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看到这个世道还真的无赖,我们每每说出其中不乏卑鄙之人时,我们想到的第一个便是太监。我们也知道有一些太监为我们的民族事业做了很多的贡献,实在可歌可泣,但是大多数的太监都有唯我独尊之意。尤其是那些宫中的太监其手段之卑鄙可以让我们望洋兴叹!今天闲得无聊便来扯扯我们的太监如何如何?
一太监秘籍之《葵花宝典》
看看秘籍第一句话:“欲练此功,必先自宫”。据说是当年某一宫中太监所创,也只有太监才想的出来那样的招事,招式怪异,其行为更怪异,所练之人均男不男女不女,后流传于江湖,江湖中人便想得一此秘籍而大打出手,闹得江湖血雨腥腥。此谓其江湖败类之首,幸被东方不败所得后一直下落不明。
二太监之深恶痛疾之流
太监最讨厌的歌:把根留住;自己的根都被切除,要让那些太监唱这些歌的时候不知道会是这样的效果?
太监最讨厌的剧本:一剪梅;当那些太监被接进宫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这一剪梅,也从此就了段了一辈子做男人的梦想,一个做真正男人的梦想。
太监最讨厌的广告词:我有我可以;可是在太监嘴里基本已经变质了。基本上除了一身臭皮囊之外便什么都没有了。
太监最讨厌的成语:空前绝后;一个太监也基本上空前绝后了,无非忍些干儿子干孙子之流,也就处于瘫痪状态。
三太监的定义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中国古代除了有四大发明以外,还有一个伟大的创举,那就是太监。何谓太监?简而言之,就是去了势的男人。太监是干吗用的?太监是在皇宫里面伺候皇族的奴才。太监的职业定位、特别是太监的生理构造,造就了太监们具备了异于常人的独特性格。
太监必须忠实。逆来顺受的观念早已扎根,主子的百般呵斥和蹂躏当然都是天经地义,然而奴才稍有不恭当然是大逆不道—“还不磕头谢罪!”!此其一也。
太监极度怯懦。史上除了魏忠贤、李莲英等屈指可数的显赫一时的阉人,绝大多数的太监们是毫无权势、甚至毫无社会地位的。去了“势”的他们每日小心翼翼、唯唯诺诺—从来都是别人挑阉人的错,阉人岂敢指责别人?!此其二也。
不敢指责“别人”的“人”是指“正常人”,并不意味着太监们对自己也一视同仁。太监都极度自卑。后天的生理缺陷使得他们面对一切正常人都抬不起头来。极度的自卑导致极度的自虐—正常人我惹不起,你也是一样的阉人我怕你什么?太监的窝里斗以及窝里斗的残忍程度是尽人皆知的。此其三也。
突然发现,造就太监的中国人在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时候,自身所谓“恭顺、怯懦、软弱、柔和、仁慈、愚善、自卑”的性格怎么似乎跟自己造就的太监如出一辙呢?
四半个王八蛋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是骂人的:“半个王八蛋”。后来翻了点资料说这“半个王八蛋”原产于一个没有蛋子儿的太监之口,后又落到了一个没有骨头的大臣头上。
原来,在封建社会里,皇帝老儿看哪个大臣不顺眼,太监可奉旨对该大臣公开叫骂,从祖宗三代骂到子孙万代,最后往往用一句“混帐王八蛋,滚下去”了事。但大臣也有免骂之法,即向太监呈上四百两银子的红包。有一次,一个大臣没有那么多钱,只送了二百两。太监笑纳后,骂曰:“你不是一个王八蛋,你是半个王八蛋!”
暂不论封建帝王的无理无聊和太监的无耻无赖,且看一看这“半个王八蛋”产生的神秘卵巢。封建帝王辄以“孤家”、“寡人”自居,历来都是脱离群众的。除了太后、皇后、嫔妃、太监、大臣外,再也没有几个人能贴得上皇帝的猴毛。皇帝看太后不顺眼,可以少看或不看;看皇后、嫔妃不顺眼,可以打入冷宫或赐死;看太监不顺眼,可以直接骂“混帐王八……”,因为太监连半个蛋子儿也没有,无蛋可滚,所以皇帝老儿的金口只好把那个混帐王八的“蛋”咽回肚中,让太监“爬开”;若是看大臣不顺眼,在殿堂上亲自叫骂怕失自己的身份,直接将大臣撤职或赐死又怕危及自己的江山,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由太监代为叫骂,这样,耍的是皇帝的威,磨的是太监的嘴,损的是大臣的脸,何乐而不为?因为大臣是直接为皇帝老儿服务的,所以,皇帝就可以让太监直接叫骂。不是大臣的人还享受不到这种“龙恩”呢。
能成为一个“王八蛋”是“荣幸”的,成为“半个王八蛋”着实有点尴尬,而这尴尬的“半个王八蛋”往往是忠臣自己吞咽。一方面,忠臣只想真心实意地为百姓造点福,为皇帝添点光,永保封建江山万年牢,却忘了对皇帝老儿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每每让皇帝看着不顺眼,还能不招骂?另一方面,忠臣不贪污不受贿,有点俸禄还想为人民服务,他到哪里去弄四百两银子去堵太监的臭嘴?为了顾全大局,为了摆脱太监的纠缠,厚着脸从亲朋好友手里借点,狠着心从孩子老婆嘴里抠点,勉强凑够二百两银子送到太监的手里,换回“半个王八蛋”拉倒。要想不当尴尬的“半个王八蛋”,一是可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吃拿卡要,向太监呈上四百两银子,买个“混帐王八蛋”的帽子赶快“滚下去”;二是可与有良心的官兵联合起来,来个“马嵬坡兵变”,逼着皇帝老儿把骂人的太监的臭嘴割掉喂狗,或者干脆把无聊的皇帝赶下台;三是远离宫廷,采菊东篱,对酌南山。
用第一种方法者,要有一张又黑还厚的脸;用第二种方法者,要有一股“舍得一身寡,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劲;用第三种方法者,要有一颗淡薄宁静的心。不过,封建帝王早已结束,封建官吏早已洗手,封建社会的怪胎太监也早已流产。
五 太监中的太监
封建社会,虽然那些太监多数没有几个什么实际权利的,有的是要是一朝得志便鸡拳不宁,弄得整个社会人心惶惶。如魏忠贤、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的创始人王振等。但却也有为我们中华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蔡伦、七次下洋的郑和等。我们试着举例说明一下
