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网,见一网友发表一篇《淡薄名利为哪般?》文章,文中讲到“有许多人,都用‘淡薄名利’来作为自己碌碌无为的借口,总说自己不想争名夺利,才会这样平平淡淡。事实上,真正淡薄名利又有几人呢?”文章说了“陶渊明因无可奈何才归隐山林,李白也曾趋附于权贵后而不得志”等例子,让大家免去对“淡薄名利”的追求,去努力创出自己一片天地。看完此文后,我迷惑不解,更为作者的想法疑虑。我想澄清此句话,这种的论点错也!
首先,“淡薄”一词应指的是密度、味道、印象或感情、兴趣这类的解释,而对名利取舍只能用“淡泊”一词,故而应是“淡泊名利”,指的是不追求名利,也可以说“澹泊名利”。其次,“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我中华千年的传统美德,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的军事家诸葛亮先生的《诫子书》中的箴言,原句是“夫君子之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解释曰: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有明确的志向;没有宁静的心胸,便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无数仁人志土毕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回忆我中华近代的耻辱历史,林则徐为民族的百姓不再因吸鸦片而消亡,道出心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淡泊个人名利,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大敢除烟革弊,“虎门销烟”的壮举让侵略者胆颤心惊,最后他虽被充军,病逝他乡,但他的功绩将永垂青史。孙中山先生见到我大好中华让侵略者肆意蹂躏践踏,提出“天下为公”,“驱除鞑孥,恢复中华”,淡泊个名利,毕生为兴建中华而不懈追求。更有鲁迅生生见中华民众沉沦,就大敢弃医从文,呐喊道“我以我血荐轩辕”,早已淡泊名利,以笔代武器进行讨伐,一篇篇的精华文章犹如钢刀般直刺反动派的心脏,大快人心。
对名利的取舍实际上就是对人生境界的取舍。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许多党的好儿女更是舍私情、取大义,舍奢华、取清贫,毕生对党都充满无限的忠诚,对崇高事业的挚爱。如焦裕录同志,他是“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髻向人无再青”,他对贪官是疾恶如仇,态度是疾言厉色、狂风暴雨。对群众、对部下可是心平气和,态度是和风细雨。还有孔繁森等人,他们对组织的分配是毫无怨言,投身边疆开发建设,任劳任怨。平时工作生活中,做到洁身自好,安贫乐道,两袖清风,淡泊明志。最后不惜把自己的青春献在边疆,真正做到了“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而做为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更应有“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的豪迈气魄,不可因一时不得志而怨声载道,应有一颗“淡泊明志”之心。在本职的工作中,做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只要当你有了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积累,深刻的思考,你就有了独到的见解,你就如一颗蒙上灰尘的金子,总会闪亮发光之时。到那时你就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
愿天下男儿铭记:勤为修身本,俭乃养德源。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全文完-
▷ 进入林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