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接轨”,其最基本的理由就是有“国际惯例”。
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经被各种这样的“国际惯例”所充斥:房地产价格疯狂飙升是“国际惯例”;银行业不断增加收费项目是“国际惯例”;电信业收月租费是“国际惯例”;运输行业的家属乘交通工具免费,电力行业的家属用电免费,官方权威解释这些都是按照“国际惯例”……就连新出台的《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所规定的:“ 饭店可以谢绝客人自带酒水和食品进入餐厅、酒吧、舞厅等场所享用。”据说也是国际惯例!
当然,“国际惯例”也不会单独存在,当真正的“国际惯例”不再符合有关部门的利益之时,“中国国情”就会及时跳出来“救急”。 这种“救急”往往表现在一些利益集团及其代言人用来安抚民众的解释之中。
比如,当谈及“义务教育”要实现真正的“义务”时,有人便强调起“中国国情”——我们还不富裕,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到全民低保,也有人讲“中国国情”——我们国家还没有那么多钱…
于是,当“国际惯例”在融入“中国国情”的过程中,一些垄断行业和利益集团以及其代言人往往都会把那些扩大公共服务、维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现代政府职能性的“国际惯例”统统打上了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标签,将其拒之于国门之外。这样即使受到质疑、工作不到位、需要付出等一系列问题,一概可以用“中国国情”来化解、来搪塞。而与其相反,他们对那些能借此涨价、提价或获得其它利益的与我有用、为我所用的所谓“国际惯例”却情有独衷且运用得炉火纯青。
不顾“中国国情”而片面强调“中国国情”不仅会异化出一个懒政的政府,而且会营造一个唯利是图的垄断群体;而一味地强调“国际惯例”甚至凭空捏造所谓的“国际惯例”并与其接轨,完全是一种赚取暴利、藐视民意、阻碍改革正常进程的心态使然。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良药苦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进入良药苦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洗却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