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磨坊情缘(小镇风情10)行吟者

发表于-2007年01月09日 上午10:08评论-5条

散文体小说《童年纪事》第二部《小镇风情》10

旧情

二狗左手搂着我,右手搂着三丫;我们蹲在窗根下,听那关系到三丫命运的一场谈话。她四叔正在和她妈吵架。纸窗上映出悠悠的灯火,我们仨紧张极了,搂得紧紧的……

“你呀,我说你呀,”她四叔的声音,“咋说你好!也活了大半辈子,老是出马一条枪。啥事也不搁脑子滤算一下,就算你和我哥绝情,那三丫也是你的亲骨肉,她听说你要卖她,抱着我的腿让我劝你,说她以后光吃土不吃饭,多可怜!——听到这,三丫在窗下又抽泣起来——那是你肚子里掉出来的。你把她送给别人,她长大不忌恨你?再说,她都五、六岁了,还能吃几年闲饭……唉!你这娘儿们,心就是狠……”

“我心狠?是我心狠,还是你心狠?”三丫妈喊起来。听到笤帚疙瘩敲炕沿的声音,小五也哇地一声哭起来,我也打了一个寒颤,夜有点凉。“当初是谁撇下了我,去追那个狐狸精;人家跟当官的跑了,你也去当了兵。枪子儿咋没把你的膀子打掉……”

“住口吧!你这泼妇,还有脸提那往事……人家在厨房里烧汤,你跑去跟人家说啥?还让人家摸你的肚子……人家是十五、六岁的黄花闺女……听了你的话,人家又羞又气,跑了。我连个解释的空也没捞到。你造的谣算把我害苦了,你这辈子除了扯闲话就是编瞎话……你说我啥时候碰过你那?……”

“你没碰过?那年五月十五,在草垛里……”

“我承认喜欢你那股热乎劲儿,是啊,你心眼好,我做木匠活的时候,你常偷饼子给我吃……那晚上……那晚上,你老在我眼前晃——说到这胡四笑了——(听到这,二狗抱住脑袋)可是,那跟你肚子也没关系呀……”

“你这没良心的,你说,从那以后,我们哪天没见面?我把我的怀,我的心都敞给你,让你在我身上滚个够,亲个够……可是,我去外屯拔草,你变了……你把我的心挖去了。你在我身上练的甜嘴,又去啄她的樱桃……后来我回来,一摸黑,我就在草垛那等你,你不理我,真想放把火,把那木匠棚和你俩全烧死……”

“你这泼皮,啥都能干得出!”

“那年你去追那狐狸精,我跳到泡子里,你知道吗?是你哥救了我。他花言巧语,把我接到家,说去找你……他也真找了,结果音信全无;我要去找你,又没有盘缠……第二年,你那病嫂子死了,你哥现了原形……一切苦难都从这儿开始了,那年我才十八岁,他整整比我大了二十岁,还是个酒鬼……”

二狗站起来,走了。我听到她妈一面哭一面继续说:

“后来,你也回来了,我去找你,你又骂我,说不能伤天害理;那你哥咋伤天害理,霸去了我?”

“你胡扯什么!你和二哥生了三个孩子,能没感情?”

“生孩算啥,咋都能生……大丫头难产死了,生了这三丫,你哥也死了……我也没说他是坏人,他耍手腕弄到了我;可我耍手腕却没弄到你……我这一辈子就想你,那时候我真想搬到你那狗窝里去。别说你胳膊受伤,就是断了两条腿,我也愿意侍候你一辈子……”她声音软了,没声了。只听墙根下的蟋蟀叫,邻家的狗叫……

我害怕了,叫二狗进屋看;二狗转回来,舔破窗纸,看了一下,坐下了,不说话。三丫便又起来去看,一忽儿扭过头。我问咋了;她便俯身到我耳根说:“妈倒在他腿上了。”

二狗忙打岔,小声说,咱们藏猫猫去吧!我们跑开了。跑了一阵,二狗又蹲到窗下,我们也蹲下了。

“当时我也可怜孩子,想帮你……”四叔悠悠地说。

“你的窝棚里不是闹鬼了?全茨坨都知道你演的鬼狐传。这一下可给你们胡家坟添采了……说书的都编成了段子……”

