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是不能读书的。
这第一种是钻进书里出不来的人。他们不仅从书本里增长了学识,还会见解独到、能说会道、固守自己的观点至死不渝。虽然爱说点谈吐不俗的类似“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高深之论,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刚好适得其反,书就是他们的上帝啊,耶酥!怎可不能不信呢!孔乙己就是一个代表人物,后人很多以此为镜,幸免于“文化”的毒害。鲁迅先生用一种锐利的眼光洞穿了那个社会的腐朽愚昧,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而那个真实社会里,为了追名逐利,不惜沉沦在科举考试里,丢失大把大把青春的人,应该是不计其数的。是书让他们迷途忘返,使他们穷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不堪。
今天这种人多是伪装了自己,他们对事物的见解更加刁钻刻薄,更具有影响力。他们少数会颠沛流离,穷酸不勤。他们针砭时事,自命不凡,以为书中真有黄金屋,颜如玉。北大教授公开自己的工资单,他在反抗,书都读这么多了,才给这点!
第二种是读了书做坏事的人不能读书,因为有文化的人干坏事比没有文化的人干坏事更毒。不论在电影里还是现实社会里,这种阴险毒辣的人,屡杀屡不绝。为官者不清廉,害得平民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而他们依旧高枕无忧地逍遥法外。为官之道就是用知识武装头脑,寒窗求索,不知所疲地追求“真理”岂能让之白费。智能犯罪又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给侦破案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它令犯罪手段更具神不知鬼不觉的味道。事物都是同步发展,社会越是文明,背后发生的罪恶越是令人匪夷所思,越是孤芳自赏、自命不凡的人,越是邪恶。
第三种是天分过高的人不能读书,因为天分过高的,读书帮不了他的忙,反而误了他的事。中国有句古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别说造反,连书本都吃不透,一瞧都不是王者之命。从中国历史改朝换代来看,又有多少开国皇帝不是无赖。刘邦、朱元璋就是很好的证明。朱元璋从小死了父母,颠沛流离,连经书都看不懂,也当了和尚,后来还成了明朝的一国之君!这天分高的人,虽然目不识丁,但他做人做事,都有一股气宇不凡,英姿卓越的气质,不想出名都还不成。然而今天,越是天分高的人越要多读书,放在温室里静养,给他适宜的气温,充足的阳光,平衡的空气,结果一朵美轮美奂的花儿,出了温室就谢了。我们过多地干扰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必然导致事情的结果恰得其反。今天那些富翁们,又有几个是教授,是硕士,甚至很多都是小学文化。书这东西,不是读得越多就越好。
世事无绝对,但一旦我们不循着事物本来的客观规律,一切将变得徒劳,或者做过。读书本来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我们要适可而止,就像吃饭,常常多吃,就会肚子疼不消化,甚至肠胃病变。时至今日,中国缓缓从扫盲的深渊里爬出来,教育也要有中国的东西部经济均衡发展的理念,读到博士后的人不知该再往何处深造的人,那时该休息了,留点资源给西部的孩子们!
本文已被编辑[寂寞的男人]于2006-12-16 19:03:28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不惑之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