人家下不来台,因为“酒量是胆量,酒瓶是水平,酒风是作风,酒德是品德”嘛,喝着喝着就喝大了,酒精的刺激便会使人忘却平日精心包装的外表,而将个性表露无疑。这时的人应该是最真实最可爱的吧?呵!

年终岁尾之际,职场、亲朋好友之间应酬不断,这不,昨天晚上又晕晕糊糊,一步三摇地回来了……

唉,酒是好物,酒非好物,我说杜老先生,当年您老造点啥不好,非要造酒,这破东西,喝下肚,难不难受?谁喝谁知道!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秋水恬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薄云残雪点评:

作者以调侃式的文字,写出了人对酒这东西的贪恋与无奈。

文章评论共[3]个
BINLY-评论

逸酒好喝,汹酒伤身!我不主张。at:2007年01月11日 中午1:43

雨蝶纷菲-评论

酒品如人品。相信有道理。
  【秋水恬静 回复】:谢谢雨蝶! [2007-1-15 20:47:36]at:2007年01月14日 晚上8:39

风841023-评论

酒是个好东西!可以[**]我那受伤的心!at:2007年04月11日 晚上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