“你不知道,她的命比你还苦……她流浪天涯,亲生骨肉都见不到,你的性子能赶上她一半就好了……除了她,我这辈子还能惦记谁……”

“我不恨她,走了,就算死了,活子的还得活……当我看到她又来偎你,心就凉了,我想找个老实人吧,两个孩子咋办!可你知道,我一进王磨坊的下屋,眼泪就止不住——你还记得吧?那扇车子和磕面柜还都是你打的。别说茨坨,就是十里八村也找不到你这样的能工巧匠。我握着那把手就像拉着你的手一样,摇呀摇……”

“现在不行了,左胳膊使不上劲,真想把那扇车给你修修。”

“唉!在草垛那会儿,你多壮!搂得我透不过气,身上热腾腾的,真爱闻你那汗味。看现在你瘦的让人心疼;一想到你一个人,睡那坟边上……”

又没声了,三丫忍不住站起来偷看,用小手捂着嘴。二狗就说:

“喜子你回家吧,你妈该找你了。”

果然妈喊我,我一溜小跑回家了。

第二天,妈带我去大娘家,给爷爷捎话。爷说送给她两个猪崽儿,让她养着,还说早早晚晚让大狗二狗到独一处何家馆子干点杂活,可以提两桶泔水回来喂猪——爷爷给说好了。过几个月猪出圈了,卖给我家。

大娘又千恩万谢。末了,妈劝说:

“三丫是你的骨肉,你真舍得给人?”

大娘便附在妈耳边嘟囔了几句。妈笑着说:

“想不到你这张飞粗中有细,会使苦肉计。不过这事你可别急,一则大狗爹刚死,怎么也得过一年半载;再则,他心里还没丢开那人,虽说她走了……木匠可是个重情义的人,别看他答应帮你养两个孩子,那也有兄弟的情份。他烦你那脾气,柔和点儿。你看茶馆(孩子)他卢婶……”

“别提那臊货!”

“你这嘴呀,吃亏还不够?”母亲和气地说她。

邻居

我们到了西岗下胡四伯的瓜地。胡四伯的瓜棚在他的小院的南边隔一条路。老远我们就听到了四伯的悠悠的箫声。他看到我们乐呵呵召呼爷爷,拉着我说,小子这个夏天又长高了,随后移过两个小凳,又给我们捡了两个甜瓜,爷爷说,你别忙活,心里烦,到你这儿聊聊,说着装起一袋烟。

我一边吃瓜一边看四伯作的蝈蝈笼,里面一个小蝈蝈正在啃瓜瓤。

“二狗妈又去你家要债了?”四伯问,也装起一袋烟,用拇指压了压,拿出火柴先给爷爷点着,探询地望着爷爷,直到火柴烧了手,他才扔掉,又划了一根:

“那娘们儿不懂情义。”

“她也难……”爷爷吸一口烟。

“我猜就是,头晌让二狗给你家送西瓜,听说他娘又打三丫。”

“明天散集我跟她结清就是了……可是以后呢,怎么办?不管咋说,你得帮帮她。”

“王磨坊死后,我没少拉扯她,去年秋天还给她一口袋高粱,到底两个孩子是二哥的。可这女人心术不正,老想用打孩子压我,肚里尽是邪点子……十七年前……她当着翠说她怀了我的孩子,这是哪有的事儿!”

“不能全怪她,肖老爷把她找回来的,她正在外屯干活,那老爷子老谋深算,你斗得过他……都过去了,冤家结不得。”

“我不想和她算旧帐,年轻时有一阵儿我也喜欢过她,可是她那性子叫人受不了,她老是对人说我毁了她,她才真毁了我……这人最爱扯闲话,人家茶馆卢家咋得罪了她?我不过是和国风他们去吹吹曲子,就说人家和牲口贩子不干净。”

“你二嫂一个寡妇带五个孩子,不易,”爷爷又把话拉到正题,“跟我一墙之隔,孩子饿的哭声都听得清,远的看不见也就罢了……你想想,那三丫在我的猪槽子里捞豆饼吃……”

