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我最爱的人是谁,是爸爸;如果问我最骄傲的是什么,是身为爸爸的女儿;如果问我最向往的是什么,是爸爸的微笑; 如果问我最遗憾的是什么,是没能做爸爸真正的女儿。
我是爸爸的女儿吗?我当然是的,我是爸爸千真万确的女儿,是和爸爸有着血缘关系的唯一的女儿。爸爸妈妈就生了我一个,我是他们的独生女。可是在我很小的时候,也就是我十一岁那年,爸爸就离开我的生活了。他独自离开我们原有的三口之家去外面生活了。无疑,那是大人之间的矛盾,是一种透彻心寒的痛和一种不想面对又不得不面对的分离和割舍。因为爸爸和妈妈根本不属于一个世界,这一点是我在长大了以后才体会到的。
也许就因为爸爸的离开,我的人生也从此由一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小女孩身上发生了戏剧化的演变。其中变数说来话长——
爸爸离开得仓促,清晰记得爸爸是含着眼泪离开的。他给我留了一封长达十页纸的信。爸爸在信中说:含儿,你年龄还小,爸爸无法让你理解一些事情,这封信切记要珍藏,等你长大以后再拿出来读。爸爸只想告诉你,“男人有泪不轻弹”,可爸爸为你哭了。不知道是因为这封信还是爸爸的遗传,我从小就通情达理也善解人意。从爸爸离开的那一刻起我就不曾怨恨过爸爸,心中有的只是一种面临家庭破裂的痛楚和伤悲!
从那以后,我们父女总是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见面。我在学校读书,爸爸便在我放学的时候等在校门口,拿出一个鸡蛋或苹果给我吃;我过生日,爸爸会在第一时间给我祝福和礼物;我取得成绩,爸爸是第一个给我微笑和鼓励的人;我遭遇挫败,爸爸也是世界上最为我忧心和难过的。
毫无疑问,我并没有失去爸爸,相反,我获得了爸爸加倍的爱。可是,最让人痛心的就是:爸爸总是痛着我的痛,而我却没能等同的回报爸爸,或让爸爸感觉到安慰。在后来的人生里,直到今时今日,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很少见到爸爸笑,我所指的是每当爸爸看见我时。很多时候,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以言喻的沉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不思上进,自暴自弃,屡遭失败和坎坷。
爸爸是个作家,他知识渊博、情感细腻。在对于我的教育上,他一直把学习文化知识当作重点。记得读书时代,爸爸送我最多的礼物就是书籍和名信片。他总爱在名信片的背面写上一些喻意深刻的祝福,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交友需胜己,似我不如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爸爸总是奉劝我好好读书,而我总是不好好读书。我总是精神颓废不堪,导致后来光阴虚度、岁月蹉跎。
深刻地记得,爸爸在他的《我的[ch*]女作》一文中写道:书含现以出落成十八岁的大姑娘,煞是水灵、体面。十八年来她的名字一直得到人们的好评,而且至今尚未发现雷同之作……当然,外貌也好,名字也好,还是属于形式。形式固然是创作的一个方面,而真正体现水平的还是其“作品”的内涵……我希望自己的女儿隽永深刻,不一般见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以不辜负老父我的“创作”意图。
很显然,我固执地按照自己愚昧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活出来的结果是:我辜负了爸爸的“创作”意图。
真正让我感悟和觉醒的不光是爸爸的教导和鞭策,而是在我后来充满荆棘的人生和屡屡失败之后。那是一种痛定思痛的追悔——我失去再得到,得到又失去……我往往患得患失,终日愁云惨雾。尽管爸爸给了我先天的美貌,我也一直不断追求完美,然而当人精神空虚、思想贫乏的时候,他并不曾领略完美的最高意境,也许他根本不曾追求更何况失去。
多年以后,真正看到爸爸发自内心的微笑,就是我拿到大专文凭的那天,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学会了与书为伴。我终于深刻体会到: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平常的时光换成了巨大享受的时刻。读书,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使人的情感更细腻,举止更幽雅,气质更深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非读书是不能达到的。
读书使我的生活开始转圜,读书为我的人生带来了最美妙的时光,当沉浸于文学世界中时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我终于可以做一回爸爸真正的女儿了!
-全文完-
▷ 进入千颦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