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易中天,请您轻轻的秀》小涛s

发表于-2007年01月03日 清晨6:50评论-6条

自从某年电视上出现了一个节目叫“超级模仿秀”以后,我渐渐开始咂摸出这“秀”字在身兼动词与形容词两职的同时,偶尔也客串一下“名词”。由于香港人把表演、演绎称作“秀”,故而善于融会贯通的人们就把故作姿态或者假模假式的表述之类行为诙谐地贬之谓“做秀”,“做秀”这个老版词典查不出的词或许就是这麽来的吧。秀字从词义状态上讲基本就是动词和褒义的形容词,如果非要提出一个遐想的疑问,追究秀字与文人、名词三者之间的关联,除了妇孺皆知的“秀才”,就得算是当下颇为时兴的“文人秀”了。

秀才,是明清两代生员的称谓,后来泛指读书人。在儒家文化悠远传承的中国,读书人的地位始终是凛凛至上的,读书人也颇受尊敬。然而,读书最大意义的是什麽呢?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给我们说了个明明白白,就是让整个国家的人都谦而礼,有良好的学识、优秀的品德。(当然,在这我也不必搬出那半解不解的《论语》、《大学》来瞎忽悠,就用大白话说个对的意思就行了。)因此,读书人的大读、大义,并不是富壮个体,体现个人魅力,而是真正把所学授之于人,传播整个社会。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有档叫做《百家讲坛》的栏目如今可谓炙手可热。栏目策划人员的初衷是通过电视这个受众广泛的媒体将过去生存空间相对狭小的学术知识以一种通俗的方式传播给广大老百姓,这份用心良苦绝对无可厚非、值得肯定。但是,随着大名鼎鼎的易中天先生红透大江南北,我越来越感觉到“百家讲坛”快要变成“电视学者”的文人秀场了。

传播知识功德无量,绝对是件令人敬仰的大好事,可是在这个过程中过多的渲染个人色彩就难免不叫人产生狐疑了。易中天先生自称从一个文人的角度表述历史是与众不同的,颇具新意的,但他的“品读三国”真的就如时下许多人眼中那般精彩深刻吗?其实我感觉易先生的题目就存在很大问题。他做了一些本质性的省略,这种省略虽不起眼,却事关重大。这“三国”,是指“三国演义”、“三国志”还是“三国时期”必须明注,否则会让人云山雾罩的。我个人觉得易先生的节目叫“品三国演义”抑或“倒三国演义”比较贴切。其实易先生的杰作不过是通过《三国志》及其他一些正史与批注来对《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描写、历史事件记述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而后再一一推翻。

虽说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个颠覆的社会、叛逆的社会,可我本以为那些现象主要体现在所谓“80后”的一代年轻人身上,万万没有料到身为重点大学国文教员的易先生也赶上了这把新潮。若问“易中天品三国”真正有多少学术价值与意义?我想那些真正的史学家和对历史有一定研究与了解的人必会在一旁不屑地冷笑。易先生不过是在一面翻楞着史志,一面歇斯底里地跟《三国演义》、罗贯中较真而已。面对他搬出先人已经整理的比较完善、比较有说服力的历史冲着一部地球人都知道名曰“小说”的民族巨著猛砸的行为,我真想不出他除了以图标新立异、扬名立腕之外是何居心。小说源于生活却非于生活这个道理是受过普通教育的民众都晓得的,你易中天这般乐此不疲地为曹操、周瑜等等小说中经过了艺术加工的人物平反,是不是显得有点大智若愚了呢?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是毋庸置疑的,但它的杰出是从艺术角度上定性的,没有人说过《三国演义》最大的价值是记录历史。之所谓演义,就是板上钉钉、一清二白。也正是因为演义得惊俗旷世、生动绝伦才会被后人改编成评弹、戏剧、电影、电视剧乃至连环画等等,以至流传不朽。你易中天捧着历史书单挑一部浩瀚、伟大的文学作品似乎并不是一种章现智慧的动作吧。《三国演义》拥刘反曹,并为了放大以刘备、诸葛亮为首的刘备集团等人的形象,歪曲、杜撰了那个时期的一些事件与人物,从文学创作领域讲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罗贯中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为士之忠君、义天下的人生信仰,更是应当肯定的。所以,易先生面对一部小说所谓的鉴证历史,还原人物,简直就是一种自作聪明、无中生有,滑稽而可笑。

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我也可以理解易先生。他是担心《三国演义》这部比所谓诸葛孔明的智慧更妖魅的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太大,蛊惑了我们这些无知的平民百姓,以至混淆了历史真相,拜错了偶像。他要告诉全世界曹操比刘备英武的多,公瑾比孔明智慧的多,顺便也要告诉罗贯中,三国不是你一个人的专利,我易中天也烂明白。