“豆饼好吃,趁热,”我分辩说,“在油坊侯五叔给我吃过。”

“豆腐渣还好吃呢,像你奶那样做,放点葱花菜再加点拆骨肉。”四伯笑着拍我头。

“说起侯五,还有一件事,他要跟你学徒,求我说情。”爷爷笑着望四伯。

“艺多不养人,那小子兴趣太广。”

“你说的是,我也劝过他,他说那些算不了甚么,木匠才是手艺。小五机灵,油一点,不滑,主要是人品好。就说他自己那两间房,借给一个眼色不好的老太太住,分文不取,非亲非故,这事,茨坨谁能做到!他很敬重你,你就带带他,你受伤后,力气也使不上了,让他打个下手。”

四伯一时没有表态,却笑着说:

“二叔心眼好,总是帮别人忙。侯五的喇叭吹的挺好,在茶馆我们还和过。前些天,梦屏回来了……"

“女儿?她不在奉天念书吗?”爷爷问。

“是她,念师范,学音乐呢。那天,侯五在我这窝棚里吹喇叭,惊动了她,从院子里走过来,要记谱子,采风,侯五红着脸,说不出子午,我知道那是国风改写的<大佛调>。”

“你闺女是个人才!”

“不像她妈,泼辣”四伯得意的笑了。

“我想把驴借给你二嫂,你帮她修修磕面柜和扇车子,还是让她把磨坊那摊捡起来,她有力气,大狗二狗也顶用了。下力的活你就叫侯五。我再跟果子铺冯掌柜说,他们本来就想加工点好面。”

“二叔真是操心啊!”四伯笑着说,“谁都可怜那几个孩子,国风还跟我说过,问大狗愿不愿学剃头……” 

国风是理发师徐伯,善弹奏,通音律。

话题一转,他们又谈起郭军反奉,那是四伯的军旅旧事,四伯对郭松龄的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红颜知己…… 

“那年你跑了,你妈差点儿急疯了。啥事,都不能替老人想想?现在轮到你教孩子了,屏儿也十六、七了吧……你现在不成个家,将来外孙谁带?”爷爷带着责备的口气说。

“她妈走得太远了……”四伯吐了半句,吸着烟,陷入沉思。 

这时,太阳已经沉落到西岗后面,天上鱼鳞片一样的白云被染成了桔色,暖风拂过田野,鸟儿也飞回树林来了。

磨坊

胡四听从了爷爷的意见,帮他二嫂修好了扇车和磕面柜,有些力气活便叫候五干了。爷爷求了冯掌柜给大娘介绍了福盛兴加工面粉的活——那时候日本人已经对大米(我们叫粳米)和白面进行了控制,市面上的交易没有了,谁家吃它也要被抓为“经济犯”,点心铺也受监视,少量作些,供给官绅上层。这样一来,磕面反倒有一点生意。

爷爷还把毛驴借给了大娘,条件是,爷爷笑着说,“孙子要来照看。”邻居们对我的瞎混已经习惯,喜子是爷爷的心肝,他要掺和,谁能阻挡?爷爷这样作,也是照顾我的情绪,我非常喜欢家里的毛驴,它的年龄不大,爱撒欢,我常骑它遛着玩。说起来小毛驴还是我提议买的呢。我五、六岁的时候爱在村口看放牲口的回来,像艾五的弟艾六,肖家的小嘎子,骑在牛或马背上,耀武扬威的,见了我便讽剌说,喜子,骑猪来玩……我心里难受便去闹爷爷。爷爷笑着说,咱们也买一头驴。当然,爷爷买驴可不单是因为宠孙子,家里有许多活得要一个牲口,哪怕是一条驴也好,运个粮米柴草,买两块豆饼,也不用人背肩扛了。要是走远一点买猪,特别是夏天,赶猪走远路可是个麻烦事,它总爱钻到水沟里打泌,不起来,虽然有时我带着的黄狗跳下去扯它耳朵,但是它过一会儿又要窜下去,你算是没办法……现在好了,毛驴拉个板车,猪捆好了扔到车上,搭几枝带叶的树枝遮阴,路上再饮点水,淋点水,游游逛逛就到家了。有时候爷爷带我查行情,也就是查猪情,譬如说,谁家的猪要出栏了,哪屯有猪瘟要不得;或者访朋友,讨债还钱之类,带我牵着毛驴走村串屯,我累了,爷爷便把我放到驴背上……

