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千古绝唱枫桥吟行吟者

发表于-2006年12月11日 上午10:36评论-1条

宋振邦:风情诗点染

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从梦中飘来的悠悠的钟声,惊醒了诗人悠悠的梦。钟声是恬淡的,肃穆而沉缓,那袅袅的余音在诗人心底荡漾,同样荡漾着的,还有那淡淡的乡愁……诗人踱出舱来,在船头伫立。眼前是满天霜色,耳边又起了凌乱的鸦声……姑苏的夜,月已西沉。只有对岸的渔火还在燃着,在静静的流水里,泛出长长的跳动的光焰,那是欢快的舞蹈吗?还有,在微风中沙沙作响的枫林,谁在摇落你飘零的叶……啊,枫,你江畔的秋枫,在月色下,在渔火中,在波光里,你现出奇异的斑斓。而这一切美景却被霜色染了,被诗人的愁绪染了,被这钟声染了……寒山寺的钟声……你唤醒了尘世中的行人,你要渡游子的归心到哪里去哟……钟声默了,枫桥的夜是这样的静!惟江水拍击船弦,细波喋喋,与诗人作碎语…… 

乡愁之美

“枫桥夜泊”诗意丰盈,情致清远,恬淡而隽永。

这是一幅景物丰富色彩缤纷的图画,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写了月色、霜天、枫林、渔火,写了江水和孤舟,还有那霜雾中模糊的桥影和钟声里隐现的寺庙。图画的美在于冷暖色调的对比:冷色有月光、江水和霜天。暖色有江枫和渔火。夜里枫林何以有斑斓的色彩?因为有渔火,渔火借江水泛出红光,渔火和红光映出缤纷的霜叶。可是这冷暖两种色调所以和谐是因为雾霭中建筑物(城、桥、庙)的淡淡的暗赭色的过度,因为流动的江水动荡波光的映衬。更主要的是,诗的开头点明的,它为整幅图画涂上了一层霜色,定下了秋夜清冷的基调。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作者在船上,船是临江的,他的感官完全浸在江水和霜天中,这一色调控制下,在图画中呈现的江枫和渔火不但不抢眼,反而衬出夜色的丰富,增强了霜帘之下色彩的立体效果。

再听诗的声音,鸦声与钟声,鸦声已成为古典诗歌中的情绪形象,特别是在晨昏之际,它总是伴着行人的离愁,如李白诗: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而钟声,从远处传来的悠悠的钟声,寄托着漂泊者的情思,绵长而隽永。苦于跋涉的行人,在钟声中得到了心灵的慰安,它那恬静与淡泊的蕴涵,净化了功利场中失意者的灵魂。

最后,使这一切产生和谐之美的是诗人的情绪。因为这一切都是诗人看到的,诗人听到的,诗人唱给我们的。诗人情绪是什么?乡愁,乡愁把霜与月,把江枫和渔火,把缓缓的流水和那飘渺的钟声都涂上了淡淡的忧伤的色彩。

自然美——生活的情绪形象。

“夜半钟声”曾受到欧阳修的质疑,但后人纷纷致辞,言明唐代僧寺半夜鸣钟的事实。

〖注〗

张继,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生卒不详。天宝十二载(753)中进士。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行吟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紫色菊点评:

评点到位,对于阅读古诗词的朋友是一个好的帮助:)望继续。

文章评论共[1]个
行吟者-评论

谢谢编辑,菊,我理解钟声便是禅声,苦于跋涉的思乡的游子最易感悟。at:2006年12月17日 晚上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