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很荣幸受儿子就读学校校长的邀请,作为初中学生家长代表,与老师们一起交流探讨有关孩子在成长中的教育。当我站上讲台,面对那么多优秀的专业教师,我这样普普通通的小女人,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学生家长,紧张得连声音都有些颤抖了……我鼓励自己,老师和家长应是朋友,我们是为了孩子坐在一起,真是非常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能与那么多的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探讨,我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吧……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孩子最初接触的人,最初遇上的事,最初接受到教育的,都是来自父母与家庭。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初始教育,早已不用怀疑了。然而,对教育内涵的理解,那就各不相同了。我对教育的理解,始终不变地认为,教育是一门既深奥,并且永远需要更新研修的学科,也是一种很平常很直白的影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细小的变化,是变好或是变坏,就像是一道待解的多元方程,而教育无疑是解题的方法和途径,其答案是否正确,就要让接受教育者——我们的孩子来揭晓。要想让孩子在人生答卷上答出理想的好成绩,如何给教育概念定位,给教育对象定位,给教育性质定位,我在孩子的成长剧中是什么角色,都是至关重要的,不可分割的。
一、教育概念定位
如何给教育概念定位?是定在教学还有定在教育呢?有些家长让刚刚会走路的孩子今天学钢琴,明天舞蹈,后天学绘画,晚上学英语……这个学习班,那个提高班,把孩子当作灌注盛器,什么都往里面灌,也不管能不能装下;有些家长则把孩子送进全日学校后,只盯住孩子的学科分数与排名,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学科的考试分数。我不知那些家长是怎么理解教育的,此时,我对教育的理解很简单,教育非是教学。这个班那个班的灌注式学习只是表面教学之一,学科分数的高低也只是体现了接受教学的成绩,这些充其量只是教育的其中小部分。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常言说身教重于言教,一个人的家庭环境,成长中的社会环境,他所看到的听到的,生活习俗等等,都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说白了,教育既有刻意要求,更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能的影响,好影响接受到的就是正面教育,坏影响接受到的就是负面教育。接受怎么的教育,给人沉积怎么的个人素养品质……
二、教育对象定位
如何给教育对象定位?是企图孩子成才还是培养孩子成人?就是说我们在实施成人与成才教育中,把孩子定位在是我们的灌输对象呢,还是定位在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人在成长过程中,文化知识的学习熏陶固然重要,目前我们的孩子毕竟还要面对实际的应试制度,中考高考都与文化知识紧紧地扣实在一些起。但是,对孩子人格魅力与处世能力的培养教育,远比单一的文化知识教学更为重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确实需要高科技的人才,但没有“人”,何来“人才”呢,人才是靠人来衬垫烘托的。一个孩子如果没能成才,但已经成人,他完全能通过自身的勤奋与努力再创成才机会,哪怕是上街擦皮鞋,也会是一个响当当的,能自食其力,有责任感的人!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在成人过程中出了次品,人格与人性发生了变质,那么还有什么资本去成才呢?所以,我对孩子成长教育的第一定位,是先教育他成人,再论他能不能成才。教育他成人是父母义不容辞的零商量,责无旁贷,他若不能成人,那是父母过错,是应担负失职之责的。如论成才,那还需用他本人的努力与勤奋,他若能成才,那是他努力勤奋的结果,并非是父母功劳,那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在我周围,常有家长在抱怨自己的子女,这个说孩子不听话乱花钱,那个说孩子迷恋网络不爱学习……说来道去的,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也比不上人家的孩子优秀,可他们却不曾意识到,这正是因为自己把孩子当成了灌输对象,没拿孩子当成是自己应该服务的对象所造成。一旦遇上灌输不畅时,也不找找原因,就把责任推给了不能接受灌输的一方,才会有对孩子这样那样的不满与抱怨,这对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我不知道这些家长是怎么想的,我对我的教育对象的定位——儿子是我的服务对象,不是我有灌输对象。他不应该是我的附属品,我的翻版,不应该完全按照我自己的愿望,或把我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能让孩子延续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
