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为了整理零乱的书箧,无意中又见到了二十年前的一封封家书。这沾满尘埃的家书是远离故土求学时,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的母亲托人代写的。传世常言的谚语源远流长,在民间广为传扬。母亲由于有一手缝纫手艺,走东家串西家,自然也就学到了不少。而今读着这些质朴自然的句子,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阳光灿烂记忆中。
记得我给家中汇报了入学情况后,不久母亲便给我来信了,她说:“……你正是学文化的时候,要切记虚心好学,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别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起来,‘看人豆腐渣,看自己一朵花’只会误了你的前程。我学手艺时,你外公就对我说过,‘家有黄金堆满楼,不如技术在手头’……”一段简短的话,把母亲对我的期盼与要求写得淋漓尽致,读了如饮醍醐,畅快自然。学校生活单调枯燥,每餐伙食多为白菜萝卜,令人久吃生厌。母亲得知后,给我来了一纸飞鸿,告诫我牢记“吃萝卜喝热茶,大夫急得满地爬” 、“吃了白菜和萝卜,阎王老子不勾簿”。
读罢家书,我怎敢有所懈怠呢,以至好长时间没空写封信回家,囊中空瘪也未向家中索取。可是这时,母亲寄来了钱与信,她说:“……你在外求学,要记住‘财是草,身是宝’,没钱就说,家人省一口,你一天也用不了。‘今年的笋子来年的竹,少壮体强老来福’,你只顾看书不行,还得经常锻炼,要知道‘铁不炼不成钢,人不活动不健康’。当然,家里也会量力而出,‘当家会算账,日子过得旺’,你就放心好了……”
几个月后,我与一位相熟的人逛街为了一件小事,我俩大吵起来,直至拳脚相加。母亲收到我的诉冤信后,寄来了一封长长的家书,大谈了一通处世哲学:“……儿行千里母最忧,你孤身一人在外,要好自为之。人活在世上,路很长很长,要想不出毛病,回头要多看脚印,‘船到江心补漏迟’,‘好要别人夸,痒要自己抓’,但愿你在外不拈花惹草能思己之过……” 有一次我生病住院,落下了功课。母亲看我着急,便安慰我“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慢病在养,急病在治”。我知道母亲心里比我还急,但她想方设法减轻我的心理压力,耐心地开导我:“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
“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心要常操,体要常劳” ……意韵多么深邃悠长的叮咛啊!现在,这些家书的信笺虽然已受岁月的侵蚀,几近枯黄脆弱,但我如今捧读着,却依然如沐春风,一种无法言喻的温暖瞬间溢满心胸。
这一封封家书,写下的是亲人浓浓的情意,由于母亲用了谚语做佐料,读来情趣盎然。
-全文完-
▷ 进入徐小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