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似乎总会有一种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社会的精神支柱,对人们的生活起着不容忽略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以佛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分布较为普遍,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在我们国家,应以信奉佛教为主。佛家道教之说是不是离我们很遥远,未必。看身边不少人家里一般都有供奉神象的习惯,再有农村里所谓的祭祖烧香拜神,通俗一点说是迷信,深刻一点其实也就属于佛教中一种,都是一些神佛之说在人们心里植根发芽才会导致人们一些自觉不自觉的追逐。不管你信是不信,有句土话说得再贴切不过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在这些方面,人们永远难以抗拒不管你是出于本意还是外界。
佛学上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说学佛的人在生命消逝后可以得道成仙,脱离“六道轮回”,到“极乐世界”往生去,时机成熟又可再投胎凡间,救苦救难,助世人脱离苦海。这些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自不敢妄下定论,不过善有善报,多积点善积点德总是好事情。佛学认为“心”是一切烦恼罪恶的根源,认为只要“心”放下就万物皆空,可能有点过于消极的感觉,但从某种程度也不无验证了精神世界的重要性,要在思想上放开才是真正的解脱。就如现代人多是物质世界富丽一片,精神世界贫乏无比以至种下各种苦恼的根源。
我们提倡学佛学,不一定是为了所谓的“得道成仙”向往“极乐世界”,也不一定就是真能脱离苦海,得到一种永生的解脱,更不是把希望寄托于某些外界事物,完全忽略现实生活的存在,而是通过佛法可以让自己在思想上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达到一种修心养性的境界,这样在面对一些时尚和潮流的东西,人们才不至容易被生活的浪潮所吞没,能更加辨清自己的方向,坚持自我阵线,活出真我的风采。这与我们常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等也是相一致的,可见佛学也不是并无可学习的一面。
佛家道教为什么经几千年的时间仍能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对人们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除了其能带给人们一些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一种精神财富,让人们通过解放思想达到真正的放松。或者可以这样说,佛学是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剖析,是思想更深造诣的最高境界,也就有了“成佛”之一说,当然是不是真有此事,在此我们作为凡人一个还未有资格和权利非议些什么。但,无可厚非,人,只要心灵充实了,放开了,那么无论何时何境,都可以以一种从容的心态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说到学佛,人们在对“佛学”之说往往容易陷入几种自发性的认识误区,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认为那些都是很深奥的文字,一般人读不懂,所以不敢触摸,其实不然。所谓佛学无非也就是有关人生哲理之类的阐述,和我们平时所看书籍实则相差无几,只不过有时书中会出现某些固有名词让人读来有种一知半解的感觉,这和我们平时看书看到一些生字词是一样的,只需根据上下文理解揣测基本能读懂。
二:学佛之人不一定就是脱离现实生活,与世隔绝,更非悲观消极,同样对生活有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佛经中说学佛之人并没有性别、年龄、身份之分,只要你有心就都可以学习。学佛也不一定就要出家循入空门或到深山野林里隐居起来,在家里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学佛不是因此就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寄托于一种虚有物体上,把自己的思想禁锢起来,拒绝外界一切,更不是人们所谓的“迷信”颠倒是非黑白,也不是为寻求心理平衡,给自己找开脱的理由,而是用其哲理性的一面来指导我们的行为,让我们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和举动,为了更好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三:佛学上的宗旨是“不求自己得快乐,但求众生得离苦”,“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真诚清静平等正觉慈悲”,佛说“广施佛缘,觉海慈航,普渡众生”所说都是一种极其宽广仁慈之心,以一人之力换取后世沧生的无私情怀。当然,我们毕竟凡人一个,未必能做到如此伟大,也未必都有此等能力,但是我们可以以此来约束自己的某些言行举止,善待身边的人和事。凡事有因有果,善待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一种更高层次的快乐。
四:学佛敬佛并不是与物质挂钩,更非成正比关系。现在一些有关佛法道教的机构多少掺杂了点金钱关系在里面,看看时下们对求神拜佛的投入可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一般来说,越是有钱的人家越是想着用更多的钱来买“法力”,事实上信佛供佛重在有心用心,而不是一定要太多形式上的东西。当然你有能力有所表示也不是不妥,只是避免陷入这么一个认识的误区,以为有钱就才可以供佛,钱越多就越能得到好收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是对佛学的一种玷污,就如人们拿太多一些物欲关系玷污了人类原本纯洁伟大的爱情一样。凡事量力而行,用心就好。
五:对待佛学或学佛之人用一种隔离心态对待,认为其不正常或有违常规。其实任何事情只要你能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不走极端,就永远无所谓对错是非之分。世上所有有形态的东西本就是无意义可言的,都是人们后天行为中不断丰富其内容与赋予其某种价值意义所在。学佛之人与一般人普通人没什么两样,都凡人一个,所不同的只是在对客观事物认识深度和思想层次上的差别而已。
