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看过月么?也许你没有时间,而闲时也不曾想起;也许你想何必对没有生命的东西而百愁顿生呢?也许…………
看月其实是一种心境。
以前我不怎么看月,只是中秋才知有月。那时我真的不懂月,若是,那只不过是思念亲人或者写些诗词借月抒怀而已。现在懂了,却不敢怎么去面对它。直到此时才能理解苏月之深、李月之大。苏轼曾泛舟对月,为其“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感其“人生之须臾而月盈虚互换”,乃至于“日出东山”而“不知东方既白”,更想“抱月而长终”;李白对酒邀月,“对影成三人”的自得其乐也好,还是“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感慨也罢。这无不是对人生禅悟的一种极致境界。而我呢?不过是蓄意沉浸于悲哀的生活,觅愁而对月,把自己“灰色的情调“对月,使原本无愁的月也愁将起来。
对月时,沐浴着它的清辉,人最微妙的情绪就会被触发。此时人才最为真切,尘世间的俗念会被它洗涤得无影无踪,。它不仅是悲哀、幽骚、排怨和沉郁的的对象。无论你对它寄予怎样的希望或自诉,他对你是绝对的真诚。面对它,人的心都会得到净化,心也会变得宏阔、高远澄明起来。
月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残缺,残缺的其实是心,看不到它并不意味着消逝,它始终存在,完整地存在着。
看月,其实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心境好,它是完美的,清澈的;心境不好,它是残缺的,灰暗的。或喜或悲,或醒或醉,面对它,才是真实的自己。哭也好,笑也罢,他始终真诚,尽管无言,只要能用心感受得到就也足了。
月是孤独的,但心是透明的。
真怕有一天,它会忍受不了孤独而掉过头去。也许会吧,李白不是有惊世骇俗之语:“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么;也许不会,张若虚不是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么。
细想,生活中能有多少如意事,能有多少称心时。人,总得有自己的精神寄托。
我没有宗教可信,只有对月。它就是我的教主,而我便是它虔诚的教徒。
谁是我的月呢?今日我方明白,你就是我的月,我的红颜知己,有你的日子我会珍惜,红尘有你,我今生足矣!
有一天,风来了,雨来了,你,会来么?你,还会让我静静地对着你么?终使你始终无言。
你会让我知道你的存在么?
本文已被编辑[简凌]于2006-12-24 14:45:34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清风斋主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