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浅谈高考麻辣村麻辣烫

发表于-2006年12月09日 上午11:58评论-3条

高考是一种考试,是一种在高级中学毕业后参加的一种选拔性的考试。而科举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以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我国现代的高考既是一种考试,又具有以此来选拔“人才”的功能,所以说,我国现代的高考与过去的科举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据说我们的政局稳固,国体统一,历史悠久存续,其中科举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东西可能还是我们祖先的独创,也是中国的特色,世界其他国家少有可比。然而我们的科举并不考科技、主考文章。文章“考”好了,既有“颜如玉”,又有“黄金屋”,还可得道,光宗耀祖。到了现在的高考,也把数理化生等科学方面的知识列入高考,但目的不是深究它的实际应用,而是出一些刁难的题目故意为难学生。没办法啊,因为要选拔人才。所以高考是我国处于落后时期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必然结果,它标志着我国教育的严重落后。试想,如果人人都能上大学,还用得着考试吗?

还要选拔所谓的人才吗?

高考作为现代的一种科举,他具有操作简单、绝无争议的优点,也选拔了少量的“人才”。对于考生来说,一考定终生,再简单不过了,所以说“操作简单”。为什么说绝无争议?不举行高考,你说怎样选拔人才?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什么说只选拔了少量的“人才”?先不说所选的是否都是人才,假定所选的都是人才,单就高考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观场面,真正能闯过去的只有那少量的久经沙场、千锤百炼的“英雄健儿”,所以说只选了少量的“人才”。通过这里我突然发现我们"所谓"选拔的方式也给我们无辜的人们带来极大的伤害·

一、高考不仅没有正确培养和选拔人才,而且直接成了埋没和扼杀人才的罪魁祸首。

1、没有考上的就失去了学习和成才的机会,要想成才,步履艰难,直接被埋没。2、考上去的以为有了绝对的生活保障,再加之以前的高考压力很大,正值放松和玩乐的机会,于是抓紧时间打打牌、谈恋爱、泡网吧……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整天“气宇轩昂”,逍遥自在,失去了学习的上进心,不愿意再吃苦,更不愿从事艰苦的研究工作。因为读书时父母和老师经常教导他们的是“你现在多吃点苦,为的是将来不吃苦。”直接扼杀了人才。不仅这些,社会对高考状元的炒作,更是对人才的直接扼杀。——“奉承是无形的杀人之箭”。

单就高考的形式就埋没和扼杀了大批的人才。

1、“为考而学,不考就不学。”高考成了教和学的指挥棒。与人才成长的规律背道而驰。2、所学非所用,学了大量的与自己今后的工作无关的东西,与学以致用背离,甚至使人变成了不能自食其力的书呆子。3所用非所学,真正要用到的没有学。为了适应生存,不得不重新学习。4、学习兴趣在题海战术中全部磨灭,使许多的学生得了学习恐惧症,开学综合症……厌学情绪严重,还谈什么研究?5、研究创新能力在灌输教学中全部丧失,高考恢复近30年,

今还没有一个诺贝尔奖出现在中国大陆上以及在今年7月10日发布的国际大学创新力排名榜上,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进入前100名就是铁的证明。高考考的是考生的精确记忆能力,并不能考出考生的创新能力和其它非智力因素,所以说高考并没有选拔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真正人才。相反,它埋没了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奇才、怪才。

高考前有老师的按部就班的系统的灌输知识,高考后,没有了老师的系统授课了,

他们就失去了系统学习的能力。离开了老师就无法学习,自学能力丧失,更不用说研了。看西方发达国家的发达,没有一个是通过“考试”考出来的,尤其是自然科学的成就和科学界的巨匠、理论都不是用考试考出来的。泰勒斯的万物元素论;毕德格拉斯的勾股定理;亚里斯多德的生物学理论;希波克拉底的医学论;阿基米德的杠杆力学;哥白尼、伽利略、哈维和牛顿等建立的物理学大厦;拉瓦锡的氧化学说;笛卡尔把几何转化为数学的问题解决;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排列;爱因斯坦首次颠覆的物理学大厦;生命科学的渗入;信息数字化的到来等等,似乎都没有通过考试。据说绝大部分科学家,根本就不懂什么叫考试,有的连象样的学业都没完成,却完成了人类的科学进步和伟大创造。回想我们的“考试”,科举制度考了上千年,却没有考出几个震动世界的科学家和改变世界科学方向的理论。“三钱”和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袁(隆平)等现在众多的科学家们,也很少是靠科举考出来的。我们的科举考试倒是考出了民族意识的内敛和民族精神的贫弱。尤其是还在进行着的全国高考,一段时间内毕业的大学生(包括名牌学校一流考子),毕业后却找不到事做。硕士挂了空档的、博士自杀的、学士无奈卖肉的,还有很多乱逛荡的。不少的考试,把那些不少的孩子给考的神经出了毛病,大人更是跟着耍神经。现在不少的年轻人,考试经历多了,文凭也拿上了,但家里负担变重了,身心健康被扒了皮;生存却更艰难了,未来更加渺茫了,有的连饭都吃不上。

