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穿透寒冬的诗意阳光朱文科

发表于-2007年01月06日 下午3:19评论-0条

冬天还是这样的冬天:荒寂、风寒、细雨、凛冽,一如往年那般冰冷。

元旦还是这样的元旦:欢歌、笑容、祝福、喜庆,一如往年那般热闹。

所不同的是,今年的这个冬天,多了一些温暖的人和事,多了一种特别的感动。一抹诗意的阳光,正穿透寒冬的厚壁,并发出激情和温情。

2007年元旦,一个淫雨霏霏的日子,来自衡阳、衡南、耒阳三地的数十名文学爱好者欢聚在美丽的蔡伦故里,共同亲近神圣的诗神。短短一天时间,我们聆听了湖南著名诗人郭龙、郭密林的文学讲座,开展了热情洋溢的研讨活动,参观了发明家广场、蔡伦纪念园、蔡伦墓、杜甫公园、杜甫墓、神农广场等人文景点,举行了激情澎湃的联谊晚会。

与会者中,有省内有著名诗人,有知名作家,更多的是来自各地各单位的文学青年。大家放弃节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纷纷冒雨赶到这里,参加这样充满诗意的活动,本身就让人感奋与感动。特别是郭密林老师是最热心的支持者和参与者。活动前几天,他多次打电话给我询问准备情况,对我拟定的方案、安排的议程表示满意。考虑到从衡阳到耒阳有一个多小时车程,我们把讲座时间定在元月1日上午9时至12时。大家都以为这么冷的天,郭老师他们能准时赶到耒阳就不错了,于是元月一日清晨都放胆在床上睡懒觉。当我八点起床时,就接到郭密林老师的电话,说他和郭龙老师以及诗人西怪江荣、衡阳女作家陈雯、摄影家陆昕等几个人已经到耒阳了。当我火速赶去时,郭老师一行已在耒阳公路局大门口等候了。本来应该是我们在大门口等候迎接尊贵客人的,结果变成了客人迎接我们,真是惭愧啊。

你见过遍布五彩贝壳的沙滩吗?你见过那块虽然奇特却容易让人忽视的鹅卵石吗?它朴素无华,一直静静地躺着海边,远离世俗的喧闹和污染,在寂寞中经受着岁月风雨的洗礼与沉淀。而一旦置于阳光之下,就会光华毕射,异彩夺目。

六十出头的郭龙老师就是这样一块朴素无华的鹅卵石。这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以诗集《野葡萄的风》名扬海峡两岸的并被誉为“北有顾城,南有郭龙”的现代诗人,永远是质朴憨厚。记得去年夏季我初次登门拜访,就被郭老师简朴而充满书香墨香的居室所震憾。而今天,他戴一顶棉帽子,着一身牛仔衣,朴素如农民。不认识的人,绝不会想到这就是有雁城衡阳“活名片”之誉的大诗人,这就是与徐迟、洛夫、谢冕等文学大家交情甚厚的郭龙先生。出身战乱年代、历尽坎坷、生活一直清苦的他,半辈子以诗为命,孜孜不倦地追求,他的诗作以“清新爽人,别具一格”(冯至语),而让中国诗坛“感受到新诗的崛起”(谢冕语)。郭老虽然名气大,但从不摆大诗人的架子。记得上周当我打电话邀请他参加这次衡阳文友聚会活动并为大家上课时,郭老爽快地答应了。他不但愿意义务为我们讲座,而且还带来了几十册诗集《野葡萄的风》,免费赠送给听课的文学爱好者,实在是让人感佩!郭老的诗滤去了我们这些文学青年长途跋涉的疲惫。尽管他那带着浓厚方言的讲座有点让人听不懂,但他满身透射出诗的光茫却温暖地照耀在每个人的身上。郭老给我们主讲《新诗的欣赏》,主要欣赏了冯至、洛夫的新诗代表作,讲得很投入很透彻,生动而细腻,还不时打着手势,踱着步子形象地表达诗的节奏感与音乐性。郭老说:“我本来就是依恃自己的傲骨与倔强从惊涛海浪中挣扎登岸的。生活没有给过我机遇,我也从来没有等待过——生命本身是苍白的,创造的血才使它红润。创造是什么呢?创造就是肯定自己,就是即使在危难中也要努力争取走向人类智慧的最前列。赞美和毁谤是一样的,我到这里当老师,是希望大家都超过我。”郭老对诗的艺术无悔的追求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而他的胸襟和气度,宽广得足以令我们汗颜与感动!

郭密林老师对诗歌艺术的执着同样让我们钦佩。郭老师比郭龙老师少十来岁,高瘦身材,衣着气挺,温文雅洁,气度不凡。他是我的挚友,也是我很敬重的兄长。他大学时代开始学诗,自1991年以来在《诗刊》、《散文诗》、《新大陆》、《亚洲诗坛》、《世界诗叶》等中外报刊发表了大量诗作,其代表作《奶奶好丑》被选入中学语文辅导读物教材,所著《密林诗品》为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部诗人自己著文诗的诗文选本。近两年来,他和刘定安、吕宗林等一批衡阳诗人创办了民刊《湖南诗人》、《网络微型诗》及湖南诗人论坛,影响日增,引起了湖南诗界的瞩目。这次讲座,他主讲《思路决定出路》,十分动情地回忆了创办《湖南诗人》的曲折历程,并充满信心地预示出湖南诗人必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郭老师的身上,我们懂得,在文学道路上行走的人,必得大忍大受,必得淡忘从容,必得坚定乐观。

在讲座现场,有两位特殊听众令人感动。一位是来自耒阳市汽车修配厂的下岗女工谢恒美,她是我交往十余年的文友,自幼残疾,行动艰难,体弱多病,却一直坚持在文学道路上苦苦求索探寻,从来不轻言放弃。当她接到我的邀请后,在丈夫陪同下按时赶到了讲座现场,并带来了厚厚一叠诗稿向两位郭老师虚心请教。还有一位是来自衡南县宝盖镇的青年诗人刘伟湘,他在出生100天时,因意外摔成脑震荡,造成肢体残疾,行动不便,言语困难,这次依然以极大的热情随同衡南的一帮文友来到了耒阳。他那爽朗的笑声、洋溢的激情,深深感染着在座每一个人。诗人法卡山称刘伟湘是“为世界喊疼的人。”刘伟湘尽管每分钟只能写六个字,却用自已颤抖的双手写下了一行行与命运抗争的诗句,十几年来已发表了近十万字的作品,是宝盖镇第一个市作协会员,《知音》杂志,湖南卫视等国内十几家新闻媒体曾报道过刘伟湘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

一个残疾人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健康的文学爱好者有何理由不笑对人生,舍弃名利,在清贫与寂寞中追求文学的真善美呢?记得郭龙老师在他的《野葡萄的风》后记有一句话:“我因为诗而穷,人们不也穷于诗吗?”是的,我们这帮文学青年,物质上并不富有,可我们是精神上富翁,拥有高尚的灵魂。我们每个人的心头都照亮着一抹阳光,尽管行走在冬天的荒原,却倍感诗意与温暖。对于永不言弃的人,春天还会远吗?

(2007年元月4日晚作)

本文已被编辑[千叶红]于2007-1-6 15:34:49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千叶红点评:

对于永不言弃的人,春天还会远吗?
灵魂的高尚胜于物质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