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大教育家孔子留下的一句千古名言,因为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所以在当今社会流传颇广,以至于大家耳熟能详。可是,对它的内在含义能够赋予完整的理解,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笔者以为确实不是很多。
有人认为,“和而不同”强调的是事物的多样性,强调的是有机的统一。《国语》云:“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正由于有了万事万物,才有了和谐的自然界,才能构成和谐的人类社会。还有人以音乐为例,认为只有用不同的音符,才能演奏出和谐美妙的旋律,因此认为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不同社会阶层的社会,必须正视社会中涌现出来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并在不一致中得到化解。诸如此类,各式各样。而笔者却认为,他们的思考虽有一定道理,但大都大而化之。
事实上,这句话虽然很具辩证法,但孔子却主要是针对单个的个体来说的,强调的是一个人如何为人处事的哲学。此语不仅对每个人具有启示意义,而且对于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更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君子和而不同”。小至一个家庭、单位,大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大都同理。窃以为,“和”指的是和谐、统一,表现的是事物的相容性,它至少包含了两种意思;一是说在一个群体,“君子”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二是每一个人的言行都应当围着同一个目标,大家应当齐心协力、团结一条心。而“不同”表现的是事物的多样性,是指在这个团结一致的群体中,应当允许存在不同的声音;每一个人都应当坚持原则,充分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意见,为群体的发展献计献力。以一个单位为例,假如每一个人都能以单位利益为重,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那么这个单位非但统一和谐,而且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与此相反,倘若一个部门或单位缺乏民主的和谐气氛,代之为“一言堂”、“和稀泥”,整天只能听见一个声音,则该部门、单位必然变得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小人同而不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表面一团和气,笑容可掬,实际上心怀叵测,暗藏杀机,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与小人共事,“同”的是一个表面,当面阿谀奉承,唯唯诺诺,对你笑脸相迎,有意见也不提,有建议也不说,实质上却是“不和”,背地里对你使绊子、下套子,干着分裂组织、损人利己的勾当,让你防不胜防。所以“小人”求的是“面和心不和”,实际上起着内耗、破坏团结的作用。
如今,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构想,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和而不同”,一方面它强调的是人心的“和”,强调通过共同的奋斗目标以凝聚人心。比如每一个共[chan*]党员,相同的地方无疑是大家的根本利益,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大众谋幸福。古人云:“为有源头活水来。”共[chan*]党作为执政党,为了打造民主、法制政府,推行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行政运行机制,就必须正视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正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同”,倡导大众建言献策,在党内外积极营造一种“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良好氛围,使每一个人都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每一个党员干部则更应带头学做“君子”,做到有话当面说,坦坦荡荡;有意见会上提,义正辞严,坚决不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而党的负责人也应当虚怀若谷,具有宽阔的胸襟与容量,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只有用“和”,才能化解着“不同”,也只有容纳“不同”,才能创造出崭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和”。这既是辩证法,也是事物的发展规律。于是,“和而不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我们只有不断践行“和而不同”的为人处事哲学,才能创造出理想的和谐社会!
古人说:“众人之诺诺,不如一人之谔谔。”的确如此,“同而不和”,它的“同”,就是一种表面层次上的“唯唯诺诺”。这种无原则的妥协,是回避了现实矛盾的彻头彻尾的假“和谐”。“同而不和”,非但无益于事业,而且制造了内耗与分裂。由此可见,“同而不和”不仅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并且对于人们的行为准则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抵制与清除!
本文已被编辑[寂寞的男人]于2006-12-6 12:00:5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郭志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