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越来越平淡,日子越来越漫长,如何打发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日子,总不能整日里听以德治国之佳音,闻八荣八耻之大吕,写自己的小说和看别人的小说似乎成为一种廉价的消遣方式。然而真正的文学又似乎过于沉重,于是流于表面情节的恐怖小说成为填充时间的清洗者,让人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感受到鬼魂的呼唤、亡灵的低语、僵尸的跳跃,心惊肉跳之余开始怀念青天白日的温暖与安全。此时此刻,觉得杨柳和风、青草绿叶的“和谐社会”是多么的美好啊。
海南作家伊秋雨推出了他的第二部恐怖小说《午夜娶新娘》,题目夺人眼目,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没有一个好标题,简直就不能博得网友的欢心、抓住书商的眼球。小说的开头就暗藏杀机:“一轮残阳如血一般镶在遥远的天边,浮游不定的云朵也被染上了腥红的血色,海天相连的地方一片残红,原本碧蓝的海水像被注入了鲜血,变得红彤彤的一片。”原本属于自然的风景变成故事的风景,血成为一种暗喻,我们仿佛看到人物的命运不可避免地与鲜血纠缠在一起。
恐怖小说是一种类型小说,必须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把读者引到作者所叙述的故事里而不能自拔。伊秋雨很善于把握恐怖小说作为类型的一些特点,营造出悬疑的气氛,特别的是他把海南乡土风俗写入小说之中,在虚构的故事里添上真实的外衣,在真真假假的氛围里完成读者的阅读期待。与鬼邂逅,与恐怖邂逅,隐含背后的其实是现实的折影,丰都鬼城也就是人间之“和谐社会”也。真正的恐怖其实在于人的内心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能够现身的鬼并不可怕。
夜深人静,我漫游在文字的世界里,为金庸的武侠所折服。恐怖悬疑的小说无法满足我的个人性的阅读期待,那些种种的精巧铺垫机关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正如《金刚经》所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模式化的结构里如果没有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很难建立起本土恐怖小说的根基。类型化的小说其实更难写好,框架已经搭起,就看写作者的本事如何。好故事须在故事之外还有余味,还有那道中国画的留
《午夜娶新娘》试着说一个有关人心、有关人性的好看故事,恐怖的足音已经离我们很近,但过度的编造痕迹看起来有点假,把一个能够发生的可能性故事写成一个鬼气森森的故事,细节的安排无比重要。恰恰在这个最重要的细节上面,我觉得《午夜娶新娘》并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前面铺垫的过于离奇,反而使结局失真,令人扼腕。这几乎是恐怖小说的通病,为了营造满纸鬼气森森的氛围,不惜一切代价,让人觉得确非人间所能发生,而是与鬼有关。可是到了结尾,却又抛出实乃人间真实之故事,前后断裂,是小说结构之大忌。
谈神说鬼在中国的历史渊源流长,譬如《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等等。而恐怖悬疑小说在中土一向乏善可陈,由于缺乏历史创作传统的支撑背景,许多作者的恐怖悬疑小说都经不起细节的推敲,这与西方的恐怖悬疑小说有很大的差距。美国恐怖文学大家斯蒂芬·金说过:“读者往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陪伴他搭飞机的好故事。”这样的好故事必须依靠真实的细节来搭架虚构的内核,让读者真正走入故事之中,跟故事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成长、一同经受恐怖的折磨。
悬念是恐怖小说的另一重要元素,也是恐怖小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也只有悬念才能增加恐怖悬疑小说的恐怖氛围和神奇的吸引力,它是恐怖生成的基本元素,也是小说技术是否过硬的重要条件,成功的作者会营造出好的悬念氛围,相反则只会虚张声势,漏洞百出。所以恐怖悬疑小说与其说是考验作者的想象力,不如说是考验作者的脑力和智力。《午夜娶新娘》有一个比较成功的悬念构架,借离奇的民俗为小说的悬念开场,让我们一直念叨:人能否在午夜娶到新娘?
没有最后的成功,对于一部小说来说,可能是失败的。但对于一位作家来说,这只是他的一次尝试。伊秋雨还很年轻,《午夜娶新娘》仅仅是他的第二部小说,他还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潜力去写出更好的作品。我希望一部好的恐怖悬疑小说,应该给读者留下疑问,而这种疑问常常会脱离作者自动生长,使小说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像细胞分裂一样,能够逐渐生成比作者自己想象的还要丰富的文学世界。武侠小说也是属于文学的类型作品,但金庸先生却把它写到一个高山仰止的境界,恐怖悬疑小说同样有这样的可能,斯蒂芬·金就在我们的身边。
-全文完-
▷ 进入冰点阳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