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开过一家小书店,做过一回书店老板。从几百元几十本杂志和几十套武侠小说起家,后来,转过好几个地方,换了几个搭档,最后,草草收场,无疾而终,搬了残书回家。
我是喜欢书的,爱读,也研究。原觉着做个书店老板可以是和书结成一世的缘分,从流行到严肃是一条蛮好的精神途经,未料到它也是一种商品,没有我想象的那样高雅,那般的一尘不染。
和《读书》杂志结缘是很幸运的事。在开书店之前,我试购过几本,读过之后,便有一种很充实和舒畅的感受,里边的短文,蕴籍饱满,性灵生动,充溢着思辩和真理的精神,看了大为有益,且趣味盎然。记得有一次到南昌为书店购新书,听说有个交易旧书的小公园,就专程赶了去。在那里,旧书和各种翻版书,摊地而卧,人也很多,因为时间紧,也就胡乱买了些时兴的小说杂志,算是义务。后来,看见了一大捆旧《读书》,我装着漫不经心的样子说:“老板,这些破书多少钱一本?”抓过一本又扔开,表示暗淡的交易欲望。老板在酷热的天气里,也许是看到了一点希望,没有高谈此种书的超值品质,只说“五毛一本,你要,全拿去。”我忍着自己的高兴劲,将那书一本本的点来,有二十来本。可一翻口袋,钱不够,要是全买下,车钱就没有了,这真是一盆凉水浇上头。只好将车钱点出,倾尽余钱了。大概有十本,本本都翻,挑那最有趣的买。回到家,放入书架,很有一种喜不自禁的快乐感。
在中国的所有杂志中,《读书》是精神质地最纯粹,最高贵的一道美食。汇集了全国品书做文的大家高手,有些在世界上都颇具名气,颇有声望。看着里边的文章,思维犹如在高速公路上疾飞,殊异的风景扑面而来,路又千万的分岔去,各种论题牵住你的目光,驰于学术的汪洋大海。那发黄的纸页,感觉着倒不显陈旧,反而古色古香,让人醉于它的质朴无华,它内涵的意蕴丰富,它透彻的清明和情韵绵长。
经《读书》而读书,我知道什么是好书,经《读书》而思考,我知道什么是思考的方向,经《读书》而审世,了解了世界的博大和它的深邃,经《读书》而写作,我明白什么是最好的文笔,什么是内容充实的语言。可见《读书》给我的教益是很多的。《读书》是我精神的引导,被嘉评的好书我都设法购来看,由此我走了一段终身难忘的心灵旅程。
人在世界上除了有个身体要自食其力养活以外,还有个精神要养的。身体强壮是不够的,还要精神健旺。两相匹配,才是个健康的人。
人生大部分的意义,是凝聚在人的精神里边的,而精神的质量决定一个人的价值。霍金和史铁生的都是身患重症的残疾人,一个是当代理论物理学的杰出代表,另一个写出了《我与地坛》等名篇的优秀作家,他们身体的疾病丝毫也掩盖不了他们在不同领域各自有着最深刻的灵魂的光辉,读着他们的作品,想象着两位的日常生活景象,一个被终生囚于轮椅上,除了眼睛能动,其它部位的生理功能都丧失了,思想却在浩渺的宇宙,黑洞和时间的神秘里自由飞驰,一个也在轮椅上患了尿毒症,每过一段时间就被推到医院做一次透析,身体的折磨,被他看得如此淡,却以最为透彻的思考,阐发着人性的奥秘,有一颗美丽的灵魂。
读《读书》,使我认识了国内外大量的著名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涉及的学科门类也极其繁多。其实,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不讳言我至今能读些书,写点文字,是得益于《读书》的,由《读书》,我收罗了我喜欢的很多书籍,并从这扩展的阅读中取得了更大的精神收益。我很庆幸在自己学会阅读的早年,碰到了《读书》这本小开本的好杂志,它使我纵深领略了在这混杂的世界上,还有一大批专注人类和民族精神的人,他们高雅,纯洁,优秀,坚定,眼光宏大,思想精深,有着高超的思辩力和永不低落的探究未知的热情,他们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核心的财富,传承古老的术业,引导饥渴的心灵,拓展我们民族的精神的疆域,不固步自封,不夜郎自大,不沉溺于事物的表面,不彷徨于暂时的迷惑不解,不妄自尊大于已有的历史成就,而是面向整个世界,面向清晰的事实,面向人的灵魂,面向艺术的新境界,面向未来。我热爱这样的精神,并为他们的存在而感到骄傲!
在《读书》里,我认识了金克木、艾芜、黄裳、陈平原、张承志、丁聪、陈四溢、钱理群、柯灵、周绍良、甘绍平、吕叔湘、叶廷芳等等在各自研究的范围都有相当成就的学者,专家和作家。和他们博学深思的文字交流,是一种智慧的交流,是抵至灵魂深处的交流,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精粹的理智,它的色泽和光亮,它的绵密和深邃。跟着他们的笔走,我可以领略到精神的五彩缤纷的样式和无穷无尽的蕴意,淬炼我的批判精神,提升我的精神能量,扩展我有限的观察视野。
最近,下载了《读书》杂志二十年的电子版,终了了一桩常年萦绕心头的宿愿,有许多期《读书》我还未曾看过,几夜看去,那种熟悉的感觉又重新回到心头,真有一种重逢的喜悦。写下一点感想,还是觉得意犹未尽,流水般的记忆,也就几朵水花儿。
-全文完-
▷ 进入尤其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