因为王家的毛驴有白内障,起初我认为要拉磨就得把驴的眼睛弄瞎,便大哭了一场。后来,妈妈解释说,驴拉磨戴个眼罩就行了,驴是借给大娘的,不拉磨的时候,你还可以牵它玩。我的心宽了些,但我还是要盯着。开始我家的驴不习惯转圈,常常往外使劲,还走走停停,我便牵着它;后来我有点晕了——我没戴眼罩,便赶它走。转上几圈,我就从衣袋里摸一片豆饼片喂它。(削豆饼也是一项技术和力气活,叔叔使用一种两端都有把的二尺长的大片刀,将豆饼夹在两膝之间,为了防止圆饼滚动垫上砖头)小驴一旦知道前面有食物,便加快了脚步……有时候看到抱着弟弟坐在门坎上的三丫眼巴巴望着我,我便也给她一片……

王大娘为了分散我对毛驴的注意,便向我讲解磨面流程的各个步骤,于是好学习的喜子也就放松了对毛驴的监护。

侯五叔经常来帮忙。那一天他伏在磕面柜的扶手上,笑眯眯的,嗬嗬咧咧地唱起家乡的小曲:

寡妇难,寡妇难,

上色的衣裳不让咱们穿。

也不知哪辈子丧天害理呀,

得罪了五殿阎。

今生一世找到咱呀!

命里也该然。

他的屁股随着筛面箩的摇摆扭动着:一切都那么和谐,那箩左右摆动撞击立柱,发出啪啪的响声,好像繁弦急管中的响板,和着那美妙的俚俗的小调在空中激荡;如果我们从后面看,还可以欣赏到他腰肢夸张地扭动,与音响的节奏十分合拍,它把小曲的词儿和调儿完全烘托出来,那醉人的野味分外浪漫。

“操作者既然坐在凳子上何以能自由扭摆?”——现代的细心的读者或许会这样问。

关于磕面柜的构造我已在另一篇“故园散曲”中作了介绍——那凳有一个光滑的曲面,操作者的屁股是半依半坐的,如此他才能脚踏踏板,驱动筛面箩的摆动。可见,我们的匠人在设计磕面柜的“硬件”时——用现在的话说——不仅考虑到了磕面的需要,而且也想到了那“软件”——便于操作者的演和唱。这思想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还有那时的劳动者也是演唱者和伴舞者,是三为一体的,与现在流行的不管什么歌曲,都要整整一队人来舞蹈也是大不相同的。

就这样,王大娘一面从箩里清出稃子倒进一个笸箩——准备再磨,一面由磨盘上扫下麦粉倒入箩里去筛。她包一个头巾,干起活来十分熟练麻俐,特别是当她跟在驴后,一手拿着小簸箕一手拿着小苕帚,交替移着脚步,均匀地将麦粉扫入箕内,那动作的自如和轻快不由得使人想起她早年的绰号——“一阵风”。看来乡亲们这样称呼她确无贬意。

说起磨房里的劳作,王掌柜在世的时候,大娘就是主力。他干着这活,不免想起那和善的“当家的”,想起俩人靠着勤奋与节俭带几个孩子过上不愁衣食的日子,心里涌起无限的怀念。再听候五那小曲,不由得悲从中来,竟然坐在凳上啜泣起来……

这一下,侯五也停下了,开导她说:

“二嫂,你要振作起来,就算为了那几个孩子,你也该找个人儿,你才三十出头,熬个啥劲儿……”说着说着,他又唱了起来:

寡妇难,寡妇难,

半夜三更直把身翻,

也不知谁家的

猫儿房上窜呀,

嗷嗷乱叫唤。

害得那梦中的人儿

也难到我身边呀,

抓心又挠肝!