我们的高考没有培养出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人才,连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也没有。

象计算机领域,我们国家学计算机的人成千上万,有多少能主持开发操作系统的,

有多少能主持开发数据库的?每年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用于从国外公司购买这些大的系统软件的钱是多少?恐怕是一个惊人数目。在国际分工中,由于我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沦为了国际工厂这样的角色,污染了环境,人民大众相对外国人,付出的更多,得到的报酬却很少。有些工人付出的不只是劳动,甚至是健康和生命。最近这样问题的报道不少。

现实证明,一个人的一生要出成果也应该在35岁至多40岁就已经出成果了,难道还要指望他们在40岁以后出成果吗?高考从恢复至今已经快30年了,能找到大师级人才吗?有,那也是徒有虚名!如果不是徒有虚名,怎么不给他颁个国家最高科技奖。我国的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设施以来,颁给的都是一些没有经过中国高考的年老的科技工作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在78岁高龄。与诺贝尔奖的平均年龄38岁相差40岁呢。难道下一次的中国最高科技奖要颁给已经去世的华罗庚,陈景润,李时珍,毕升不成?难道中国年轻一代就没有这样的人才吗?不!中国的人才全被扼杀在高考的摇篮里了。现在大约40岁至50岁的人,受到高考的毒害可能还不是那么深的,因为那时的高考只是少数人的自觉行为。而到了现在,受害人数之多,受害程度之深,是不可比拟的。绝大多数人从小学就开始受害,于是就有了今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我看了一下,这是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的。因为在高考具有选拔功能的条件下,家长不敢拿孩子们的前途开玩笑,老师门不敢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学校不敢拿自己的生存开玩笑。有人说:“高考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这一说法也是错的。爱因斯坦在回顾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时谈到:“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得把所有这些废物统统塞进自己的脑袋。这种强制的结果使我如此畏缩不前,以致在我通过最后的考试以后有整整一年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扫兴。”可见,考试,尤其是高考,是扼杀人才的罪魁祸首。高考前的千百次的考试早已将人才考得不是人才了。周家亮、蒋多多他们早就看出了中国高考及教育存在的问题,于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示反抗,但就是没有人看到他们是我们国家的奇才怪才,是中国的比尔·盖茨,不但不对他们进行特殊的呵护和培养,反而进行嘲弄和打击,试问,中国何时才能再次出现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

二、高考是酿成许多悲剧的直接原因。

神童悲剧:神童在高考中也能考出高分,可是高分造就的神童并没有顺利成才,

真正成功的神童并不多,大多数神童最后也就和普通的大学生一样,这是高考酿成的神童悲剧。2岁半就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当年家喻户晓的“科大少年班第一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13岁考取湘潭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的魏永康,于2003年8月被中科院以其不能适应研究生学习为由劝退。“神童”们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只视“天才教育”为智力开发而非对于一个特殊人才的完善培养。这样的立足点,其实是当代教育的一种普遍观念。“神童”们只是因为受到更多关注与期待,而以更极端、更戏剧化的形式暴露出了教育理念的缺陷罢了。

家庭悲剧:许多学生从小就不堪考试和分数的压力,形成厌学、自卑的心理,最终酿成或离家出走,或自杀,或杀父母,或被父母所杀的家庭悲剧。相信大家能够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女生高考后坠楼身亡可能因压力大导致精神分裂2005年高考开始了。前一天的6月6日,有人在枯井中发现18岁的西安长安区某中学高三男生赵某的尸体。后来,人们发现赵某留下的遗书中写到,上次会考没考好,一定考不上大学,实现不了理想…家长在高考考场外因停车费争执突发心脏病猝死7日在宏志中学考场外,一名40多岁的考生家长因突发心脏病而死亡。据悉,考试开始后,该家长由于停车费而和停车场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后,突发心脏病。999急救车赶到现场进行了10分钟急救后,发现仍没有心跳。随后将其送往北京朝阳区垂杨柳医院,在经过一个小时的抢救后,仍无力回天……

