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四十不惑。
刚入四十的门槛时,还真的有这种窃喜,以为什么都看透了,什么都弄懂了,不再困惑,不再烦恼,不再受伤,不再忧心,往事已走远,现在很舒适,未来不会有意外……似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悠哉游哉,隔岸观火。
可是,又过一年,想法变了,感觉变了,疑惑不解之事,原来还有不少。
我说,四十有惑。
究竟应该怎么活着?以前总是谈,活着要有价值,活着要有意义。小时候,毛主[xi]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高尚的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有道德的人。自醒,发现自己做到了很多:独善其身,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虽说不上高尚,亦可谓之有道德。这样的做人,不后悔。觉得是个人,够得上人。这样的做人,走到哪里,都会有朋友,不是刻意的去结交。其实,心底里谁都愿意与良善为伍,有安全感,无需防范。
我的困惑之一:利人易,利己不易。年轻的时候对事业生活都有追求,忙忙碌碌,家庭社会都需要你,那叫充实。现在,一切都稳定下来,孩子也长大了,你的任务就是照顾他的生活,甚至多说一句话,都是啰嗦。而你也不是很合时宜。这时的你,不再游走于取舍之间。
那么,我活着的目的是什么?过程怎么走过?价值仅仅体现在对孩子不停地付出吗?社会价值安在?再过几年,就是奔五的女人,彻底被抛弃的日子象冰山露出水面。感觉心寒,找不到慰籍。
能做什么呢?你要体现价值,年轻的人需要更多的机会,即使你还有能力,此时,是不是该让路?该让座?一不做,二不休。这样生活实在是乏味。只能出去锻炼锻炼身体,与朋友短暂相聚。可一时的热闹,又怎能消散深深的落寞?找不到活着的精神依附,心灵正逐日追赶荒漠。
需要一片绿洲。这绿洲是什么?
我不知道。
我的困惑之二:对有别于自己性别和自己年龄相近的人群的不解。年轻时狂妄,对异性,总是以挑剔的目光,很难入眼,更难入心。虽然也结了婚,但一直很多年也未改变。现在想想,无知。男人,太不简单!好男人是社会的脊梁!
男女有别,别之甚大。
先是思维路径不同途。孔子老子等诸子百家以及各朝各代的思想家,思想深邃,高瞻远瞩,字里行间无不闪动着智慧的灵光。纯粹的理性,理性至深。而女人更关注生活,感性认知。非常现实,极少做些“费力不讨好”的深度思考。
后是关注的问题不同面。大男人们信奉人生就像战场,“抗争-失败-妥协”这样三个境界。津津乐道于战争、争斗、进攻、策略,喜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快意。他们是社会人,关注、参与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而女人关注自己以及和自己有关的话题。过日子是最大的事。
再有情感的方式不同样。男人年轻时对女人的热切追逐,在成年后,说平淡就平淡了,以至于漠然置之。那种反差,让爱上他的女人暗自神伤,却又无计可施。不管怎样变换手段,激情难在,旧梦不能重演。过去就是过去,他回不了头。但不是说他不再需要女人。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仅仅是生理所致吗?一定是生命赋予的结果吗?
我懵懂。
本文已被编辑[chen红叶]于2006-12-7 13:49:40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菀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