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武汉已经有八年之久,渐渐地,觉得自己和这个城市的一切已经慢慢融合在一起了。每当从汉口的家到武昌的大学,经过长江大桥二桥的时候,那种贴地行走的快感和城市疯狂的颤栗融为一体,总让人有种想流泪的冲动。
我想,我是喜欢乡村的。我曾经不止一次对我的朋友们这样说。但是,仔细想来,我对于乡村的那种喜欢,或许就如同人们在大鱼大肉的正餐之后喜欢点心,水果一样。乡村是生活的化妆品,而城市才是生活的血脉。至少对于我而言就是这样。
曾经想过,用很多方式来铭记这个城市的种种。影像,声音,图画等等。只是,这样的方式难免单一与狭隘。我有一个梦想:在我的小猪铺满里存满硬币,慢慢地,化整为零,去购买一款专业的相机,然后徒步大武汉,十元钱游遍大武汉!
梦想贴近现实的时候,人却慵懒了下来。
于是有了这《漫步大武汉,静听城市音》。
——题记
【一】公交车上
回家是动情的动词。穿梭是激情的动词。聆听是安静的动词。
“xx站到了,二十六位帝皇丸提醒您,看门请当心,下车请走好。二十六位帝皇丸,女性……男性……”583路公共汽车就这样成了城市的移动广告箱。在广告兴起并且逐渐占据重要市场角色的现在,人们毫无抵抗力地被强制接受了广告的宣传。
说实话,这样的广告语就这样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公交车的广播上,实在有点难以让人接受。第一次听的时候,不自觉地别过脸去,很不自然地看着车窗外人流如织,心情很是烦闷。可,听得多了,也慢慢接受了,于是不禁佩服起现代人的商场战略来。于是不禁怀念起小时候坐车时候亲切的售票员阿姨的微笑来。
【二】编钟声里
第一次去湖北省博物馆的时候我流了泪。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我一直追求的人生境界。如果说,受了什么打击,那也是“笑一笑,没有什么大不了!”(看《微笑pasta》时,让我印象深刻的台词)可是,当听见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敲击灵魂的声音,泪水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曾侯乙编钟1978年夏天出土于湖北随州,作为珍贵的文物藏于武汉市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内。当它们将2400年前的声音忠实地保留到了今天,我们又怎可能不在内心深处荡漾起一股对远古的神奇的感激呢?
小的扭钟清脆响亮,大的甬钟浑厚婉转,音域宽阔,12个半音齐备,不仅可演奏楚韵浓郁优美典雅的《楚商》等中国古典乐曲,演奏西方乐曲也毫不逊色。
记得,我当时流泪的时候,是在演奏《致爱丽丝》的钟声开始的时候……
据说,作为荆楚大地上的文化使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编钟的优美乐声被带到了日本,新加坡,法国,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
【三】火车嘶鸣
曾经在大学二年级的一个晚上,邀约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夜游大武汉。行程从晚上十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六点半才离散这不得不离散的宴席。自行车。欢声笑语。夜风阵阵。霓虹闪烁。那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接近这个城市的真实。
一直到现在还觉得,火车的声音是带着某种慵懒的优雅的。那呜呜声里,似乎倒映着人们不眠不休的思念和难以诉说的离情别意。
长江大桥的铁路面在公路面之下,往往还没有见到火车就先闻见其声。远远地呼啸而来,生气勃勃,正如晨起的虎,恰如其分地扮演着城市形象大使的角色。
又将会在怎样的日子里,我会背上一架照相机,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梳着干净的马尾,去细细品味着慵懒而优雅的嘶鸣,去捕捉那霎那速度的传奇呢!
【四】夜半钟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曾经在诗里读到这样的句子,恨不能马上睡着进入梦想,好躺到那梦想的小船里去。
大武汉的钟声,却是声声阵阵和轮渡的汽笛声交织一片的。热闹。繁华。
1924年,江汉关大楼建成,成为了武汉当时最高的建筑,主楼之上二十多米高的四层楼格外醒目。大钟“按刻奏乐,按时打点”,每隔一刻钟就会奏响英国教堂音乐《威斯敏思特曲》的部分音节,一个小时刚好奏完整曲,接着开始“当当当”地整点报时。
曾几何时,古铜钟声清亮乐音悠扬,隔江的武昌都能听得到。曾几何时,有多少大武汉的人们枕着钟声入梦,早晨又被他轻轻唤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钟楼机械机芯的齿轮由于长年磨损使得大钟出现了大的误差。6年前,新的电脑石英钟取代了原始的机械机芯。尽管模拟出来的声音少了古钟的浑厚悠长,但依然是武汉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到兴之所至去大武汉的江汉路有名的步行街逛的时候,总是竖起耳朵听听,是不是还在演奏那《威斯敏思特曲》呢,然后,看时光错乱开来。
【五】汽笛阵阵
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将武汉分成三镇。
在简凌的小说里,大家应该能了解到这样一个事实,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有一条分明的印记,把江水泾渭分明地隔成两半。小说《伤口》里不是有个女孩拿着江水比喻吗?“谁打扰我的清澈,我就灭了谁的浑黄!”我想,如果那个女孩现在肯听那汽笛阵阵,即使心中再多不平,也会立马安定下来吧!
有山有水大武汉。有水就有船,有船怎会少了这回荡在江水两岸或悠长或急促的汽笛阵阵呢?
据说,上个实际八十年代,武汉江边最繁忙的船舶要数这过江轮渡了,轮渡日运渡客有上百万人次。每天早上清晨五点开始就有第一班轮渡拉响汽笛。“呜”地一声长鸣,就像和所有赶旱班船的武汉人道早安。
1995年,长江二桥建成通车后,坐轮渡的人越来越少了。
今年初秋的时候坐了一次轮渡,当时船上很多时髦漂亮的年轻人。难道,要拍发生在武汉的偶像剧吗?嘻嘻,我的演瘾还真上来了。“能不能让我当当群众演员啊?”哈哈。一句问完,才知原来是组团旅游的游客。莫非,这汽笛声,还招来了各方的友人?
后记:
这个寒假,一定要全面实现十块钱游遍大武汉的梦想!有意向同游的朋友们可以联系我啊!我的qq是:95359368。嘻嘻,可爱的凌儿免费给大家当导游,快哉,快哉!
本文已被编辑[简凌]于2006-12-9 23:17:09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简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