我们应该把他们看成是一个有独立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人格和自尊。就人格而言,他们与家长,他们与老师都是平等的。孩子自有孩子的思维方式、思想行为、生活空间。作为家长,不能剥夺他们应有的权利,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强制他们的思想,用成年人的思维权衡孩子的思维,学会尊重他们的天性,尊重他们的思维是不可忽视的。
在我们经营人生、完善人生的所有工程项目中,孩子的成长工程,应是一项投资成本最大,投入时间最长,所花心血与精力最多,任务最繁重最艰巨,而却是最经不起输,最难以预算预料的工程。这项工程成败的验收大员,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孩子。由此可见,孩子在成长工程中是我们最重要,最能说明成长工程成败的关键性服务对象,绝非是我们的灌输对象。成长工程的成败,是不会给予我们同情,不会给予我们任何尝试的机会,作为父母,我们没有别的退路,必须无条件地做好成长服务工作。
三、换位思考,多给孩子鼓励
我听过不少“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实例,我也有亲身体会。有人会说,说说当然容易,做起来很难。其实也不是这样,只要能换位思考一下,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就不会有心结了,做起来也自然了。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如果天天听领导抱怨我们这也没有做好,那也不如别人,我们的心情怎么能好?我们对工作还能积极主动?对已经做了或在正在做的工作还会有自信?这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得将心比心为孩子们想想,不要说是孩子们需要鼓励,需要欣赏,我们这些身为父母的成年人,不是也需要被人肯定,期望鼓励与支持吗?是肯定的鼓励,还是满耳的责难批评,能波动工作动力、工作热情、工作情绪,这都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业绩。何况是我们的孩子呢!天天听你抱怨,天天听你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对比,无意中给孩子施压了心理压力,就相当于在暗示他“你真差劲,什么都不如别人。”孩子的自尊让爸爸妈妈伤害比受别人伤害更为严重!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就这样被扼杀了,没有自信的孩子,快乐的阳光自然也被遮住了……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假如你对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好好地去了解他,都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要什么。连你都没有耐心去挖掘他的潜在能力,得不到你对他的欣赏与认可,不能发现他们内在的优势而给予鼓励,那么还有谁能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呢?还有谁能比你更关心你孩子的成长?还有谁比你更在乎你孩子能不能成人成才?我遇有这样两件实例,有最深切的体会。
第一件事是我在做教师的时候。当时,我与浙江省首届“春蚕奖”获得者杨兰娟老师同在一个学校。杨老师批改作业不用红笔叉叉的独创法,这给我印象最深,在我对儿子的教育中得以很大的启示和受益。起初,我看她教的学生作业本上没有一个红叉叉,感到奇怪,全班60来个学生,天天全对?这不太可能啊。有一次,我去找她,见她正在班里改作业,班里还有5-6个学生,我问她怎么还没回家,她说这几个学生的练习错得太多,得一个一个,让他们弄懂了,答对了才行,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订正,这样第二天上新课时,他们就能正常跟进了。我看那些正在订正作业的同学,他们的作业本上也没有一个红叉叉,只是用铅笔在边上画了圈。我不理解,甚至误以为她也虚荣。这时,有位学生订正后找她批改,还是错了。杨老师把她拉到跟前,不厌其烦地给她讲错在哪里,为什么做错,直到那位学生弄懂了答对了再让她批改时,她给学生补上了一个肯定的红勾,并给予肯定的鼓励:“你看,现在你弄懂了,作业本上就都是红勾了,你和别的小朋友一样聪明能干。明天上课时再认真听讲,就能做得快做得准确了,还可以得红五星。好好学,认真听,你是好样的!”那学生一脸稚气地笑了,笑得很轻松很开心。杨老师对我说:“别小看一个红叉,红叉多了,小朋友心里压力也大,上课更不能专心了。订正后补给一个红勾,肯定了他们的进步,正面鼓励是学习的动力,能浓厚他们的学习兴趣。小朋友的心灵很稚嫩,做老师的要细心爱护,才能让他们快乐成长。”我终于明白了杨老师的用心,用现在教育的时尚术语,那便是欣赏教育。从此,我也学杨老师的方法,学生见作业本上再也没有那个刺眼的红叉,订正更及时了,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第二件事是我儿子的遭遇。那年,三年级的儿子因画了一幅人体画雕塑,被不负责任老师不分青红皂白,批评他下流,思想意识败坏,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没有快乐,不再自信,学习一落千丈。