这不,话一说透,谁都没啥了不起了。你易先生借着“三国”火了一把,俺们也犯不着眼红,可你千万要保持一个中国文人谦逊的姿态,你的“品读三国”也不是啥了不起的杰作,充其量算是段比较文雅的评书罢了,别带上学术的高帽子,那样会让人看不清楚你真正的高度。奉劝你一句,把题目改改吧,叫“聊三国”或“聊斋三国演义”什麽的。

文字写到这儿,有点跟易先生找不痛快之嫌。这可得赶紧解释,俺一个草芥之人绝不敢斗那麽大的胆,但如今的一些现象又着实叫俺没办法三缄其口啊。无论你易先生是教授也罢,是学者也罢,你上了中央台就会立刻变成明星的,明星的影响力咱们心照不宣。最近在网上拜读了许多篇“易氏思想”的大作,发现那些文章比你这个鼻祖更尖刻、凶狠,而且颇受网友关注。其实,随便看看,学点知识没啥坏处,可很多朋友的留言却体现了事态的严重。已经有人开始大骂罗贯中捏造历史、混淆视听了,并博得了相当广泛的拥护。这种现象真的不好,崇拜你易中天没啥大不了,可诋毁《三国演义》、蔑视罗贯中就很难让人接受了。易先生,请问《三国演义》真的有错吗?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小涛s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洗却铅华点评:

颠覆前人成了一种时尚,分两种情况,一是知识更新,另一是哗众取宠。究竟孰是孰非,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文章评论共[6]个
帘外落花-评论

抱抱姐姐,谢谢你哦,那么早的审核文章
  【帘外落花 回复】:喧嚣一段时间就会沉寂的,没有谁可以弄潮几年 [2007-1-3 9:42:00]
  【小涛s 回复】:我并不是怀疑易先生的学识,我只是质疑他“品读中国”系列作品的动机。 [2007-1-3 18:16:40]
  【帘外落花 回复】:呵,中国人只要一出名,垃圾都是金子,很正常的 [2007-1-3 19:23:33]at:2007年01月03日 早上9:33

紫色妖精-评论

这也只是一场平庸的欢乐!
  【小涛s 回复】:其实易先生确实传播了知识,但它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创造了什麽。最多可以说,他找了好噱头,扩散作为个体的美感而已。 [2007-1-3 18:18:46]at:2007年01月03日 早上9:36

樱花渡月-评论

易中天绝对是不同一般庸俗学者,话雅为俗,不简单
  【小涛s 回复】:易先生的博学多才我并不质疑,否则,他也不会为人师表。但他的品读系列确实没有什麽学术意义,因为那些本来就是摆在那已久的历史存在。他凭什麽就自诩地估计大多数人把“三国演义”当作了正史,需要他挺身而出,以正视听。 [2007-1-3 18:23:58]
  【樱花渡月 回复】:阐微发幽,你以为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出那么多没有阐发的东西吗? [2007-1-3 20:56:24]
  【小涛s 回复】:呵呵,我错了,是我乱涂胡诌。是我用“小学”之心度易先生的“大学”之腹了,对不起。时间证明一切,我但愿易先生不是第二个余秋雨,否则中国的“大百科全书”再也不用更新版本了,只要上述二位永垂不朽! [2007-1-3 21:03:49]at:2007年01月03日 早上9:55

李全林-评论

我支持你!易中天太无聊了。用现代人的思维判断古人的得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唾巨人赚掌声,不知道历史是什么。真让人难受还什么大师。我觉的有点悲哀!我真怀疑他是不是知道什么是历史还有什么是历史条件。
  【小涛s 回复】:易先生传播知识的行为是很伟大的,但他不应该建立在一种古怪的批判的基础上,也不能认为世界上只有她一个人读过《三国志》。 [2007-1-3 18:26:05]at:2007年01月03日 中午12:22

仰望星空的男孩-评论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各做学问,为何拥前者批后者?
  【小涛s 回复】:易中天品三国并没有什麽,但他的一系列精彩、睿智、过人之处都是建立在颠覆《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离开《三国演义》,他的论调就很空洞了,也毫无味道了。
就顺序叙述历史而言,他只是在进行一种重复,是一堂堂平淡的历史课。所以说,他的品读,还是指《三国演义》,不是“三国历史”或“三国志”。试问,一篇经过华丽包装后读后感,就具有了学术价值? [2007-1-3 18:31:20]at:2007年01月03日 中午2:28

渴望心情-评论

有同感,读同一本书,每个人品出的东西绝对是不同的,即使你研究得比别人透彻,也没有权力把自己的观点强冠在别人头上。at:2007年01月17日 上午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