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没事做,吃完饭,随手翻一翻《读者》,一篇《奶奶的账本》吸引了我的眼球——不是因为我有一位可敬的奶奶(据父母说,奶奶在我不到两岁时就去世了),而是我有一位十分疼爱我的外婆。
《奶奶的账本》记述的是一位患病的奶奶在她的“账本”(其实就是一页普普通通的纸张)上清清楚楚地记录着自己几个儿女在某一年内回家看望她的次数和停留的时间。这一“账本”让伴在她身边的孙子看到了,从而引发孙子内心的歉意,并提醒自己的父母不要忽略了奶奶,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空陪伴老人共度天伦之乐,以慰藉老人,以尽孝道。
文章写得十分平实,没有催*的辞藻,也没有激昂的感叹,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想想自己也是有点像文中的“孙子”。记得小时候,父亲为了家计出外工作,母亲忙于家务和农活,没有太多的精力照看我和姐姐,外婆离我们家较近,走路也就只要10多分钟。姐姐从小就懂事,是一个典型的文静女孩,不像我顽皮捣蛋,经常惹得妈妈受不了,母亲只能把我往外婆那里推(并非母亲不疼我,只是忙得不可开交,外婆也很乐意照看我们俩),所以我们童年有很多时光是在外婆身边长大。只有在外婆身边,我才会变得有点乖,但也是很爱撒娇捣蛋,外婆总是很慈祥、笑吟吟地陪我玩耍,顺我意。晚上睡觉时也少不了给我讲故事,直至我入睡。当然,我也有惹外婆“生气”的时候:“骂”我时候是一句“鬼奴(”奴“是大人对小孩的昵称),再不听话点的话,我就打你屁股!”“打”我时总是用着那像蚊子般大小的力气“打”着我的小手心……
上了小学,几乎一放学就往外婆家里跑(顺道也是,想去也是)。即使有作业要做,也会蹲在她身边,一边做,一边看她切菜,做饭;上了初中,晓得帮外婆做些家务,帮些杂活,因此外婆更是疼爱我;上了高中,因为要到较远的市区去,所以只能两个星期或放长假才回家一趟,总会带回外婆最爱吃的香梨,第一站总是往外婆那边跑,母亲总是“埋怨”我不爱家……
2003年高中毕业之后,我来到深圳这个大城市,和父母,姐姐住在一起。到现在只回过一次老家,便是今年的元宵节。前两次过年都打算回去,但是总有些事要做:不是忙自己的事情,就是帮着亲戚打理生意牺牲假期。今年父母本说不回去的,但拗不过我——我说,我要回去看望外婆,因为外婆已八十有多了。趁着元宵这个特别的节日回一趟老家。
忙虽是事实,却是最不好的“借口”,对此我感到愧疚。
刚踏入门口,外婆早已在那里等我们了,一见到我,便又像小时候那样搂紧了我,想我把我抱起来,无奈我已不是孩提时那个娃娃了,换而是我抱起了她,印象中只能让我仰望的外婆现在变得“娇小玲珑”了——发现外婆又老了很多:满头的银丝,皱纹也越来越深,越来越多,脚步也有点蹒跚……让我心酸。令人可喜的是,外婆的身体一直都安好,稍稍让我少了点愧意。
这次回老家我除了部分时间在外会一会老朋友老同学之外,大多的时间都是呆在外婆家,跟前跟后的,感觉又回到了那个美好的童年。在家过了十来天,过完元宵,又必须回深圳了。走的那天,我从早上就呆在外婆家,听她“唠叨”,听她讲我和姐姐小时候的事,大多都是关于小时候的我是多么的调皮——爬树、砸鸡蛋、尾追卡车,又是多么地讨她喜欢——睡觉流口水、有时也挺乖的、吃饭非要等她不可……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不觉天黑了。我们才上了车,透过车窗:我看到了外婆那眯成线的眼睛还是很想努力地看多我一眼,那有点弯的腰也极力地挺了起来好让望得更远。那一刻,我的鼻尖忽然一酸,眼泪已夺眶而出,喉咙也说不出话来。车开了,外婆离我越来越远了,她还是迈着蹒跚的脚步向前走了几步,枯黄的手举了起来向我摆了几下……
车开了有十多分钟,等到心情稍稍平静下来,这时我拿起手机,拨通了家里电话,外婆接的电话,我竭力止住了又即将袭来的泪水,哽咽地对她老人家说了句:“阿嬷,我走了,您要保重身体,我会再回来看您的……”
电话那头熟悉的外婆的声音:“去吧,阿奴,好好念书。”
“晓得了……”此刻,不听话地泪水又止不住地涌了出来,我立刻收了线,生怕让外婆发觉。
那时窗外的夜景是那么的单调:偶见几点农家灯火在闪烁,迅速往后退的路标,似乎都想要替我把这份浓烈的思念带到我亲爱的外婆身边。愿外婆安康!我心里念着,您的孙子一定会回来看来的,让您再一次“抱抱”我,再听您“唠叨”,再听您讲我儿时的事……
合上《读者》,一口气写完这篇文章,一直“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我,不觉有几点泪花溅在了书本上面……此刻,窗外仍然下着细雨,不知老家是否也在下着雨?外婆您是否安好?也请让这细雨带着我的心飘动到你的身边吧!
本文已被编辑[薄云残雪]于2006-12-16 6:15:08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晨旭凌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