教师悲剧:学校的教师也承载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学生的成绩与录取率直接与教师的奖金工资挂钩,从早晨五点连续工作到晚上11点,还没有双休日,超负荷的工作严重损害着教师的健康,未老先衰,累死讲台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上海市宝山区通河中学的数学教师徐宏杰,今年27岁,被喜爱他的学生亲切地称为“哥哥老师”。就是这么一位年轻有为的好老师,好丈夫,好儿子,倒在了高考前夕的6月3日。他是因心脏病突发而死的,死前还在办公室为学生答疑。据调查,中国教师的人均寿命比全国人民的寿命要短,只有58岁。许多教师刚退休不久就谢世了。能活到八九十岁高龄的几乎没有。即使有,那也是任教非高考科目的教师,如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或从事学校领导的人员,他们的课没有精神压力或很少上课,绝少有发脾气的机会,心理是健康的。现在的教师有半数以上处于亚健康状态。

三、高考是造成中小学师生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教师体罚学生,学生攻击教师,这在现在的中小学校园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事件1:一南京男子已经成立了一个替学生打教师的公司到底有多少学生心里充满了对教师的敌意,以至于想打一顿教师出出气,如果搞个市场调查会被人谴责为不道德,但南京这位男子已经用行动告诉人们:成立一个替学生打教师的公司是有利可图的,这便是事情的发人深省之处!快放寒假了,南京的老师要警惕了,有男子已经在南京很多校园bbs、聊天室发布了这样的广告:“寒假替人打老师,收费合理,包您解气。”具体内容为:“在过去的学期里,有没有哪个老师和你过不去,很多事都为难你,让你受够了气,如果你在寒假揍他一顿的话,就找我吧。收费标准:一拳为单价标准,女教师25元,男教师30元,校长40元……”现在已经有三四个男生联系上他,他们愿意花几十元钱打老师,但不让把老师打伤,打两拳出气就行。(1月18日《南京晨报》)广告发出才两天,就有三四个“客户”找上门来了。这就是说,已经有三四位南京的老师已经面临挨打的危险了,其他老师也正面临着潜在的威胁。本来放寒假了,教师可以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安心过年,谁知,这么一来,又使他们刚松弛下来的神经一下子又绷紧了。尽管这则广告将会给教师造成多大的实际威胁还不好说,但从中传递出的信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毕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替学生打老师的市场行为。

说来可怕,替学生打老师居然能成为市场行为,雇主明码标价,打女老师25元,打男老师30元,打校长40元,这不是十足的市场行为又是什么?这位男子并不傻,我不说他搞过市场调查,但他肯定知道仇视教师的学生不在少数,他看好此种市场前景,才会广撒帖子,做出这么个广告来。现在别忙谴责这位男子的无良行径,还是就事件本身探讨一下何以他会将替学生打老师当作一种市场行为来经营。

事件2:老师频遭学生“体罚”中学生竟然打老师耳光只听说过老师体罚学生的事,从未听说老师频遭学生“体罚”的事。然而,这种不可思议的“蹊跷事”却偏偏发生在盐城阜宁县陈良中学。昨日,陈良中学王老师(化名)致电本报热线反映称,当日上午9点多,学校初三(1)班第二节课上课时,数学老师看到有一男学生坐错了座位,便要求那名学生立刻回到自己位子去坐,不料那名学生非但不听话,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走上去狠狠地扇了数学老师一巴掌,那名老师被打得嘴角和鼻子鲜血直流。

