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板桥画竹张三郎

发表于-2006年12月10日 晚上7:24评论-1条

据史载,中国画墨竹始于五代。至北宋,文同、苏轼皆为大家,墨竹从此兴,于墨梅、墨兰、墨菊合称“四君子”。元代尚墨竹,画家中能画竹者几近半数。清代画竹高手,首推郑板桥。今人喜临习其作,但却不知板桥之竹高在何处?

古人说:喜画兰,怒写竹,“竹枝纵横,如毛刃错出”,而板桥画竹,取雅趣,无怒颜。

《宣和画谱》记云:“竹本以直为上,修簧高劲,架雪凌霜,始有取焉”,由是,画竹以见悠闲。而板桥画竹,枝竿纤细,撇叶三五成组,死。

水墨虽无丹青,亦应兼备五色。观板桥竹法,笔墨不分浓淡,前后不见层次,章法老套,缺乏天真率意,可学者甚少。有人说,板桥竹法,差。有人说,板桥擅用浓墨,笔笔清晰,叶叶精神,属文人画一路,好。

吾赏板桥竹,好也,差也,多不得其解。

一日晌午,手把《板桥画集》,不觉入睡。朦胧中见一老者,瘦脸驼背,蓄一山羊须。我手捧画集,必恭必敬立其前:“燮老教我”。板桥叟手把胡须,微微点头说:“早来问我,可免苦思。竹乃奇物,文人乃奇人。竹,中空,有节,有品。瘦而劲,孤且傲,宁弯干而不弯节,就象士君子,不为俗屈。用墨写竹,不可混,不可乱,写我心中竹,笔笔见豪气。我诗、我书、我画,如大字之三笔,不可割而研之。学我可生,似我死也,小子,得之否?”我恍然大悟,继而满脸羞色。醒来,先生教诲十只仅记其一。

本文已被编辑[“逝者如斯”]于2006-12-10 21:54:04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张三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竹,是高洁的象征,
板桥画竹,
也成就了一个完美的传说。

文章评论共[1]个
呼云-评论

君已通古人,切勿多泄言!竹之耐苦寂,定能成大家!
  【张三郎 回复】:言之有理,然大家难成也。 [2006-12-26 10:39:49]at:2006年12月11日 上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