起初我没有想到这件事会对儿子带来那么严重的伤害,只看到表面上并没有什么起伏的儿子,我大意了。直到儿子情绪一天比一天糟,后来发展到厌学逃课,我才意识到我的疏忽,我没有观察到儿子内心的伤害,我为自己的失职暗暗哭过好多次。我想,别人(包括老师和同学)因此对儿子有些偏见,那是我所不能左右的。但我不能放弃,不能灰心,我也确实没有权利放弃,因为我是他的妈妈。还他应有的快乐天空,让他快乐健康地成长成人,是我必须要去努力的,必须要去面对的,再大的困难,也没有别的退路!我凭着对自己儿子的了解,坚信我的儿子是优秀的!受到伤害滑坡只是暂时的,我就凭着这个信念支撑着自己,也凭这个信念支撑着儿子,精心为儿子编织出五彩缤纷的快乐世界。
在非常时期里,我更细心观察儿子的变化,哪怕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进步,一个细小的变化,都及时给予肯定的赞赏,始终让儿子感到妈妈是了解他的,是相信他的,是欣赏他的。别小看我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微笑的鼓励,都能让他感到那是来自妈妈对他的信任,那更是妈妈对他的肯定,妈妈对他的支持与理解。
在非常时期里,我教儿子学做饭,学炒些简单方便的菜,想方设法找一些能让他有成就感的活动。一是可以分散他心理阴影,二是想让他在成就中找回自信。当他有了进步,我给他一句“我儿子真棒!妈妈从不怀疑你的能干。”当他对自己的学习没信心时,我会对他说“我儿子最聪明,如能再认真一点,一定能考好!就是答错了也不怕,我们可以找出错在哪里,记住了下次就不再错了。”当他埋怨自己没有考好时,我还是给予肯定:“我儿子知道高标准要求自己了,真是好样的,妈妈太高兴了。下次再细心点,妈妈相信你绝对ok!”我对儿子的肯定,是儿子最大的鼓舞,也成了他奋发上进的动力。这样反反复复地过了三个学期,从五年级下半学期起,儿子终于找回了自信,学习劲头实足,成绩直线上升。尤其是数学成绩,一跃年级段前三名,并一直保持到现在,其他各个方面进步都很大。以目前看,他应算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深得老师的喜欢和同学的认可,连续五学期被评为学校骄子。他的生活理自能力也很强,回家也知道帮我做家务,只要他在家,不但不用我操心做饭,还能代我买菜购物,晾衣晒被等。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我是孩子的妈妈,他是我血脉的根,是我生命的延续,是我的希望,别人是不可能比我更关注他成长的,教育他成人,当然是我义不容辞的事。一个老师的失职,他最多是给社会制造了一件次品,对他个人并没有什么切身的利益得失。而我这个妈妈要是失了职,未能让儿子成人,那就不只是给社会送了次品,更是毁灭了我们家庭三代人的梦想。单对我个人而言,相当于遭遇了毁灭性的灾难。由此相比,家庭教育,远比学校文化知识的教学更显重要。我要对得起母亲这个称呼,做一个合格的母亲,最起码的一点,就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服务对象,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人。
四、教育性质定位
如何给教育性质定位?我们应是教会孩子,还是救救孩子?孩子从哇哇落地到其成人,少说要经历二十年的成长过程,在这么漫长的过程,难免会出现这个问题,那个问题,比如面对现在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等社会问题,我们怎么办?是等问题严重时才想到救救孩子吗?
“救救孩子”,这四个字曾是那么令我触目动心,牵肠挂肚,对“救救孩子”的呼吁,总是积极相助呐喊。可是,见多了,听多了,我不得不反思“救救孩子”的定位是否失误。
我在反思中问自己,人们为什么总在呼吁“救救孩子”,而不是积极提倡“教会孩子”?从“教会孩子”入手,提前让孩子们对不良行为有自身的免疫抗体,主动抵触来自社会各方的不良行为习惯的侵蚀,这防患于未然岂不是要比等孩子们患了“重症”时再呼吁相救更简便,更实在、更受益吗?这“教”与“救”,就好比一个人是选择生癌症前重视预防保健呢,还是在患上癌症到生命垂危时再找医生救治?很显然,先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比等孩子有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纠正发生困难时再花心思、费精力去呼吁社会给予救助,更利用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具有防范意识的现实意义。
细心观察“救救孩子”的实质演变,不难发现,如今不少家长呼吁“救救孩子”,是为了逃避监护失职造成青少年社会问题的责任,找监护失职后为遮盖自己过失的事实和打骂孩子的种种借口……看着无力抗争辩解的孩子们,被迫接受强加在身上的种种责难,我真为孩子们叫冤,把责任推在孩子上身,不论公理,就是良知良心也不应如此!
