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穷裁缝的私生女到15岁的舞女,从高级交际花到26岁的总统夫人,这个女人33载的短暂一生记录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
她出身卑微,裁缝母亲没有名份,默默地爱着一个农场主,为他生了5个孩子。可当她还在襁褓中,父亲抛弃了这个家。她童年记忆中是伴随着家中的缝纫机声而展开的。为了养活几个孩子,母亲日夜不停地干活,她和兄弟姐妹们经常遭人欺负,被称作“野种”。父亲去世时,母亲带着几个孩子去吊唁,却被赶了出来,连灵堂都不能进去。
在她当时所处的社会,女人若想出人头地,演员是条捷径,于是她将自己的梦想定为演员。15岁那年,有一个歌手来演出,她不惜以身相许,以期到达充满机遇的首都。被残忍抛弃后,她踏遍首都的酒吧、剧院、宾馆,穿梭于各种权势男人之间。天生丽质难自弃,她很快在一个摄影师的镜头下成名,拍广告、当主持、演电影,摇身一变成为娱乐圈的名人。涉猎范围更宽了,视野更开阔了,辗转于富人和官员之中,她的名字无人不晓。
她与政坛领袖贝隆的相遇,人生发生了巨变。她协助贝隆将“平等民主”的思想变成信条——“贝隆主义”。陪伴贝隆在全国进行巡回演讲,宣传“贝隆主义”,鼓舞人心,笼络群众,在阿根廷政坛上刮起了一阵“贝隆风暴”。面对人民大众,她毫不避讳自己黑暗的过去,反而将之当做拉拢人心的最佳工具。她非凡的演讲才能,总能在演说中给人带来激情和希望。在贝隆遭到国内反对派的陷害入狱时。她鼓舞带动阿根廷全国各地人民游行示威,要求当局释放贝隆,使贝隆重获自由,成为“贝隆的王牌”。
终于在1945年,等来了贝隆的求婚。在俩人携手营造的民主氛围之中,贝隆1946年当选为阿根廷总统。就职当天,群众如潮水般涌在总统府门前,庆祝贝隆和“第一夫人”的胜利。人民高呼她的名字,声音甚至超出“贝隆”。
舞女与政治领袖的结合,在阿根廷上流社会引起了强烈的震荡。在上流社会看来,这无疑对传统权贵是一种挑衅与破坏。她并未在意种种冷嘲热讽,仍然雍容华贵、衣着光鲜地陪着贝隆上校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
婚后,身为“第一夫人”的她奔走于工厂、学校、医院、孤儿院之间,为提高阿根廷的社会保障、救济、劳工待遇、教育水平等问题忙得焦头烂额。她着力改善阿根廷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准,永远做穷人的朋友与“旗手”;她为阿根廷女性代言,维护她们应有的权益。
不仅如此,她还用她的魅力打开了阿根廷外交的新局面。欧洲之行中,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她的绝代风华令外国民众为之倾倒,“彩虹之旅”赢得了欧洲国家的普遍称赞,成为阿根廷外交史上自豪的一页。她也获得了很多新的头衔:“阿根廷玫瑰”、“苦难中的钻石”等等。
令世人遗憾的是,“彩虹之旅”刚过半,“玫瑰”就倒下了。1952年7月26日晚,阿根廷国家电台的广播员声音哽咽地向全国宣布她去世的消息后,悲痛顿时笼罩了整个阿根廷,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吊丧那天,70万人向她的灵柩致哀……
毫无疑问,她得到了阿根廷公众的认同与爱戴,人们甚至将她与贝隆看成了一个整体。她的声望甚至超过了总统丈夫,百姓将她视为偶像,穷人将她视为救星。后来在阿根廷,只要一到7月26日这一天,阿根廷的民众就会放下手里的繁重的工作,走出办公室,采用各种方式去纪念一位已经故去了50多年的女人,这个人就是20世纪知名的第一夫人——艾薇塔•贝隆。拉普拉塔市也因为这个女人而更名为艾薇塔•贝隆市。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事实上我从未离开你,即便在我狂野不羁的日子里,我也承诺不离开你……”这首由麦当娜主演的音乐剧电影《贝隆夫人》经典主题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就是对“第一夫人”艾薇塔•贝隆曲折的人生的深刻铭记。
艾薇塔•隆去世的时候只有33岁。从舞女到明星,从私生女到总统夫人。她的美貌与性感毋需质疑,她拥有许多大家闺秀所不具备的远见卓识与生存能力。她当过演员,具有非凡的演讲才能,她善于打扮,再廉价的服装在她的身上都显得脱俗而高贵,她举止优雅得体,她参与的party舞会总是气氛融洽。她善于与阿根廷的新闻界打成一片,宣讲自己的新主张与新观念。她引领着当时阿根廷的潮流时尚,是那个时代的美丽风向标。
或许,出卖美貌与色相去获取自己的梦想是一种极端可耻并应遭到唾弃和蔑视的行为。但对于她这样成天在男人堆里穿梭,寻找猎物与机遇、并有过舞女经历的女人,她成功的经历也是她不停反抗的经历。如果她处在一个公平、富足的时代,做一个曾经天真无邪的快乐女孩,还用得着为生存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吗?毕竟,每个人有自己所必须选择的生存方式。
她是玫瑰,娇艳诡异,展示给别人的是高雅明艳的花朵,把尖刺埋在层层叶片下留给自己,正是绽放时节,却又匆匆凋零。她是钻石,是经过时光的等待,由痛苦的泪水蜕变而来的,璀璨光华祭奠永恒的钻石。女人,做到这个份上,岂不是美到了极致?!
本文已被编辑[简凌]于2006-12-29 13:36:4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简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