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楼梦一书中,林黛玉共做诗十八首,词一首,谜语一首,与众人争联即景诗若干句,与湘云妙玉共完成一篇长诗。
黛玉的才华横溢,可以说除了妙玉,宁荣二府再绝无一人可望其项背。
解读这位极赋有灵性与才气女子的诗,就要先从她的每一首谈起。
2
黛玉所做的第一首与第二首诗,同出现在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后一首虽是替宝玉而做,但其性质与前一首一样:颂圣应酬,观景之作。故将两首放在一起分析。
书中曾写“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律应景罢了。”
世外仙园匾额
名园筑何处,
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
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
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
宫车过往频。
很多时候,有些读者会误会,说黛玉是个颇有心机的人。我从不否认黛玉无心机,说这样一个聪敏灵慧才华出众的女孩毫无心机那绝对无人相信,但是若翻遍了红楼,寻找黛玉存有不良之心的句子却是毫无半句,写黛玉在心腑中暗算的句子也只这一句,又针对其诗心而言。又况,此诗中庚辰本有夹批:这却何必,然尤物方如此。
不可否认,黛玉便是一尤物,诗中尤物!
所以黛玉此番所想,不过其爱诗的炽盛之心。
先看“世外仙园”。只这匾额的四字构思便与众不同。迎春探春李执甚至宝钗,所做匾额皆是颂扬与赞叹之句。黛玉则视角不同,以世外仙园做为切入,诗中又无一字一句详描其园中风景,前四句又从虚幻处写起,毫无刻意与做作,自然过渡到后四句的实写,仍无一字一句对园中风景的刻画,却天然流露出一种凡家林园胜任仙人胜境的意韵。从虚到实,从问到述,看似漫不经意,实则充满了写诗的技巧。胡乱作的这一首五律,其实也压倒了众人。
元妃虽未从宝钗与黛玉之间评出一二,其中有宝钗诗作也优秀之意,更有曹雪芹先生的刻意。首次作诗,当不会评判一二,才可突显后面黛玉的诗性与才情。故又写黛玉替宝玉做了一首,又再题了海棠诗之后,才有菊花诗黛玉一举夺魁,三首名列前三甲的傲人佳绩!
“杏帘在望”一首,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仅此四句,山水树木,酒家杏花,良禽水草便显现眼前。荇是一种水生植物,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辞海所解)。
让我们闭上眼睛,顺着这几句诗的句子来想像一下:眼前有一座酒家,酒家门前飘飘的酒幌正在迎风招展,吸引着客人过酒家来痛饮,酒家的门前还盛开着一树树娇艳的杏花,偶尔抬头一望,呵,原来这里是一片山庄,不仅河面开着菱花,浮着荇草,山脚下更随处可见许多桑树与榆树,很多燕子已经贮巢在树间。
这是多么美丽祥和的田园风光啊!但这也只是一部分,是近前的景物,黛玉的这首诗,仿佛就是一组由远及近的电影镜头,先是从身边开始,而后慢慢向远处向四方扩展,你看“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远景不是出来了吗?我们接着前面的想像来继续,站在村庄上,将眼光向远处一望,呵,好大一片种着春韭菜的地呀,更大的一片植着稻子的泥土啊!连稻花的香气都飘到了十里之外。
一副人间美景,从近及远便展现在读者眼前。
接着黛玉用虚笔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对美景不需直接赞扬,侧面小小的感慨与抒发一下,既颂了圣德,又描绘了人间美景与世俗之乐。
“世外仙园”与“杏帘在望”二首,一首以虚写为主,一首以实写为主,一首诗中未提一风一景,一首情景相承相抒。不可不说曹前辈刻意如此,既把黛玉不俗的才情突显,又把自己写作的功力无意间就传递给读者!
佩服黛玉,更佩服曹雪芹老前辈!
3
黛玉所作的第三首诗《葬花吟》,是在她将夜时去怡红院不仅吃了闭门羹,又被晴雯不知是谁而喝斥之后,悲凄忧愁满怀,恰那日又是交芒种节,祭饯花神之日,黛玉便一边葬花一边哭吟之诗: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一诗,从意境与情景上都是十分悲凄与哀伤的,这首诗同黛玉后面所做的《桃花行》一样,都是以花喻人,借花感叹的诗作。
《葬花吟》所不同于《桃花行》的之处便是此时的黛玉与彼此的黛玉心境,若说此时黛玉心中只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那么作了《桃花行》之后的黛玉就已经是欲知自己将要亡去的心情了。
因此两首诗从心境到意境十分相同,故将两首诗并入一起赏析。
《葬花吟》与《桃花行》都是曹老前辈精心为黛玉量身订做的两首绝妙好诗。两首诗同样都是从一开始就将哀伤贯彻到最后。所不同之处葬花一诗句中更多见的是黛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悲愁交加的一种叹息与愤恨,间或夹杂着黛玉心中那忧花忧人的悲怜心情。而桃花一诗则加重了描画黛玉寄人篱下,又在各种封建势力的压迫下,整日悲伤忧愁,陷入到无边的绝望与泪水之中的心情写照。
做葬花时,黛玉曾发出“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的抑郁之情,而做桃花时,黛玉内心的忧虑则加重为“泪眼观花泪易干,泪自长流花自媚。”的深痛哀凄。
而这所有哀凄的主要来源都在宝玉与贾府的封建势力。黛玉因为爱着宝玉,又因性情高洁,不苟同合流于贾府的黑暗与恶劣势力,更不愿取悦与巴结王夫人等,便长期忍受着无情的冰冷现实,所以更加促成了她悲凄坎坷的命运与忧郁悲怜的心情。宝玉的心在做葬花诗时黛玉并不十分肯定,而在做了桃花诗时,黛玉已经私底下与宝玉定了情,黛玉却又发此悲音,更可预言黛玉与宝玉的爱情,不仅没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更将要一步一步走向灭亡!《桃花行》较之《葬花吟》,便就更多了一层悲伤绝望的情绪!
