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浅析中国人的“耻感文化”方石

发表于-2006年12月28日 凌晨1:21评论-2条

所谓“耻感文化”是海内外学者对我们东方文化的一种概括,这个概括主要是针对我们的儒家文化而作的。它的提出是与西方的“罪感文化”相对应的。

顾名思义,所谓耻感文化便是注重廉耻的一种文化心态。特征是这种文化中的人非常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怎么议论。故其行为将被以上诸多的外在社会因素和标准规范所制约、支配,即具有“耻感文化”特征的人多由别人左右着自己的行动。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在耻感文化下培育出的人像极了工业生产中从流水线上下来的一件件大同小异的产品,缺乏自己的个性主张,更多的心态是一种随大流、少数服从多数。

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中在关于耻辱方面有较强的社会倾向性。如果大多数人觉得这是对的,那么即使你自己坚信这是错的,为了自己的“廉耻”,也多半会随声附和:“这是对的。”即真正的耻感文化是靠外部的约束力来实现的,一旦失去了外部约束力,或外部约束力发生改变,那么便必然会导致众多的社会畸形人。

“文革”便是这么一个例子,在当时的外部约束力作用下,有多少红卫兵小将以打、杀、抢为荣,又以造反有理为心理诉求呢?这些如今看来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便是在当时中国社会普遍的一种耻感心态下形成的,即人人以此为荣,我亦必如此。而从服饰上看,除去因当时物质条件匮乏原因外,更大一层面便是耻感文化的作用力,试想一下,如果要求大家第二天清早见到街上行人的服饰全都是一样的布料、一样的颜色搭配、一样的补丁加身,你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我想多半会觉得压抑得受不了。但这种情况就在我们的华夏大地上出现过。

与中国人的“耻感文化”相对应的西方人的“罪感文化”则是指那种靠内心的罪恶感来约束自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一个无旁观者以及想象中的旁观者存在的条件下,一个受耻感文化熏陶下的人如果杀了人,便不会有任何的耻辱感,会觉得无所谓,这是因为没有社会约束力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约束。也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而在一个荣誉意味着无愧于自己心目中的自我形象、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中,一个人即使在无人知晓自己不端行为的情况下,也会为罪恶所烦恼,也会深深的感到自己的罪恶。而且其罪恶感确实可以通过供认其罪恶得以减轻。这就是为什么

总而言之,“耻感”是能不能合乎社会标准的一面镜子。“罪感”是能不能对自己的良心交代的一幅心电图。故“耻感”是对外的,“罪感”是对内的。如果中国人能运用好这一内一外,使自己达到内外兼修的地步,我想就不会再有那么多“自扫门前雪”、众人围观却“见死不救”等集体无意识现象的出现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方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一个时代在疯狂,所有人都在舞蹈,一个人在疯狂,所有人都在看热闹。

文章评论共[2]个
忘记喝水的鱼-评论

欣赏at:2006年12月28日 上午10:42

方石-评论

  大家好,强者归来已从今天起  正式  启用  本人  真实  笔名   方石,敬请联系,多多关注!
at:2008年04月20日 晚上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