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深藏在心灵中的不竭的源泉的确需要涌现,潺潺的流向大海,让那位历史的真知融化它的一切,而心灵深处无数精神需要被挖掘。
---纪伯伦
一 淡泊如清泉
“清泉石上流”唐代的伟大诗人王维如此描述: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珍爱自然风光的他情愿做一名留客。
如果有如清泉一般的淡泊心态,那么自然会做到不追求虚无的名利、不追求充满诱惑的金钱……那么,心地间存留的是一种从容、一种洒脱、一种自然和一个完全的自我。而且淡泊也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属于人生的上乘境界!
“水能性淡”只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练、生命的体验、红尘的洗涤、人生的憬悟……才会懂得自然、踏实、真心性的重要。
淡泊如天边的皓月、如山间的清泉,永远都是那么的美好!
二 坚韧如蒲草
“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蒲草特有的坚韧与不屈不挠,无时无刻不在与大自然进行着抗衡,在每一次的抗争中刷新自我。
蒲草不羡慕招摇着美丽摇曳百花;不渴望拥有沁人的芳香;不练习所谓的身姿婀娜……只是固执的坚持着自己的坚韧,宁愿孤独地固守在河塘边,无怨无悔地忍受着风雨的侵袭、寂寞的煎熬。
坚韧的蒲草,记住了屈原毅然决然的身影;听见了楚霸王的呐喊;看见了刘兰芝的无奈悲戚和对于爱的执着……
风起云涌、电闪雷鸣,蒲草再一次挺直身躯,坚强的迎接又一轮的侵袭,接受又一次的洗涤。
三 清白如莲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浊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如此描绘。
莲花是别样美丽的。从著有千古佳作《陋室铭》的刘禹锡,到“不为五斗米折腰”构想世外桃源的陶渊明、“两袖清风”并“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个个都是朵朵白莲,清白、高洁、崇高……散发着缕缕馨香,以高尚的情操、高洁的品质给人警醒和启迪。
四 气节如菊花
唐末农民起义英雄黄巢对菊的乐观与顽强精神情有独钟。于是,菊在他眼中显得那么潇洒豪迈:“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宋代的王安石则“不忍独醒辜尔去,殷勤折为一”,可见菊也是一位“独醒者”;明代文坛“前七子”之一的李梦阳欣赏菊的独立不群的个性,就写出了“不随群草出,能后百花荣”“细开宜进世,独立每含情”。
而王建在《野菊》中“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菊则生命力旺盛,小小身影默默地装点秋日的大地,它在平凡中显不平凡;菊花在朱淑真笔下:“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枯而不陨是菊花固有的特性;陆游则称“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秋风中数株晚菊,顶风傲霜,挺立东篱,散发着余香,这花中志士多么酷似不畏豪强的英雄志士。
五 品格如梅花
王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既然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就不必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抛开世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才是真正的品格。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在《梅花》中描写着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在《毛泽东诗词》中《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毛主[xi]在此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梅花在新中国里,更加丰满高大了。
六 精神如翠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的《竹石》很好的表现了竹子的品性: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子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强劲的风骨是多么值得钦佩和学习。
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
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
白玉这样描写竹,非常准确地说明了竹子的可贵精神。
宋代苏轼在《绿竹筠》中咏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竹子是多么样的清雅脱俗。
人生天地间,犹如远行客。岁月仿佛是一条涌动的河流,冲刷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悠悠天地间,永无竭尽的是精神的源泉。
挖掘精神,要挖掘到心灵的最深处。让那些高贵的精神,完好的荡存在天地之间,欣欣然、浩浩然!
-全文完-
▷ 进入晴茜绮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