事件3:只因为课外书被收缴高二男生连刺女老师17刀教师头天在课堂上收缴了一位学生的两本课外书,第二天教师将该生“请”到办公室谈话时,学生索要被没收的课外书教师不给,学生掏出水果刀向教师连刺17刀,教师当场倒在血泊中。师生关系日趋紧张已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紧张关系的原因有多方面,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自己承受不了巨大的应试压力,致使其心理发生畸变、扭曲,患上了心理不健康症。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专家们分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首要原因是压力过大。(2005年5月21日新华网)社会压学校,学校压教师,教师压学生,最终造就的是病态的学校,病态的教师和病态的学生。有病的教师怎么能教出健康的学生?这样,有病的学生想打有病的教师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四、高考使人养成了许多不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高考使诸多考生的心理从健康走向不健康,高考使人鄙视体力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不愿从事艰巨的体力劳动。“它教人离开乡下往城里跑,它教人吃饭不种稻谷,穿衣不种棉花,做房子不造林。它教人羡慕豪华,看不起务农。”这并不是教科书所教的,而是整个高考环境的熏陶所致。这个环境就是:高考是苦命的农村孩子跳出农村过上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径,也只有高考才给了他们唯一“公平竞争”的机会。所以他们一旦高考成功,就放弃了学习,想过把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但他们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象中的幸福,依然贫困和被人耻笑,所以他们就从希望走向绝望,心理严重失衡,于是坏脾气日益增加,把脾气发在周围人的身上,甚至干出违法的事。马加爵的案例就反映了这一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之所以出现了许多的心理问题,就是因为高考前的巨大的压力所造成的。中小学生也过早出现了许多的心理问题,也是因为考试的巨大压力所致。高考一向是重智育轻德育,所以学校压根儿就没有把德育当回事。那些自诩为德育先进单位或先进工作者无非是在作秀。高考是考不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的,尤其是高考的政治,更是考得不沾边际的。政治是中国教育严重的失败。高考不仅使人瞧不起劳动人民,而且瞧不起比他文化程度低的人,对待学术以权威压人,随便下结论,目空一切。急功近利,为达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抄袭别人的论文,自己从未认真深入研究。过去的教授没有这些现象,为什么现在出现了,是因为高考所选拔的人所为也。高考的激烈竞争,使得教师的脾气火爆,这火爆的脾气发泄在学生身上,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笨蛋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当脾气火爆的教师对那些不会读书的小孩说“你是笨蛋”时,那么他将来很可能就是笨蛋。同样,当脾气火爆的教师对那些不会读书而干坏事的小孩说“你是强盗”时,那么他将来很可能就是强盗。

五、高考是加重人民经济负担的重要原因。

正因为高考是每个人成才的必由之路,是走向幸福生活的捷径,还是光宗耀祖,让人羡慕的资本,所以高考与科举一样,狠狠地扎根在中国人民的每一根神经上,吞噬着孩子们的肌体。由此而带来的高考经济严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如果没有这样的高考,家长就不会主动交上钱要求学校多补课——补课费;如果没有这样的高考,学校就不会多次组织考试并对学生论分排对——考试费;如果没有这样的高考,家长就不会花钱另请家教——家教费;如果没有这样的高考,学校就不会滥定资料搞题海战术——资料费;如果没有这样的高考,学生也不会主动花钱去复读——复读费,而且有的还要复读几年甚至十几年。

如果没有这样的高考,学校就不会分重点班,重点校,就不会把师资力量放在重点班,重点校,让学生交上几百元、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不等的择班费,择校费,建校费等。

六、高考不仅没有维持竞争的公平性,而且不公平性还在继续加剧

1、地区的不公平性,省与省之间,同一套试题同时进行的高考,北京上海等地的录取分数比其它地区要低得多,这一制度不改,高考移民现象将不会绝迹。2、时间的不公平性,因为有人复读,并且复读的人数比较多,所以应届生比往届生明显处于劣势。尤其是高分复读,更加剧了这种不公平性。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北京、上海、湖北、天津、广州、江苏6省市600分以上的复读生就有3000多人,其中考上全国重点大学没报到的有1800多人。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名校不上,非北大、清华不读”的高分考生。因为社会已自觉形成“名校效应”——非北大清华生不录用。3、教学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好的学校有优秀的教师,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装饰一新的教学楼、科技楼、学生公寓等,而贫困地区连一间象样的教室都没有。北京上海的教学条件是全国一流的,而录取分数线又比其它地区低得多,这是高考中最大的不公。