大娘破涕为笑了:

“猴崽子,看来得给你娶个媳妇了……可惜你太小,不然我搂着你。”

秋天,侯叔倒底给大娘介绍了一个驴贩子,那人姓秦,原来他想和卢婶好,卢婶未答应。

那天我在场,在茶馆的灶里烧土豆,大娘见卢婶给胡四伯缝褂子聊得亲热,就大喊,好哇,炮仗还没放就连起线来了!说着又摔了桌上的茶壶,可能是烫了脚,便坐在地下大骂四伯没有良心,眼泪一把鼻涕一把,拍着大腿历数自己的不幸……吓得我去叫二狗,没想到回来时,侯叔在那边嘻嘻笑,大娘竟眉飞色舞和驴贩子谈了起来。贩子说:

“我那驴别看它老,硬实着呐。”

“出一条驴搭伙计,要是赖着不走可怎么办?我可养不起!”大娘骄傲地晃着头。

这时侯叔乐呵呵说:

“嫂子带崽儿都是出了名的,还会给秦大哥断奶吗?”

在场的全都大笑起来。

“好商量,好商量……”我见那贩子拿烟袋捅大娘的腰,听大娘唉哟一声,想那烟袋锅一定是热的……

不久小镇传开了:磨坊寡妇家有了两个拉套的:一头瘦驴和一个壮汉。

拉套

家乡人对那些贫困寡妇的情人戏称为“拉帮套”的。这种幽默里不仅含有道德上的宽容,也有几分会心的赞许。而对于那些更穷的光棍汉来说,拉帮套常使他们妒羡。在提起老秦时他们会愤愤地说,那驴贩子有驴儿的行当吗?高老道敢跟我比……

这里说的老道高荣奎是一位乐师,他领导的班子是一群伙计道士,以给人家作道场谋生。高爷爷是个大个子,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常到我家铺子里来和爷爷下棋。因为他性情随和年轻人便爱与之玩笑,他们说那些有钱的寡妇爱找高家班子,是看上了高老叔袍子下面的悠当生得奇伟,演奏时竟能在裆里敲锣。当然这种揶揄之中也不无羡慕。的确,在那古朴的小镇,我可爱的家乡,保留着先民们生殖器崇拜的遗风。关于老道的故事,我留到《古堡残阳》中再去讲。

驴贩子老秦四十多岁,是个神秘人物(在本书“大有车店”那一节里专题写过),传说他早年当过响马。那时候辽西一带马贼特别多,飞来飞去,马贼也叫绺子,它有时变成保险队或团练,给商团当保镖,有时团练或保险队也转换为马贼,后来张作霖统治了东北,安定了些,日本人来了,张军退了,一时出现权力真空,马贼又兴起,一部分并入了抗日军。眼下老秦是哪个圈子里的人,乡人闹不清。但他的豪情依旧,爱交友,常在独一处请客。警察所肖五、货郎鲁伯、锔锅匠丁盛、还有钱二都是他酒肉朋友。有时叫花子老林头碰上了,也必是他的座上客。提起这些,何二楼(他的酒馆是个二层楼)便夸赞说,老秦会作生意。他结交那些走村串屯的人,还有财主衙门的底线,行情摸得准,牲口一到就卖光……何二宣传老秦虽说是为饭馆招徕生意,但讲的是实情。的确,驴贩子很注意收集信息(究竟这些信息用到何处,谁也不知道)。卖完了牲口,也总爱在饭馆茶馆里泡着……老秦在独一处有个户头,吃饭不给现钱,到一定时候就让何二去挑一头肥驴宰了。每次我见何二伯乐呵呵端一块煮驴肉给爷爷下酒时,爷爷便扣着烟袋笑着问,老秦又结账了?

不久,过年了,我爸爸提前出狱了,家里人很快乐。在三十饭前,爷爷让母亲给邻居王大娘送一挂水油去,我便从酱栏的缸里摸了两个粘豆包,送给二狗和三丫。

他家也没贴对联,二狗还是那件破棉袄,三丫也是,脏兮兮的脸,拿了

豆包就想到灶炕里去烧,二狗踢她……灶是冷的。

“老秦没在你这儿过年?”

“没——有,”大娘一面摇着怀里的孩子,“回他河西的家了,家里还

有一个瞎妈,媳妇持候着,儿子跑了,拿枪去了……他得回去看看,是不?

