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祸莫大于谎(104)良药苦口

发表于-2006年12月21日 下午3:04评论-1条

孬理,自古有之。

王大祯在《吴顺恪六奇别传》里的人物吴六奇,广东丰顺人,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发迹前流浪江湖,曾以丐为生。他在临海(杭州)行乞期间,认识了崇祯中期名士查继佐。一年后,他们又邂逅。这时查问他:“曾读书识文字呼?”回答:“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

呜呼!把自己沦为乞丐的罪责归咎于读书识字,真乃天大笑话。

书中后面这样写道:“六奇者,家世朝阳,祖为观察。以樗蒲(赌博)故,遂为窭(穷)人。”原来之所以变成穷光蛋当了乞丐,分明是其好赌的缘故,完全是自己的过错,却将原因赖在“读书识字”上,真是岂有此理。

取材于民间传说的别传,不一定可信,但将事业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读书识字”,正史里却有其人。

梁承圣三年(公元554)年元帝萧绎,在江陵被围,城破之日,就命人“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后来萧绎被北魏俘虏,有人不理解他这焚书行为,问他:你平时不是爱书如命吗,为何要烧书?他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难怪王夫之在《资治通鉴》里谈到此事时,不禁叹息:“未有不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

以上两位以书为“祸”,在世人眼中不足为道,最多称其为“伪书祸”者是也。但历史上“怀璧其罪”的文人倒的确是有。韩非就是其典型代表。

据《史记》载,韩非原是韩王室贵族,口吃。因经常招人嘲笑,因而改弦更张,转攻文字表达,经过一番苦练,工夫已臻至境。无奈韩非文章虽好,但历任韩王就是对他不感兴趣。“书生报国无长物,唯有手中笔似刀。”得不到最高领袖的认可,就等于空怀一身屠龙术,对知识分子来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有趣的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韩非在国内找不到知已,异国他乡的秦王读了他的文章却很是赏识。

公元前233年的某一天,赋闲在家的韩非突然被秦王请进了秦国。韩非到达咸阳时,赢政早在宫中设好酒席,于是觥筹交错,千杯嫌少,直至东方既白。

席上有位上蔡汉子,他就是李斯,见秦王跟韩言谈甚欢且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一股醋意油然而生。李斯考虑到韩非比他有才华,有能耐,于是就担心秦王启用韩非,取代其在秦之相位。为消灭“强敌”,李斯用计离间韩非。李斯在韩非的文集中找出一篇叫《存韩》的文章,对秦王说,陛下啊,韩非他真是个狼子野心,不信?您看看,这是什么,您要统一六国,他偏偏要“存韩”,这不明摆着要跟您对着干吗?秦王果然大怒,将韩非下了吏狱。后来李斯见秦王尚未有杀韩非之意,怕夜长梦多,就私下将其毒死了。

真是“人本无罪,怀璧其罪”!后有人为韩非惋惜:韩非呀韩非,要是你不读书识字,你就不会写文章。你不会写文章,就得不到秦王的赏识。你既然得不到秦王的赏识,就不可能去秦国。你不去秦国,李斯会妒忌你吗?李斯不妒忌你,就不会打你的小报告,秦王就不会把你送进监狱。一切皆因读书识字而起,不读书识字,何至为囚?不读书识字,又何致冤死他乡?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良药苦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逝者如斯”点评:

嫉贤妒能,自古有之,现在亦然。

文章评论共[1]个
帘外落花-评论

如果有如果,几千年了,他也早扬灰而去at:2007年01月11日 下午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