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文字写作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字风格,一如每人都有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特色一样。经常去看某位作家的文字能感觉出他惯有的文字风格。如果说从声音可以辩认出一位经年不见的老朋友,那么从一位文字写作者的文字中也能感觉出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来。
很多时候感觉文字是一个人内心的渲泄,是从灵魂里流淌出来的声音。更确切的说:这场景就仿如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在一盏清灯之下,一个有着诉说欲望的人对着电脑,对着许多看不见的陌生却熟悉的听众娓娓诉说着生平的遭遇:一路走来的风雨,阳光,鸟语花香,年轻而又美丽的梦想,在灯光之下,他静静的用文字来阐述自己眼中所看到的世界的颜色,天空的颜色,梦想的颜色,以及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他在自己的思维里对着看不见的听众诉说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寂静的,无声的。而那些陌生的听众如果能从这些诉说者的文字中找到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那么便可以互相安慰。这也许就是一种很完美的交流了。这些文字抵达了他们的灵魂深处,彼此安慰。
生命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对你,对我,对他,对于全世界的人而言。在死亡与时间的面前一切都是平等的。
一位朋友曾问我喜欢看到什么样风格的文字。我想了想回答他:喜欢的风格分为很多种,因为无法把这些特质揉合在一起。
第一种风格:凄美、迷离、沧桑。一如张爱玲与安妮宝贝,她们的文字美丽而沧桑,让我为之惊艳。
第二种风格:简洁、深刻、玩味、讽刺、幽默、意境悠远。一如鲁迅、钱钟书与韩寒。后两者的文字经常会让我笑了又笑:叹服于他们不动声色的讽刺与幽默。
第三种风格:文字优美华丽柔和如丝缎,富有哲理。一如印度作家泰戈尔的文字,华美热情洋溢而又蕴味无穷。
第四种风格:直接、干脆、利索、残酷、耐人深思具有启发性。一如海明威。他的文字总是让我看到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敢于直视生活,面对生活给予一切挑战的大无畏的英雄精神。很遗憾,他死于自杀,自由的自杀。
第五种是古典文学类。比如《红楼梦》与《儒林外史》。《儒》具有很强的时代讽刺性,情节在令人生笑的同时会暗叹科举制度的残废与世人的麻木、迂腐、趋炎附势。《红楼梦》极力讽刺封建制社会的弊端。通过描写林、贾两人的爱情悲剧,贾府的败落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状态: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官场的黑暗、腐败,人性的贪婪、自私、脆弱。所谓“红楼一梦曲散尽,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悲剧性的时代只能是以悲剧来告终。
这些文字都是喜欢看到的,至于最想看到哪种风格我想我应该是希望看到一些有着简短、深刻、玩味、幽默、带着点讽刺性与落拓不羁的味道在内的文字,看完后能引起我的思索,能有一些片段留在我记忆深处。字过留痕。
仔细想想,好像漫画更符合这种风格。直接,尖锐,深刻,幽默,讽刺性强,不过表达方式与文字不同,通过线条勾勒出人生百态,在旁边再附上简短扼要的说明。通过这些直接的画面表达出作者眼中所看到的世界。有着真实生活的缩影在内。而文字是通过叙述来详细阐述生活。这也许就是两者的不同吧,但表达的东西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方式表达出相同的东西。同样都是生命的一个出口。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带给我们感官的愉悦。
我自认为在看完一篇文字后如果脑海中还能回想起其中的片段,那片段应该就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或者说是带给了我一些感悟的地方。如果文字能带给阅读者这种效果那么这种文字应该就是一种很有意义性与可看性的文字了。也正是我所喜欢的。
05·11·26(写于一年前)
-全文完-
▷ 进入微雨轻轻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