我也劝他回去,过小年走的,初六就能回来,喜子爹不是还要和他谈生意吗

……”

“年准备得咋样?”母亲问。

“还能咋样,吃的还不愁,他扔下点钱,我不敢花。”

“年饭做了?有孩子,不要太糊弄。”

“这不,木匠送来两条鱼,到晚上吃点粥就睡了,夜里也不起了……你

别看这几个崽子,能吃着哪,八顿也没个够……”过了一会儿,她又小声对

母亲说:

“老秦想把家搬过来,在牛二后栏子里盖三间房,他媳妇不是牛二的干

妹子吗,她三岁的时候老牛头捡来的。他说茨坨富庶,好混,不像河西,九

河下梢,十年九涝。”

“那挺好,他老在外面跑,家里有个照应……”母亲顺嘴说,又觉得不

对,复又问:

“那你呢,咋摆?”

“我不怕,他媳妇,那人老实,小时在一块拔草知道……我跟你说,”

她掂着孩子凑近母亲,诡秘而得意地说:

“我还想让他把房子盖在这院,东厢房,你想,那是财产啊!”

“那怎么过?”

“有啥,别人怎么过我们怎么过,关起大门是一家。名义上我叫她姐姐

,老秦出门她还不得听我的……”

“那老秦有啥想法?”

“他说,哼,这磨坊就用起来了,后栏子再搭个大牲口棚……我骂他,

你跟我好是算计我的磨坊啊。”

“你开这玩笑他不怪你?”

大娘笑了笑,扬起眉:

“他搂得我喘不上气,你不知他有多壮!”她又贴到妈耳跟说了些什么

,妈笑着脸有些红,大娘晃着头:

“他不在乎,他什么也不顾,干那事也是,每回都到小半夜,也不管孩

子睡实没……你说怪不,我那病全好了……真舒坦,咳!回想年轻的时候,

侍候两个老头……现在才算尝到爷们儿的滋味……” 

“那边一点年气也没有,”回家后妈对爸说。这时,我又想起上午在肉

铺那人说,年节算个啥!

妈又说起老秦的搬家的打算,爸说,他老是怕自己出事,想有个安顿。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行吟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西门独行点评:

真正的小说,是植根于乡土之间的.
人物没有显赫的身份和事迹,但是恰恰从一些小事上反映了生活的本真.
我想,这也是你的独特与感人之处吧.

文章评论共[5]个
西门独行-评论

很贴切的文字.
  【行吟者 回复】:还有两篇这一部就完了。感谢你一直在关注。下一篇是《流浪艺人》(小镇风情11),最后一篇是《情归何处》(小镇风情12),之后,歇两天,读读你们几位朋友的文章。学习学习。顺便说说我的美学观,与你们一起讨论。 [2007-1-9 12:40:08]
  【西门独行 回复】:恩,期待你的佳作. [2007-1-9 16:18:15]at:2007年01月09日 上午11:58