记得那次在寺庙里的奇遇,一位在佛法上颇有研究的老人家对我说的一番话让我很是深有感触。他说他要是早一点接触佛法也许就不会在生活中走了这么多弯路,自己的人生会走得更好和无憾一些。记忆中有两句给我印象最深,在此一定要写出来,因为这基本上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或者也可以说只要你能做到这两点,你的人生绝对不会再有什么苦恼可言。
第一句,他说如果要学习佛法一定要爬到最高峰,不要站在半山腰里瞭望,看来看去似山又不是山,不是山还是山,永远都分不清其真正面目,更不要道听途说,只有靠自己实践得来的东西才最真实最确切。由此我想,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浅尝则已,而是一定要坚持到最后,攀登到事物的最高峰,这样当你再度回首时,才能更清楚看清事物本质,认清你自己走过的每一个步伐,是处于哪一个阶段,而不是“横看成岭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二句更有现实意义,他说走路走中间,左边是坑,右边也是坑。引用到生活中就是一颗平常心,凡事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一种平和的心态,切忌偏离任何一方,否则就容易走极端,掉进自己给自己所设的陷阱里。如若在生活中能做到这一点,人怎会那么容易钻牛角尖,自己在一个圈子里打转,走不出来。
当然,他还说了许多“对就是错,错就是对”“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一些较深的理论认识,我自己也并非很能渗透,只是颇可理解,有点模糊笼统的概念。要说佛法的造诣之深可非短时期内就能完全渗悟,但相信只要用心就一定可以做到。
六:“高处不胜寒”只是程度下的产物,是未到最高层次的自以为。想平时在生活中如某人过于优秀,往往会听到身边一些人“高处不胜寒”的说法,因为没人能懂你,你也很难找到一个可以结伴同行的人。以前我也曾有这种想法,后来则慢慢改变了,确切地说是受了身边一位“朋友”的影响和感染。那是一个在社会上有着举足轻重身份和地位的风云人物,你真不得不佩服其的平常心,那份坦然从容与平静,真非凡夫俗子所能媲比。他每天都很忙碌,经常到夜半三更不休息,起初我还以为他是以工作来打发时间和消遣内心的空虚,一种精神寄托,可到后来才明白那是一种乐趣,一种愉悦,一种思想真正释放后的充实和快乐。当心灵充实到最高层次,其实根本就不需要有没人懂,都已不重要。如果你还非得强求所谓“知已”“共鸣”的话。那也只证明你未达到真正超越你自己的境界。正如书中所言,“真修行人甘于寂寞”,不过我觉这话有欠妥,这“寂寞”应是别人眼中的,于其本人而言应早已没这种概念之分。一个人若能达到这种境界,虽说不上圣人,但起码也已是超越了凡夫俗子的层次,是对自己最大的超越,生命最大的成就。
再说到这凡人能否真达到无七情六欲的境界?不敢说,也许很难,但不能否定,世事无绝对。在我看来,学佛之人也不一定就要成一个无情无欲之人方是好,那和一个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那样的人生又有多少意义。正如佛书上所言,和自己所爱之人超越身体到灵魂的融合应是一件伟大美妙的事情,而非可耻之事,关键是自己把持有度,不做出有违伦理道德的事情,那才是不应提倡和被世人所唾骂贬斥。有些事情本就不必过于刻意,凡事顺其自然就好。违反事物规律的事情,一般都不可能会长久。
末,在这里东拉西扯说了这么多,不是教唆人们一定要学习什么佛学,更不是要人们个个跑去寺庙里当和尚尼姑,而是感觉人们在对待一些外来事物不应是一味全权拒绝排斥与抵制,也不是一味无条件接受和归依或跟在别人身后走,更不要拿一种表面的假象就否认了其事物本身,而应用一种“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则改之,取其可取,去其应去,方方面综合起来考虑,才能获得最好成效。谁都知道,人无完人,事物不亦如此?许多东西本就无所谓绝对性对错真假之分,凡事换一个角度思考,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底下就都可相互转换。
人类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灾荒,饥饿,贫困和战争,而是我们自己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不是活在物质里,而是活在自己的精神里。如果精神垮了,没有人救得了你,上帝也不能,除了你自己。造物主总是把世上的许多事情弄得十分神秘,其实,真正的财富不在远处,而往往在于你目光能及的几步之内。如果说真正的幸福是内心的安祥与平静,那么可否也这样说,真正的财富就是精神的富裕。只要心灵充实了,一切都会变得有价值有意义起来。路是人的心,低头走人生的路,才会为人生烙下坚定的足印;佛是心的灯,沉默修心灵的佛,才会在心里留下长存的光亮。
平时,我也会笑也会哭,也会高兴,也会伤心难过,但更多时候是一种淡淡的开怀,淡淡的欢欣和满足,或淡淡的不悦。如果说我希望把我的快乐带给别人,我更希望我的这份从容与平静能感染到身边的人,让人从心底里感到一种真正的解脱与放松,我觉得这要比那些更加可贵和难得。如果说有人能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富裕,我希望我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财富,一种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心中的富有,胜于一切。
有朋友笑我曰,你可以成佛了,我自问自己还远远达不到那种境界,至少目前就不行,还是一个凡人。事实上佛家道教所说“成佛”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不是人真的可以变成佛,而是指人从身体到思想上都得到超越和解脱,做一个真正快乐的人而已,这才是其深层含义。其实,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还远远不如身边的朋友做得好。有一年纪不小饱受生活磨难却依旧整天笑容于脸的朋友,我曾惊讶于他的坦然与洒脱,他的回答是,每天早上醒来他面临两种选择,第一是开心,第二是不开心,开心也是过,不开心也是过,丝毫无法改变些什么,你会如何选择?活得轻松与疲累,往往就只在于你的一念之间。
如果不那么爱慕虚荣
我们可以避免许多愚蠢的事情
当我们痛恨失去的太多
才发现原来不会失去的
只要心灵安谧灵魂安净
有时,我们迷失了路途
不是因为太笨
而是因为太过聪明
苍山郁郁绿水悠悠
让我们彼此珍重
当你舍弃了那人们描绘的花朵时
珍贵的礼物会带给你惊喜
你见到盒内什么也没有
你就得到了什么也没有
当内空与外空合在一起的时候
你会明白那迷人的丝带
原是在蓝天中飘动的彩虹
也有人把它比作
想挣脱束缚的天仙裙带
放下了我给你的一切
双手捧起了虚空
却发现我(们)的心就在其中闪光……
-全文完-
▷ 进入守候千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