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右拐,有一家专营糖炒栗子的小铺面,铺面招牌上写着四个大字:“糖炒票子”。每每有人经过于此都会窃窃嘻笑,久而久之,人们也就记住了这家店铺,并时不时的想起来跟掌柜子说一句:来二斤糖炒票子。
问掌柜子为何取此名称?掌柜子说:不怕您见笑,当初起名字的时候原本是叫糖炒栗子,可惜误把“栗”字写成“票”字了。后来有好心人告诉我,“栗”字错了,想改过来可自己手头又没钱也就罢了。再者说我这糖炒栗子小店不就是为了挣几个钱养家糊口吗? 既然如此,这“糖炒票子”看起来也就自然顺理成章了。
让掌柜子没想到的是他这块糖炒票子招牌,竟然把他的栗子店给炒红了,炒火了。眼看着自己手中的栗子被炒成“票子”了,掌柜子当然乐得嘴都合不拢。
偶然的无知成全了这家糖炒栗子铺。按咱老百姓的话说这叫歪打正着儿。可如今糖炒票子事件在我们的生活里或网络上却比比皆是,且愈演愈烈。这些人最初想法绝非是无知、幼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精心策划,预谋已久。其中,糖是外衣,炒是方法,票子才是他们的真实内涵。
去年,国内举办超级女生大赛。明明就是几个爱唱歌的小女生,可被媒体炒遍全国,硬是活生生的把这些女生炒成了美女,转眼间就变成了老板手中的摇钱树。那手法简直就跟变戏法儿似的在众目睽睽之下就把观众蒙得晕头转向找不到北。而被蒙的人还左右一个不服气,非要哭着喊着说;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别扯臊了,明明就是一群鸡米,楞说是泰国大米,蒙谁呢?粉丝们眼看着自己兜里的票子转眼装进了别人的钱包,心里当然不高兴,可嘴上又不好说。于是,等到散场没人了,他们就自己找个旮旯照着自己嘴巴子一个劲儿地猛抽,那意思是,炒啊?这回儿炒砸了吧?该。
其实,中国人天生就爱吵。小两口为过日子吵,坐公车为争座位吵,上班为奖金吵,街坊四邻为地盘吵。虽然吵来吵去伤了感情,可也不至于有什么非分企图,说起来这种吵也还算纯洁。
但如今的“炒”法儿就夹杂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有人为出名自己炒自己,也有人没事和名人吵,还有人借着男人、女人炒。没出名的要炒,出了名的还要炒。名星诽闻要炒,名人怀孕要炒,名人生小孩要炒,名人离婚也要炒。没名没家的要把自己炒出名,有名有家的怕被人家忘掉了隔三差五得也出来炒。该炒的都炒了,也炒熟了,炒烂了。于是,就有一些无聊的人不甘寂寞,他们先炒素的,然后再炒荤的;炒了艳舞、炒裸奔、炒了情人,炒二奶。总之,他们见什么炒什么,什么出名快他们就炒什么。
怪不得有人说,中国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炒勺现代化。领导炒政绩,富人炒财气,明星炒人气,作家炒名气,收藏家炒瓷器,老百姓炒的没脾气。把人给炒晕了,把世道给炒乱了,把狗屎炒成票子了,这些人就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并且口口声声地说:原来炒作,才是一门真正的艺术。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现在想要成名成家很容易,你手里拿块板砖在中央电视台门口堵着,看见明星上去就拍,一板砖下去保你也成明星了。”我说,如果这么做是不是显得咱有点不要脸了?他说:“你看看?现在明星有几个是要脸的,要么他们怎么出门都戴个墨镜呢?还不是没脸见人。常言说:人要脸,树要皮。可树要有皮就做不成家具,你见过带树皮的牙签吗?”我摇摇头。“这不结了?起初都有皮,可你要是想成为个物件,那就必须得把皮给剥了。”
我听后,哈哈狂笑。
回想这几年在网上发生的一夜成名的传奇故事,感觉朋友说的话有几分道理。明明就是一锅糖炒栗子,可最后生生炒出一锅票子,无知中透着几分运气;惊喜中夹杂几分悲哀;满足后多了几分无聊;争炒中暗藏几分杀机。
炒吧,趁着锅还是热的,哥几个赶紧炒吧。兴许那天咱也能把自己炒红了,炒火了,炒熟了。在中国不管你是什么东西只要熟了——就不在乎脸,也就更不要脸了。
-全文完-
▷ 进入别兆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