七、素质教育之痛

十年来,素质教育从提出到推行,实际效果和理想目标几乎南辕北辙,社会、家长们对素质教育的态度,也由欣喜、观望到最后失望。目前的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现象普遍存在,现在中小学中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达到减负的目的,是越减越重,教辅书籍也是名目繁多,8小时睡眠成了孩子们的奢望。在我国的中小学,多年来借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依然比比皆是。南京市曾因在各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导致不少学习有潜力和创造力的学生,在后来的高考录取中遭遇“滑铁卢”。据悉,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南京许多学校又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争分夺秒地为学生补课。轰轰烈烈讲“素质”,扎扎实实干“应试”,这是素质教育的现状。升学指挥棒由高中向前延伸到了初中、小学、幼儿园。现在整个社会都已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式:孩子上了重点小学才能上重点初中,然后再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才有好工作、好未来。这造成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所有的期望都变成压力,压在孩子们幼嫩的肩膀上,你说孩子们的负担能轻得了吗?一个更让人担忧的问题是,应试教育已经扎根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当中。学校不抓应试了,不重视成绩了,不排名次了,一些家长和学生倒感到没有底了,没有动力了。于是,很多家长对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有些不适应,不热心,有的甚至还有反对意见。

大多数是这样认为:只要高考这个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途径还是惟一的,那么,就不可能叫你忽视教学成绩,就不允许你在教学上松松垮垮,老师和学生就别想真正获得轻松。现行的教育体制是扼杀人才的罪魁祸首。现在正在进行的是高考命题的改革,但这也不是根本办法,也是选拔不出人才的,因为书面考试有以下缺陷:只考速度,人工阅卷有很大误差,机器阅卷则太死。一个人的能力在试卷上是体现不出的,尤其是科科都要上,更选拔不出人才了。唯一的途径是加大投入,争取早日实现终生制教育,废弃高考。回顾我们的政府报告,出现过多少次激动人心的重视教育的语句啊:教育是百年大计!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要千方百计,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财政再困难,也必须舍得投资把义务教育办好,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 

实际情况如何呢?且看:政府承诺在上世纪末要达到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4%,至今尚未实现;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的教育经费仅占世界教育经费总和的百分之一;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5·2%,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6%,高收入国家平均为5·5%。我国的年人均gdp现已超过1000美元,已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而我国的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近年仍徘徊在3%左右,不仅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至今连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都不及;目前全世界宣布实行法定义务教育的国家有170多个,在这170多个国家中,免交一切学杂费的国家达160多个,只有不足10个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收取书本费、杂费等费用,这其中就有中国;目前我国有2亿左右中小学生,以一个学生一年平均收取各项费用500元计算,一年下来收取的总费用为1000亿元。而据最新公布的一条消息显示, 2006年我国仅在官员用车、公款吃喝(相关报道上的用语是“招待费”)、公款出国旅游(相关报道上的用语是“出国考察)三项的花费就达7000亿元;占中国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教育投资的23%;在有些地方,7个农民不吃不喝才能供养一个大学生;去年初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6年社会蓝皮书》显示,连续多年,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都排在第一位,超过了养老和住房。同时,上海社科院徐安琪研究员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花费竟高达48万元。

据《财经时报》报道:2003年9月9日至21日,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托马舍夫斯基考察了中国的教育状况。随后,她在向新闻媒体公布材料时,称“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gdp的2%,远低于联合国所规定的6%”。而据中国官方的数据,“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已达到了3·41%”; 中国在联合国里,好歹占有常任理事国一席,但是其gdp投入,甚至不如非洲穷国乌干达,也不如邻国缅甸,更不用说还低于印度;《青年时讯》2004年调查报告:2003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上,中小学教育收费荣列第二,仅次于第一名——泡沫产业房地产!据有关统计:目前中国的大学生30%来自九亿人口的农村,70%来自四亿人口的城市。我国文盲8507万,90%分布在农村;难道我们就只有将所有学子都拖入应试教育这个无底黑洞的“高考独木桥”这唯一的办法“最公平”吗?难道老祖宗的科举制度要管千秋万代吗?难道举国之智,居然想不出一个比“高考独木桥”更适合的办法来吗?在这“最公平”的高考制度之下,京沪的自行命题、特惠分数线又算什么?