[作者按]魏忠贤(1568年-1627年),原名李进忠。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出身于市井无赖,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在宫中结交太子[gong]太监王安,得其佑庇。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与之对食。对皇长孙,则极尽谄媚事,引诱其宴游,甚得其欢心。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魏升为司礼秉笔太监。(以上来自互连网)
此宦官借明熹宗喜好木工,得此专政。从此也把明朝的江山搞得不像个样子,时东林党人士吏部尚书赵南星,在朝廷中排斥反对派,于是非东林派愤而结交魏忠贤。1624年,魏忠贤遭到杨涟的弹劾,但幸免于难,于是开始大规模迫害镇压东林党人士,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借熊廷弼事件,诬陷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等人有贪赃之罪,大肆搜捕东林党人。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杀害了高攀龙、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人,东林书院被全部拆毁,讲学亦告中止。至此,东林党被阉党势力彻底消灭,时东林“纍纍相接,骈首就诛”。魏忠贤与皇帝乳母客氏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极受宠信,被封为“九千岁”,自己也在民间养了不少“义子”,如什么“五虎”、“五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在其全盛时期,各地官吏阿谀奉承,纷纷为他设立生祠。1627年崇祯帝(思宗朱由检)登位以后,遭到弹劾,被流放凤阳,在途中畏罪自杀。最后却也落得个如此下场,看来那些所谓的什么九千岁即使你再大的权利都有能够治你的人出现,也由此可以推断干的事情和报应是成正比的。
[作者按]蔡伦家乡地处长江以南湘水(今湘江)支流耒水流域,是米谷之乡。他出身于
普通农民之家,从小随长辈种田。汉章帝(公元56—88年)即位后,派人至各郡县选聪明伶俐的幼童入宫。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洛阳宫内为宦者,时年约15岁。当时幼年宦者须习字读书礼,蔡伦因成绩优异,于建初元年(公元76年)任小黄门。此后他作为黄门侍郎而掌宫内外公事传达及引导诸王朝见、就座等事。(以上来自互连网)
他为我们中国的发展带了巨大的进步。他的造纸术几乎轰动一时,也被列如我们四大发明之中。在一些考证上说:他在西方受到忽视的程度的确使人瞠目,有些大部头的百科全书里甚至没有一篇短文提及到他,他的名字在标准的历史教程中也很少提到。由于纸的重要性显而易知,所以有关蔡伦史料的缺乏会使人们认为他这个人物是纯属虚构。但是经过仔细研究就清楚地说明蔡伦确有其人。他在中国皇宫当过官吏,约在105年他把纸的样品呈献给皇帝。中国有关蔡伦发明的记载出现在汉朝正式的史书中,记述翔实可信,没有一点神秘或传奇的色彩。中国人把纸的发明归功于蔡伦,从此他的名字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确为我们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文化都起到了推进作用。而其得到的待遇是耒阳人士关于蔡伦的种种举措,桂阳人士迅速整修“蔡伦井”,修复“蔡侯祠”与石牌坊,重建“奎星楼”,将井、祠与楼周围各建成一个小公园,在“蔡侯祠公园”中塑立蔡伦像,在“奎星楼公园”中修建仿古造纸作坊,每年举行重大的纪念活动。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同样都是“太监”而差别就那么大,一个只是知道祸国殃民,但另一个为的却是全中国造福。当我们还在不段的抨击那些无恶不做的大太监们,也要为我们那些为过做过很大贡献的“太监”们留得一点欣慰,至少要他们感觉到我们现在也还在造福人民。
虽然我们已经远远的弃离封建社会了,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段向前发展,仍然有那么多的人打着一副唯我独尊的摸样去傲视一切,满脑子的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灵魂早已经被吞噬,道德早已经被吞噬,良心早已经被吞噬,这样的人和那些只剩下一副臭皮囊的无恶不做的太监们有什么区别,也许你还好,不至于空前绝后,不至于唯唯诺诺,但是这样我要说比那些太监都还不如。当不如太监的时候你这个人也就基本上报废了。当你们觉得你还可以和那些无恶不做的太监想比时,你去想想那些为国立功的“太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样,再看看你你现在是怎么样,你不觉得汗颜,别人都还觉得汗颜,起码说不能要求那么高,但起码的道德和良心应该还在吧!
应该醒醒了,那些自以为是的现实“太监”们不能在沉睡在封建社会里了,把你的良心和道德拿出来为这个社会做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起码那样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全文完-
▷ 进入麻辣村麻辣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