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情愿孤单的平凉祁云

发表于-2007年01月06日 中午12:24评论-0条

平凉有一个名字叫做旱码头,在我这个过客的眼里,倒不如叫旱船更为妥当些。码头的喧哗与热闹,已经散淡在历史的烟云里了。

平凉如一艘海潮褪却后的巨船,蜇伏在曾经的辉煌与故事里,镶嵌在古丝绸路上,把神话与历史,把女儿国与互联网串结起来。

说平凉华亭与庄浪结界的关山丛是《西游记》里那个女儿国的,是平凉文联主[xi]姚学礼先生。这种提法,不见得经得起推敲,可卖点却还真是不少。经不起推敲是因为西游记里的热闹也罢,争相申报种种专利权的各个城市也罢,大家伙的故事都不怎么经得起推敲。

比如华人文始祖伏羲,有说其故里是在平凉静宁的,有说在河南淮阳的,终了却落户于天水了。淮阳与天水各建祠庙纪念,江泽民志曾为天水市伏羲庙题词“羲皇故里”,而朱镕基也曾给淮阳太昊陵题词,称此地是“羲皇故都”,两地就都成了人文名胜,与静宁,却是毫不相干了。

比如洋芋,庄浪洋芋,麻武洋芋人众皆知,偏偏,注册成商标换了大把大把钞票的,却是固原。

比如香包,平凉人的手绣香包,那也是一等一的漂亮,偏偏,如今全世界就只知道有个庆阳香包。平凉人不甘心,说,我们也有香包,听者大讶大奇,“平凉香包?平凉香包是个什么东西?”

守着大堆大堆灿烂渊薮的平凉,越来越寂寞,越来越孤单。

姚先生堪堪提出一华胥国,东拉西扯像模像样的琢磨出一个女娲的母亲来,于是关山之陇便成了女儿国的千年轮回了。

神话故事里虚构的人物也罢,史料详实的历史人物也罢,凡是能沾点历史边边角角的,都被现代人挖空心思砺磨成不限额的支票薄了。乞巧的七姐,悲剧的牛郎织女,半人半兽的西王母,千古一哭的孟姜女,振臂高歌的刘三姐,沉冤不得雪的流沙河……谁都有了故里,谁都有了出处。令人惊奇的是,西游记里甚为热闹颇有看点的女儿国,至今尚无人考证说那是自己的。

把女儿国扯呼到平凉,原该是理所当然。

西北的荒域原本是流放之地,原本是生长故事的虫草之国。有个稀奇古怪的女儿国,还真是经得起刨根儿问底儿。想想看,把神秘的女儿国弄到山水毓秀的南国水乡,好像的确有点四不象。或者,把那条玄奇的子母河弄到辽远的楼兰沙海里,好像的确有点太荒诞。把丝绸之路截开来,中间这段儿,荒凉与毓秀同在,倒还真是适合长出一个女儿国来。大概在始皇祭天的那圪达,才最有能耐捣饬出个与龙交合而诞生繁衍的女儿国来。

平凉这地儿,古国林立。泾川的共国、阮国,灵台的密须国,静宁的伏羲国,庄浪的女娲国。从中掏摸出几个像模像样可忽悠众生的故事来,大概也不是难事。比如,钻进古书堆里随便抓挖个只言片语的,就足以佐证这女儿国在关山之陇的话,绝非吹空空风,是有据可查,经得起考证的。

姚学礼先生满有信心的说,“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武汉出土的汉代黄帝的经,在古代任何书中都没有一点文字记载,但现在出土了文物,谁能否定这不是历史事实?”

要我说,不定哪天咱华亭农民一镢头挖出个什么东东,凭此就能证明女儿国的存在。如此,女儿国这三个字的噱头倒还真能给孤单的不情不愿的平凉人换来真金白银呢。

2007年1月5日午后于平有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祁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在作者的笔下,
领略了平凉的静寂与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