葬花诗中,黛玉的内心尚有一丝对美好未来的幻想,也不曾对那种无形欺压在自己身上的封建力量有所妥协,黛玉不过借葬花抒发内心的孤苦,所以才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一点点对自由与幸福的幻想已经足够打动读者的心,但压抑在黛玉心上的那些严酷风霜还是令她感觉悲哀,促使她在内心树立了一种坚贞与顽强的力量,写下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同时,这也是一种对宝玉爱情执著与专一的表白。黛玉心中,如果嫁不得宝玉,宁可去死,也是不会嫁给第二人的。黛玉是个性情高洁的女子,她绝对不允许自己苟且地生活在另一个男人的身边。在这里顺便提到一个人,袭人,她曾对宝玉说“八抬大桥也抬不出她。”按曹先生的原意,也是在贾府败落时将她许配给了蒋玉涵,这便是对袭人的一个极大的讽刺,同时,也是对黛玉的另一种侧面的赞美,对比与抬高出黛玉爱宝玉的一腔纯情!
而《桃花行》一诗中,黛玉则在最后发出了“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成为对自己最后将要花魂离去的悲箴!
此时,黛玉心中做葬花诗时的那一点追求幸福与自由的心态已经已近绝望。因为此间,发生了许多事,最疼爱她的贾母曾有意将宝琴许配给宝玉,清虚观的张道士又曾提亲给宝玉,王夫人将长相颇如黛玉的晴雯撵出而致晴雯于死,这一切,都使黛玉心知:自己并不是贾母与王夫人内心中最佳许配给宝玉做妻子的人。加之自己体弱多愁,无父无母,又无兄弟姐妹,孤苦凄零,宝玉虽说一腔真心真意,但总是个多情的人。加之宝钗金玉良缘所施下的强大压力,这一切都使黛玉的心越来越深地陷入到绝境!
除此,两首诗中也通过对花的赞诵与哀惜,刻画了黛玉的高洁,孤清,倔强,不随波逐流的性情。如葬花诗中的“未若锦曩收艳骨,一捧(原字已打不出来,左提手旁,右不字,当捧讲)净土掩风流。”又桃花诗中的“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无论从其艺术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其抒发作者内心情怀的角度,都俱有着较高的思想与审美价值,
值得提别提出的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句,是在书中被反复出现多次的,从宝玉听此句哭倒在山坡,断肠伤心,再到廊下的鹦鹉吟诵,此句又更让读者有心,由此可见,这首诗与这句诗实际上就是黛玉的谶语,作者借葬花诗喻出黛玉的花魂离去,诗中前前后后都道出黛玉之死的种种迹象。
“花魂鸟魂都难留”,花魂自是黛玉,鸟魂,我们都知道黛玉最情同手足的丫鬟与从南边带来的丫鬟分别叫做紫鹃,雪雁。便也就是鸟魂,可见,黛玉之死后,紫鹃与雪雁也是很难继续生活在这风刀霜剑的贾府中的。
以上,是从黛玉的心理角度简单地分析了一下这二首诗,那么从其写作与艺术角度上来分析,这两首诗又有什么样的相同与不同呢?
相同之处有四。
一,同为“歌行体”诗。此种体诗可以平仄、粘缀、叶韵不作严格的要求,所以我们会看到《葬花吟》诗中有“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两句并不对仗的诗句。而《桃花行》则完全是七律的歌行体。
二:比喻。把人比成花,把花比成絮,等等,此处不用多说,相信大家都能体会。
三:对比。无论是《葬花吟》还是《桃花行》,诗中都运用了大量的对比,花谢花飞,红消香断,帘外桃花,帘内人,等等等等句子,通过花与人的对比,道出了黛玉红颜薄命的悲惨身世与命运。通过如同谶语的人与花的对比,又道出黛玉最终将要如同飞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老落人亡两不知”与“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的香魂离去的结局!
四:拟人与拟物。这种拟人又不似单纯的“朵朵白云就像小孩子淘气的脚四处乱跑”或“挂在墙上的那只红气球如同小孩子漂亮的脸蛋”等等。两首诗中拟人与拟物运用的最为高妙,把花已经完全投入到一个人的灵魂中去写,又把人完全投入到花的灵魂中去写,既写了花魂,又写了人魂,花与人已经秘不可分,两者内心的精神世界已经互相融合,互为衬托,既是悲花,又是怜人!其中最著名的两句有“明媚鲜妍能几时”、“便是红颜老死时”(葬花吟),又有“胭脂香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谁又能分清这些句子到底是明确写花呢?还是明确写人?读诗致此,不仅感慨诗中的花人相合,就连读诗的自己,也感同身受,不自觉就融合了进去,真有点庄生梦蝶的味道,分不清自己是花还是人了呢?
不同之处,瞧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除了句子的不同。就连诗中的语调与气韵都极其神似。对这两首诗,就暂且搁笔吧,等到再悟了什么新鲜之处再说吧!毕竟红楼,每读一次都是有一些新感慨与新感悟的!
文末再将前面所未曾摘抄在内的《桃花行》附上,愿喜欢这几首诗的人再一次赏析!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全文完-
▷ 进入紫色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