我们不难想象。我们没有什么权利说出一定要废除高考但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也可以想象到高考给我们带来的痛。

本文已被编辑[寂寞的男人]于2006-12-9 14:27:52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麻辣村麻辣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寂寞的男人点评:

高考的确存在着许多的负面影响。但想成才,高考也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也可通过自学一途。作者对高考洋洋洒洒作了详细的解剖,看后令人动容。

文章评论共[3]个
“逝者如斯”-评论

本文写的嘎嘎叫!
高考利弊,各人的观点不同。
就本文的写作来说,那是:棒!
  【子琛 回复】:多谢老哥点评 本来还有很多写的 但是限于不知道怎么下笔了 所以就草草的了尾巴``` [2006-12-9 14:47:22]
  【“逝者如斯” 回复】:篇幅够长的了,建议另作一篇。
你的文章,很是活,很有灵气,耐看,不枯燥!
但要注意不能求怪、求异,那就偏了。 [2006-12-9 14:49:22]
  【子琛 回复】:多谢老哥指教````有时候越写越是气``越写越老火``但又不好直接骂``所以就用那种怪 异来下笔````嘎嘎``老哥周末愉快``` [2006-12-9 14:55:26]at:2006年12月09日 中午2:45

灰新娘-评论

崽啵?光高考你就写了这么多感慨,要我说啊,高考就两字形容"煎熬:at:2006年12月14日 下午5:41

走到最后,谁又会是谁的谁-评论

沃德语言中心帮你去阿根廷留学-----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 “布大”,全球排名120,出过五位诺贝尔获奖者,专业和学院囊括了几乎全球的专业,成为全球一流大学,比起我国清华北大无疑是更上一层楼的高校。 高考生可以直接出国上“布大”,这无疑对很多家长和学生来说是一个太大的惊喜,惊喜之余便担忧是否是一个陷阱,害怕不但出不了国,连中国大学也上不了了。对于这个顾虑来说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来用视频说话,视频是铁一般的证据,还有大使馆的盖章批文,相信我就不用过多进行阐述了。 视频地址:http://goabroad。sohu。iyanyu。com/20090406/n263227022。shtml 赵晖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语言中心驻中国代表【从右第二个】,赵先生是负责阿根廷留学唯一驻国内代表,沃德语言中心是09年赵先生在西北唯一授权培训西语并且留学阿根廷“布大”中心。 我中心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在西北唯一授权的语言培训基地,换句话说,如果要上布大,必须要经过我中心的语言培训后拿到语言证书。 但是需要阐述清楚的是,我校是“布大”在中国西北地区设立的语言中心,并非中介,这个概念非常清晰,中介是需要收取中介费用的,而基本上的中介费用都在一万二至一万八之间,说我中心不是中介的唯一有力理由便是,我校培训语言之后不收取任何中介费用。 去“布大”的有很多优势,当然也有劣势,我都一一如实举例说明,让家长和考生百分百的清楚再进行抉择。 优势:1 门槛低,高中毕业后拿到语言证明变可以过去就读大学。2 学费低,由于政府鼓励教育,国立大学的学费全部由政府承担,只需要手续费,大概每学年人民币两千【欧洲国家也是如此】。3 生活费适中,生活水平和北京上海相当,远远比美国,英国便宜很多。4 高中毕业过去就读的直接是本科,读后可直接就读硕博学位。5 学士学位证书在欧美全部予以承认,可毕业后去欧美直接就业,或留在阿根廷创业。6 阿根廷是一个文化多元化而又欢迎各个国家的民族,中国留学生过去不会被歧视而影响学习与生活。7 不收取中介费用,之后就会比去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要省三分之一的钱。8 毕业之后好就业,回国就凭西班牙语就受用一生了。劣势:1 毕竟不像大国,经济说实话不比大国,不是发达国家中的第一流大国。2 阿根廷的教育是拉丁美洲的佼佼者,但若比起英国等学府那还是有些羞涩。3 赴阿根廷留学不像在英语国家留学,还需要一年在阿根廷语言中心培训西班牙语,最多一年时间,语言程度好的可以跳级。也就是说,“布大”是一个工薪阶层家庭的最佳选择。如果您的孩子可以考上清华北大,那就在中国好好就读高校吧。如果家庭经济情况可以供孩子去英国等更高学府,当然也好。总之一句话:“一切还是为了孩子”!如果还有相关问题,敬请期待讲座。2009年6月17日 周三 下午16:00------18:00沃德语言中心地址:小寨文化大厦A座12层咨询[**]: 85363738at:2009年06月13日 下午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