其实,把“教教孩子”转换先“教会孩子”非是什么难事大事,只取决于家长的思想认识与家教观念而已。孩子出生如同一张白纸,如何画好他们的人生画,父母无疑是第一位执笔定位的画师。这画面上的不洁痕迹,是父母失职造成的,是不良行为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形成的。作为孩子的首席监护人理应愧疚,理应承担不可推却的责任。我倒觉得要救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
前不久,我读到朋友写的一篇《救救网络陷阱中苦苦挣扎的孩子们》,深感庆幸有这样负责的老师,能关注其教学以外的学生社会问题。但是,对于总说自己的孩子如何不听话,拿别人家孩子如何优秀作比较,时不时张口就以“救救孩子”为话题的家长,尽管决不会有意要去伤害孩子,但实际已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污染了童心的快乐心源和花朵们的灿烂资源,这是毫无疑问的。
孩子们会一脸天真稚气地盯着“救救孩子”迷茫,为什么总在说救救我们呢?为什么要救我们?让谁来救我们?怎么救?揭开现实问题,无非就是人们所关注的青少年社会问题。沉迷网络,少年性滥,轻视生命,无心学习等,问题已严重到了向社会呼吁救助。救?如癌症病人癌细胞已扩散,吸毒的人已染上了毒瘾,严重到不救必亡的极点了。
网络和钱一样,身本是不存在对与错的,只存在需求方如何支配使用到位,如何发挥其更大的有效价值。孩子贪玩是天性,玩网络游戏也属正常,不正常的是家长不能认识孩子沉湎于网络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引导失误,这是不可忽视,必须认识的事实。孩子沉湎某一爱好都有个过程,在这过程中,能不能让网络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让孩子从中认识到自控自律将直接关系人生成败的重要性,让孩子提高自控自律能力,这就是家长的责任。如果家长持有积级负责的态度去对待网络,与孩子一同探讨网络的利弊,那么孩子沉迷网络的概率将会低得多。
少年性滥,很大一部份责任也是因为家长对性的认识理解存有偏见和误导所至。看到男女生在一起稍有些亲昵,听到孩子提到性或看到其在翻阅裸露图片,如大难来临似地紧张恐慌,什么少儿不宜啊,什么不良行为啊,不问清红皂白就对孩子责难打骂,强行阻止等过激措辞,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上刻录犯罪感,却又不清楚其中之理。心理逆反和性知识的贫乏导致他们对性产生更好奇更向往。所谓的不良思想及少儿不宜等,是成年人在强j*孩子的思想,是把自己脑子里残留的不良思想意识,强加在孩子天真无暇的思想上。硬是把本应是人性最纯真美好的朦胧快感,扼杀在恐惧的犯罪感中,这对孩子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都将生产很大的负面影响。
其实,那是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一个环节,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生理发育过程。我们是不是在孩子还未进入青春发育期,就应积极主动地把性教育明朗化、解剖化、责任化,应让孩子明白人体的每一部位都是美的,尤其是生殖器官,它将担负着历史发展的重要使命,是人体中美最值得骄傲,最神圣纯洁不可沾染的;让他们明白性是人生中最美最纯最该负责的事;让他们明白应该掌握自己成长的理性特征和责任,甚至于失事后应如何自救呢?这不能凭空理论说教,需要用身边的实际事例,需要语言技巧,点点滴滴地导引使他们有防范意识,使他们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中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好奇心理,你越想违避、禁止的,其越想去探索尝试。孩子是活体,靠管能管多远多久?管得了人还能管得了其思想?所以说,强制孩子上网和封闭性教育,只能说是消极无能的表现。
家长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和灌输对象,你是我的儿子你得听我的,这样行吗?这样是不行的!因为孩子是有独立人格的,我们应把孩子当作是我们人生中的最大最重要的客户,我们的义务与责任就是把他抚养成人,这是人类历史赋予的责任,而非是孩子向我们索取。我们服务的产品不合格,无可怨言产品,惟可做的是用心去思索去摸索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发现有误不应顾及的面子,及时纠正。在面子与孩子相比,面子算得了什么呢?这个简单的道理,是儿子三年级作文中的一段话点通了我——我的理想就是快快长大,做一个能和儿子一起上学的爸爸。我会对我的儿子说:“小子,爸爸和你一起上学。我做错了你可以说,我不会打你骂你的,我错了我改。小子,你在学校就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回家后我们先做完作业,再痛痛快快地玩,我不会在你玩的时候叫你扫兴的。”这看似小孩子家不着边际的话,细细想想,这又何不是孩子呐喊家长理解的心声?
