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去世后都会有遗照,或是放大十几寸不等摆放在房间,或是在精致的归宿盒上附贴一张一寸小照。而大多数的遗照则选为标准照,人像看上去呆板,木然,无味。大多数人生前皆拒谈身后事,俱怕死亡,回避此敏感话题,亲人也不愿去细想,似乎如是此便是对生者不恭,故,更不用说去考虑一些身后细节的事,当然包括遗照。
然而,在经历过身边的亲朋好友或家人中的某一成员驾鹤西去时,悲痛与忙乱中的后事,遗照则是一重要事项,由于传统观念百姓人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在相册里寻张小小的标准照作为遗照。清明时节,在你手持鲜花前往陵园去祭奠亡灵时,你会看到,有许多的遗照却是与从不同,也许是他们生前已经选好或是他们的亲人为他{她}生后选择的最满意的一张照片,面带微笑,神采奕奕,或大半身艺术照,或是风光宜人的人物风景照,总之,从照片可看出亡者生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死后也要为活着的人留下一抹靓丽的一种态度。
死了也要美,如今的新时代还是有人率先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预先拍张沙龙“遗照”。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亦是观念的一种进步。
国人向来忌讳谈生死,认为不吉利,但这样的观念似乎在悄然改变中,一些国人不避忌预先拍“遗照”日后可放在灵堂或登在仆告上,一些“先锋之人”对拍“遗照”毫无忌讳,反而有一套自已的看法,他“她”认为:活了这么多年,知道日子有苦有甜,已经能看破生死。
其实,人生就象一幅画卷,快乐与艰辛都在过程中,童年,青年,中年,老年,都是在作画的过程中,当这幅画即将画完时,人生也就将结束了。怎样把人生收尾的事情做好呢?当然,灵魂不在时,无法去想或做这些事,他人做来也不知合你意否,不如事先将一切安排好,使自已满意。不愧对自已。将人生的画卷滩开了看,生命历程不过如此,画卷中最后一笔怎样才能画的如意,将是做画人的先见先知。
至于该拍什么样的“遗照”,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思想与审美,男女不同,身份亦不同,有选择冷艳回眸,有的喜好怀旧黑白照,遗照上有因饥饿而焦渴的脸,有刚毅的脸庞,有酷感的身姿,有身着性感服饰的娇柔容貌,还有的崇尚艺术照,有的喜好风景照,等等。
人走了,遗照是凝固生的瞬间,可以想象,当他或她,在心情佳好的状态下拍下不知将它定为遗照时,倒也罢了,若是有知,该是怎样的心情,我想这也是一种勇气,一种为后事所做的先知勇气,看透了生死也就不足为奇了,到是多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淡定与从容。
遗照,人人都会有,更重要的是人们都想将自已最阳光的一面留下,将美好的一瞬锁定在永恒,此事且不劳神只是观念的转变而为,从而对遗照便有从新的认识和选择。
(写在冬至)
-全文完-
▷ 进入白云baiyun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