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翠色香山运涛

发表于-2006年12月11日 中午2:47评论-0条

北京城内有几座山,最有名气的当属香山。

到北京游玩,如果是秋天,香山是必去的,因为有著名的香山红叶。

我去香山是五月,未见到红叶满山的景象,但下车还是见到商店、小摊上都出售已经装帧的香山红叶,使游客不至因不得其时而宝山空回。

我们花五角钱买了门票进入香山公园。

香山位于北京西北郊小西山山脉东麓,距城二十公里,占地一百六十公顷,在金至清代是一座著名的具有皇家园林特色的大型山林公园。香山之名,辽代就存在,《辽史》载:“耶律淳葬燕西香山永安陵。”在辽代,这里是私人宅邸。当时有个中丞名阿勒弥者,见这里山青水秀,遂建宅舍。关于香山名称的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香山海拔五百五十七米,最高峰顶有一块巨大的乳峰石,形状像香炉,晨昏之际,云雾缭绕,远远望去,犹如炉中香烟袅袅上升,故名香炉山,简称香山。二是仿照江西庐山而来,李白名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有香炉峰,香山仿香炉峰之名,故名香山。三是古时香山曾是杏花山,每年春季杏花开放,清香四溢,明代王衡记载:“杏树可十万株,此香山之第一胜处也。”明诗有“寺入香山古道斜,琳宫一半白云遮,回廊小院流春水,万壑千崖种杏花”之句。我想应是这三种说法共同成全了香山之名,也不必认真考证哪一种是唯一的答案。

但最早建园并非清代,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二十六年(一千一百八十六年),就已经在此山建大永安寺,因为泉流如云,亦叫甘露寺,即现在香山寺遗址之前身。金章宗时,又在此建会景楼和祭星台建筑,从此皇家苑囿的规模初步形成。清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动用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对香山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形成了盛清时期京西“三山五园”之一,即“静宜园”。此时园内景物非凡,建筑多样,各式的亭台楼阁、廊轩馆榭、牌坊、庙宇等分布在山峦坡坎之上,掩映在茂林绿荫之中。曾有勤政殿、丽瞩楼、绿云舫、虚朗斋、璎珞岩、翠微亭、青未了、驯鹿坡、蟾蜍峰、栖云楼、知乐濠、香山寺、听法松、来青轩、唳霜皋、香岩室、霞标蹬、玉乳泉、绚秋林、雨香馆、芙蓉坪、晞阳河、栖月崖、重翠崦、香雾窟、玉华岫、森玉笏、隔云钟等二十八景。

不幸的是经过一八六o年英法联军和一九oo年八国联军两次野蛮掠劫之后,景物所剩无几。

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由河北省平山县迁至北平,就暂驻于香山,八月二十三日迁入中南海,在此地,毛泽东拒绝了斯大林划长江分而治之的建议,指挥了与国民党最后大决战的渡江战役,并写出气势恢弘的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它既是向人民解放军发出的进军号角,也是回应斯大林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一九五六年开辟为人民公园,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北京十大名胜之一。

我们沿北路向上攀登,首先到眼镜湖,有两个小湖像两个眼镜片,两湖之间的小石桥颇似镜架,故名眼镜湖,为嘉靖年间所修。北侧有一人工石洞,洞口水帘垂挂,人称水帘洞。

向上是见心斋,昭庙往北可见一道围墙,墙内即见心斋。这里是惟一的一处保存较好的古迹。始建于明嘉靖元年,清嘉庆元年重修。小院内建筑布局极富江南情趣。院内东侧为半圆形水池,泉水由龙头吐入池内,上挂“见心斋”匾额。同行者非常喜欢池中一汪碧绿的荷花,在我们的家乡,夏季太短,极长时间寒冷的气候使荷花不容易生长,这样的景致轻易就看不到,绿水如镜,绿叶接天,春水微澜,春心如漾。轩后有“正凝堂”五间,现为售品部。池东与轩相对者为知鱼亭。院内池轩相映,回廊临水,是香山公园中的园中之园。