紫色菊-评论

真的很佩服你对文学的热爱和执著,写这样的长篇很累精神,而且你不失为文之本,从生活本身找最平易近人的素材:)多么浓厚的乡土气息啊,虽然没生在农村,却也了解了农村的生活和人的心态~~~~
  【行吟者 回复】:你是我的老乡,我写东北的事你爱看,很自然。别人是不是爱看不知道了。咳,怎么跟你说呢,我写这些东西真的回到了文学和美的原始,我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甚至别人看不看也无所谓。辟如你知道东北的大车店,我一想到在风雪中给人带去温暖的大车店,它的下层人之间的乡土味,我就非要写不可。写完了自己念两遍,甚至会流下眼泪。
  “比我年龄稍长些,早年生活在东北的人,想必对上个世纪初的大车店还留有印象。是的,那是一个多么富有地域和时代特征的处所啊!假如你搭坐一辆胶皮轱辘大车,在白雪皑皑的大平原上赶路。向晚时分,透过暮霭,透过稀疏的林木,远远望到那高高的压着厚厚积雪的柴草垛,和那透出小小红光的在风中摇摆的灯笼,你会何等兴奋啊!这时候车老板儿会摔起响鞭高声吆喝,甚至跳下辕来,小跑着活动下肢,牛皮兀拉踏着积雪发出欢快的咯吱咯吱的声音;马儿嗅到散发在空气中的烟火气味,也会昂头挺胸,喷着响鼻奋起四蹄;车上冻得麻木卷缩着身子的旅客,此刻也会在颠簸中躁动起来,大声拉话……大车店,风雨旅途的驿站,旅行者热乎乎的窝儿。”这一段文字别人未必欣赏。
你的文我爱看,有那个对事物的敏感,这很宝贵。风吹草动,别人认为没啥,你的心就颤。剩下来的就文字了。学经典。以后把我喜欢的书介绍给你。  [2007-1-9 16:43:18]
  【紫色菊 回复】:不仅你说的大车店,就是“拉皮条”之类的词,小时候都听说:)姥姥家住了农村多年,现在出来了,小时候在农村也玩过~~
特别东北的冬天极有特色:))我想真正热爱文字的人是会欣赏到你的文学之美的。我在这里不仅看到的是乡情,也是文学的方向和理想,还有为文者的挚爱和努力~
向你学习,同时期待着你介绍的书,一定认真去品读:)))愿时常交流~~~ [2007-1-9 17:27:07]
  【行吟者 回复】:这里,我谈自己的体会:1学古诗词,在适当的地方,把它溶入到自己的文中像春江花月夜中的"落 月 摇 情满江树"这不是现代诗吗?还有"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都是很有力量的句子,适当地方点一点,像重锤一样敲击读者的心.2多读五四时期那些文学家的书.他们多是贯通古今中西的学者,他们把古文中优美的东西渗入白话给我们.鲁迅郭沫若钱钟书等人,我喜欢冯至,他的"帷幔"伍子胥",缪崇群的"楸之寮",鲁迅写"阿长"再白再俗不过,但到结尾"仁厚而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灵魂."一下子把整个境界提高,受庄子文风的影响. [2007-1-9 19:45:40]
  【紫色菊 回复】:和我同感呢,我正在学词,是一直在学,只是不敢提笔:)五四的作品便是看得少,嗯应该多增加一个这方面的知识:)谢谢你的提意哦~有啥子好意见好东东继续告诉偶哦~~~嘿嘿~~~ [2007-1-9 20:16:25]
  【行吟者 回复】: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周振甫的《诗词例话》还有《玉台新咏》手头有吗? [2007-1-9 22:39:21]
  【紫色菊 回复】:人间词话看过~~~那两没有,有时间去书店翻翻~~~~ [2007-1-9 22:46:06]
  【行吟者 回复】:我在写<风情诗点染>好像你评过,我们可以讨论。 [2007-1-9 22:52:23]
  【紫色菊 回复】:我得重翻旧作:)但这诗名记住了。 [2007-1-9 22:55:27]at:2007年01月09日 下午3:46

落歌-评论

欣赏了先生再次的文采,诚挚动人,把乡规民约的一些事物一一解剖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欣赏了:)
  【行吟者 回复】:你好落歌,谢谢你始终如一的关注我的作品.并给出中肯的评论.别太客气.你的意见我已吸收. [2007-1-11 8:24:34]at:2007年01月10日 晚上9:51

紫色菊-评论

这一节上,文风更亲切随和了。:))
王大娘的性格刻画真传神~~~~~
特别是她对先后几个男人的叙述:)
  【行吟者 回复】:你说的对,文学就是人学,写人就是写性格.什么人说什么话.我对这些下层人太熟了.我写小镇人没有雷同的.哪怕是个次要角色.你注意没有"大有车店"那一篇众多人物,那个摊煎饼的牛二和马夫孙二都是老实人,不一样.衡量一个作家对社会的贡献,就看他给人们提供了什么新的典型.鲁迅的阿Q史无前例.但巴金写的五四时期大家族中的保守与反叛的兄弟,其它作品中也见. [2007-1-14 15:15:47]
  【紫色菊 回复】:你这话给我了一些启示:)新的典型!对~
学习之~~~ [2007-1-14 15:44:40]at:2007年01月14日 中午2:52

灵笔-评论

很有意味的乡土小说。欣赏。at:2008年08月23日 中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