对于孩子们的行为规范,应以学生守则和法律法规为框架,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的事,就不能强加限止,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对孩子能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一大伏笔,能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而验收我们责任就是我们的孩子!
孩子是无力自救的,能不能教会他们或救助他们只能是我们。由此可见,目前该呼吁拯救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需要拯救我们的意识理念与逻辑思维,已迫在眉睫。这也不是什么特难的事,只需要我们多用心去观察、留意、发现……,只需要我们放下家长臭架子,真诚地与孩子一同成长便可。
五、享受学习,体验成功
学习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中心任务,能让他们轻松愉快地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学会相信自己,发现自己,分析自己,在学习中实现自我的价值,这就是应做好的角色。
老实说,五前年我给儿子转学择校时,如同一场赌博,当时我的思想斗争很激烈。虽然近3万元一年的学费开支对我们工薪家庭来说,实在不是小数目,那似乎已是我的年薪了,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我把儿子的学习机遇,成长时段,心理卫生等他一生中的关键部分作了赌注,我输不起的是儿子的人生啊。最后,是华美学校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与重视素质培养的教学管理,让我狠了狠心,把只有十岁的儿子送到了华美学校……
五年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华美的老师对他倾注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子在美华的学习生活是愉快的,成长过程是积极奋进的,华美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与重视素质培养的教学管理,在儿子身上得以体现,他学会了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了关心集体,学会了感恩,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学会了宽容待人,学会了处事处世实事求是。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明白了“享受学习”并不是“学习享乐”,明白了学习成绩是需要用勤奋换取的,必须踏踏实实……儿子让我感到敬佩的是学会了自律,他再怎么贪玩也不迷恋,分得清主次重轻,这是同龄孩子中较为难得的;儿子最大的进步是学会了宽容和自我调节,遇上不愉快的事情或考试失误时,都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儿子让我欣慰的是我们母子没有勾通的隔阂,他什么事都能主动与我说,尽管我从来没有直接问他考试成绩或排名多少,但每次考试分数出来后,不管考得好不好,他都能主动及时地打电话告诉我……目前,儿子的文化学科成绩虽然不算最冒尖的,但他身心是健康的阳光的,他的成长是快乐的奋进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孩子的成长工程,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服务孩子的家长,施教孩子的老师,我们同样是需要成长的,是必须重视自身成长的。要想真正走进孩子的成长空间,能正确引导孩子如何给自己定位,那么不了解他们最需要补充的营养成份是什么,这对孩子的成长引导无疑是个负面影响。只有与孩子一起成长,我们才能快捷掌握孩子成长中所需要增加的营养成份,才能及时给予调整补充。
如果孩子在迅速成长,而我们只是滞留在原地,不能紧跟着孩子一起成长,那么随着孩子成长频率的转速越来越快,成长的幅度越来越大,我们那些陈旧的思想观念,是跟不上孩子成长的需要,让孩子无从接受,甚至于反感、抗拒。此时,我在儿子成长教育中所担任的角色,不单单是他的督促者,更应是他成长的伙伴。
细细地回想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真可谓是多种角色啊!既是妈妈又是朋友;既是师长又是伴侣;既是督察者又是服务者……或许以后还会有别的,为了孩子在成长中不出次品,我乐意在不同时期,做好不同的角色。
本文已被编辑[文若书]于2007-1-10 14:11:23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峻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