斋后为正凝堂,虽为古建筑,却修饰一新,堂后山石嶙峋,松柏苍翠。经芙蓉馆即到昭庙,这是一座大型藏式喇嘛庙,乾隆四十五年为接待西藏班禅来京而建,该庙的醒目建筑即琉璃塔,高三十米,塔顶有黄色琉璃宝瓶和八条垂檐脊。檐间系有铜铃五十六个,闻风而响,下面是八角须弥座及白玉石栏,石栏下是八面张开的瓦盖,再下面是八面石砌塔基,每面刻佛像一尊。

我们基本是按路标的指引参观每一个景点,也有的牌子不是路标,而是提醒,如“一级防火区,吸烟罚款。”并设置了大量的卫生箱,所以山上很清洁干净。沿公园的墙垣边上行,头顶是登山缆车,索道建在北门内,全长一千五百米,使用大吊椅上运载游人,全长十八分钟,为了多游几个地方,我们没有坐,如果按我自己的意愿,我宁肯没有缆车。

烈日高悬,大汗淋漓,我们终于登上了顶峰香炉峰。山顶有重阳亭,是皇帝每年“九月九日”登高处,但当时没有亭子,只是用黄缎搭成帷幄为临时休息之所。现在还有两个亭子正在兴建中,而摩崖“鬼见愁”已圈起来不许靠近了。

每站在最高峰,我们总有些孤单和冷寂,所以都回头向下方去寻找,寻找人群和温暖,其实古人往往都尽量多保持逗留在巅峰的时间,可以寄宿寺院,而现在的寺院却不可能留宿外人,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古人的体验代替我们来体验那种感受,明代的王守仁曾写道:“幽壑来寻物外情,石门遥指白云生。林间伐木时闻响,谷口逢僧不问名。天望倒焏湖月晓,烟梯高接纬阶平。松堂静夜浑无寐,到枕风泉处处声。”

下来走另一条路,景点不多,“蔚秀”石,应是取蔚然深秀的意思。

玉华山庄则是明代的玉华寺,在原二十八景中的玉华岫遗址上重建的新建筑,幽雅别致,可供游人小憩,更是观赏香山红叶的最好地方,可惜现在不是赏红叶的时候。

又过松林餐馆、秋来亭、吟秋亭、望峰亭,出了东门。

香山最有名的建筑香山寺在金大定二十六年所建,当时为大永安寺,为金代行宫。到明代正统年间,太监范弘重修,用银七十余万之巨,可是“修庙行善”并没有给他本人带来避免灾难的益处,黑钱就是黑钱,通过修庙洗钱,也不会洗白,所以他跟随皇帝出征,在土木之变中,一样是横尸荒漠,只有把生前穿过的衣冠葬于香山寺的墓中。据记载寺有五层大殿,前有石坊、山门、钟鼓楼、城垣、红墙碧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经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二次浩劫之后,能被抢的抢走了,不能抢的烧掉了,抢不走烧不掉的也就剩不下什么了,范弘墓更是无从寻起。我国古代认为“三不朽”的是立德、立功、立言,从来没有过立庙或其他建筑的说法,所以想以有形建筑强化在人民心中无形影响的人,总会落得徒劳的下场,美好的故事和诗文经常千年流传,而相比之下建筑又有几座留下的?

有时历史过于令人沉重,倒不如只看风景,周之茂有首《香山寺》诗,读来很是轻松,诗云:

到处烟岚秀可餐,山僧指点向云端。仙盘棋合无心着,御笔书应拱立看。老树引年三代色,危岩亏日四时寒。登临不尽寻幽意,归去无愁石路难。 

本文已被编辑[晴茜绮梦]于2006-12-11 15:22:14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运涛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晴茜绮梦点评:

苍翠的香山
让人留恋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