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革命
一个从不上网的现实中人,如果突然打开网页让他看,他一定会大吃一惊:怎么一觉醒来,我们的言论就自由到了如此程度?
前段讨伐网吧时,有人列举“网”的罪状之一就是互联网是一个“虚拟世界”。也就是这个“虚拟世界”,随着它的客观、真实的发展,它越来越显示出比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更真实:随意、平民化、大众化、生活化、言论自由。“真实”中报纸、电台、电视、甚至电影里不能讲的话,它基本上能讲,这就让人感到一个人要摆脱虚假、要讲真话、要贴近与融入生活,那就只有到网上去。离开网络,我们反而跌进一个思想受着百般羁绊的“虚拟世界”。
就这样,“虚拟”与“真实”戏剧性地调了个头。
人们当然渴望“真实”,而讨厌与尽量想摆脱“虚拟”。
这,就是网络革命,一场触及人们灵魂,而无法逆转的由科技带来的社会进步!
所谓触及灵魂,当然也不只是触及那些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的灵魂,更触痛那些保守的灵魂:无情地将它们置于一种历史的嘲笑与尴尬之中。
同时,这场革命最终也自然不啻囿于网上。它派生出透过表象都能体现出网络以“真”为特征的各类社会现象。
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最广的是网络与电视相结合的产物“超级女声”。那场本来只是以平民阶层中年轻歌迷、影视迷、追星族等为主要对象的“自娱自乐”,由于撼动了保守者的灵魂并受到抵制而突破年龄界限,演变成全国渴望“真实”的广大民众的盛大节日。
而且,除非像当年禁听敌台广播一样禁止上网,否则,这类事件将注定层出不穷:
一位“80后”的中学生作家公然在自己的博客上叫板文坛权威,连骂三个屁:文坛算个屁,纯文学期刊算个屁,矛盾文学奖算个屁。
一个毛头小伙将一位大牌导演耗三亿巨资炮制的“大片”,花几天的时间重排了一下,在网上取得了比巨片更大的搞笑效果,从而激怒了大牌导演,一场官司在所难免。
公允地说,尤其是“三个屁”的说法,也许绝对了一点。但是我更觉得他的这种说法是一种语法修词。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是一种常识。而且他说的文坛要看指什么文坛,如果包括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鲁迅,那我们的文坛绝对不算个屁。再说,是屁就自然是屁,不是屁也说不成屁,说是与不是那又怎样呢?这件事的意义是有一个叫韩寒的青年想说一句这样的话,他就如愿地说了。对人来说,难道这不是最起码与最伟大的事情吗?
网络,应该说主要代表年轻人;这场网络革命,更准确地说是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对阵。
但不知怎的,在这种对阵中,我总觉得倒是年轻人显得老成、宽容;而老年人反而显得幼稚与狭隘。而且,在年轻人的反衬下他们的观念与见解显得前所未有的迂腐可笑,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显得那么虚弱……
而且,网络也是一个君子世界,远比网下文明、有礼。那些年轻人也十分尊重老年人。好比一位58岁的人想去徒步走世界,网上的帖子都是称他为老年人,说他老人家在“风烛残年”还有这种志向如何如何不错云云。
年轻人这样尊重老年人,老年人要自重才好。人都不承认自己老,再老也还认为自己正年轻,有些人甚至编些“人生从70岁开始”之类的话来自欺欺人。他们的不服老,不想老的愿望是好的,但在年轻人眼里,58岁就已经是“风烛残年”了,这却是无法变更的事实。
可见年轻人哪是什么大度呀,他们是不屑于与老年人争,因为他们清楚这世界的未来是他们的,你就算把网络与电视全封了吧,也搞不了几天了……
我刚好是58岁,正当“风烛残年”。所以我奉劝我的同辈,趁这支烛还有点亮,静下心来干自己想干的事,享受有限的生命,比如像前面说的那位想周游世界的老人一样去看看世界,这才是最明智、最聪明的智者的选择。你连你活过的这个世界都不甚了了,却还想管着你走后后人们怎么活,难道不嫌管得太宽了点吗?
-全文完-
▷ 进入厅中一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