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处处皆书房wqfp8

发表于-2006年12月18日 晚上9:16评论-0条

最近读到一篇《处处皆书房》的文章。文章中地主人公牛娃是平头布衣的孩子,他们家最现代化的东西就是那个手电筒。他每天的任务是割草、喂猪、放牛、洗衣、做饭,还有学习。小牛娃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一道作文题,叫《我的书房》。他这样写道:“我没有书房,我家穷,连盏台灯都没有,更别说书房了……”

“在学校的时候,教室就是我的书房,我尽可能多利用教室的课桌学习知识……”

“放学路上,整个田埂就是我的书房,我背课文……”

“喂猪时,猪圈就是我的书房,我边喂猪边记英文单词……”

“放牛时,牛背就是我的书房,我在上面演算习题……”

“下雨天,柴屋就是我的书房,我看会儿书看会儿雨……”

老师念完了牛娃的作文,大声说:“只要想读书,处处皆书房!”全班同学掌声雷动。

读罢感慨万千,文中的牛娃仿佛就是昨日的自己。在念小学地时候,家里穷,爸妈是老实巴结的农民,人家在生产队一天能赚十几个工分,而老爸最多只能赚九个工分,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多少“rmb”。能有一个书房一直是我的梦想。在那个时候,这个梦想简直是个奢望。一家五口人挤在一间二层地平房。底层后半间是灶间,前半间放一些农具。二层铺上三张床,还要摆放一些家具,那时候可以说是见缝插针了,哪里还有地方腾出来可以做书房。平时为了减轻家里地负担,休息日、放假、暑寒假等时间,我都会出去搞点“外汇”,为家里“创收”,可我读书的劲头一直不减,我没有宫殿般的豪华书房,却将广阔的天地作为书房,牛背上、猪圈里、小柴屋,处处留下了我勤奋读书的身影。所以,我的成绩一向很好。

念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家里地状况也没有多大变化,拥有一个书房还是我地梦想。而我还是拼命地读书。

下课的时候,走廊便成了我的书房。我可以一边眺望远处,一边背诵课文。尽管有些喧闹,但在我心目中,那是个劳逸结合的地方。

用餐的时候,餐桌便成了我的书房。我可以一边享用美餐,一边回顾知识。尽管饭菜诱人,但在我心目中,学习也是一种美食。

图书馆就是我的书房。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我可以看我爱看的书,随心所欲。

书店也是我的书房。在书店里看书虽然没有椅子,只能站着看书,但我在书店里看书的心情是无忧无虑的。虽然书店里十分吵闹,但我在看书时,仿佛身旁没有人,更没有吵闹的声音。我的眼睛盯着书本,不放过其中的一个字。当时钟敲响时,我才像刚从梦里醒过来一样,这才意识到我在书店里已经读了一个下午。我抖了抖早已发麻的双褪,跑了出去。

厕所同样是我的书房。在上厕所时,我都会拿一本书去,蹲在上面看书。有时,看着看着,竟入了迷,忘记了自己的“主要任务”。

……

真正拥有书房还是在参加工作以后,家里条件稍有改观,我把新房子的一个十来个平方的小房间改成书房,取名为“无心居”,此名源于我自撰的一副格言:一心拜读经史子集,无意闻达官侯爵相。我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书房。

小书房,有着一大一小两个书柜。书柜是我自己设计的:一个楼梯形的书柜,线条曲折有流动感,打破了那些传统书柜厚重笨拙直线的形象,又寓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凳一桌,我的小书房冷清又寒碜,一付逼仄简陋的处所,简直不敢与世俗的牌桌酒楼同日而语。毕竟,它们的喧嚣浮躁,已然早将星月吓得躲进云层,惟有仅剩的孤灯残光,烛照于我的小书房,在无言面对着的窗外,处处遭遇黑暗,睁大双眼看不见。但我却无怨无悔,只有平静的“躲进小楼成一统,书中玩味任我行”了。

我平时看的书比较杂:古今中外的文献、名人传记、唐诗宋词、小说诗歌、寓言童话、杂文剧本、神话传说、杂志报纸,有时也看看一些宗教类书籍。对温籍作家的作品尤其喜爱,南怀瑾、林斤澜、陈汉元、叶永烈、骆寒超、汤一钧、章方松、曹凌云、徐秀莉、项有仁等人的作品均有收藏。我是一个教书匠,句句不离本行,书柜里必然少不了一些教学类的理论用书或一些实践用书,为这些书也花了我不少工资,加上长年累月征订的杂志报纸,我都敝帚自珍,舍不得扔掉,零零碎碎总共有一百多个品种吧。。

小书房呵!我的人生乐土,我的雨露阳光,一个真正平凡的洁净空间,正被我开垦着的[ch*]女地。

其实啊!不管是漂亮的书房,还是简陋的书房,只要能让人刻苦读书的就是好书房。处处皆书房,只要你需要它,它就会出现。

本文已被编辑[千叶红]于2006-12-18 21:48:48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wqfp8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千叶红点评:

只要想读书,处处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