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在电视上看到过马戏团里的小丑在台上上窜下跳的滑稽模样,让人觉得既可笑又有趣。可不知在何时,小丑们不甘寂寞了,他们一窝疯地跑了出来满世界的上窜下跳着,等待着有人为他们的表演买单,等待着某一天他们能成为万人着迷的“偶”(呕)像。
如今这些小丑们充斥着人们的娱乐生活:如果电视中没有几个搞笑的小丑作怪,人们会降低对些剧的兴奋度;怪怪的歌词,怪怪的曲调,由一个小丑以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方式演唱,人们立刻会被深深吸引,这首歌就算一炮而红了;对于那些选秀节目,那些一浪高过一浪的海选,人们常常是一边好奇地欣赏着一边拿着塑料袋呕吐着,她们在看什么呢?在看一批批小丑在人群中尽展“风采”,在看那些对小丑崇拜至极的粉丝们为了支持她们的偶像而在台下或惊声大笑或嚎啕大哭,那情景就像从疯人院跑出了一个疯子----这种选秀真让人大开眼界;综艺节目拥有大量的观众群,也是小丑们大显身手的舞台,他(她)们在台上时而装傻充愣时而大叫大嚷玩着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再或者他(她)们嗲声嗲气地说着不伦不类的自创方言。然而观众喜欢看到这些,也许因为生活太郁闷,太无聊,太严肃,太……太缺乏大众“呕”像!谁在为小丑买单?是台下的观众吗?
曾经那些以缠绵、浪漫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电视剧大大吸引着观众的眼球,观众们会不加思索地为那些痴男怨女们买单,可是再好看的东西也有看腻的时候,当观众不再为那些爱情肥皂剧买单时,编剧们、导演们不断改变着电视剧的主题,当他们发现影视剧中如果出现一两个小丑往往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时,于是他们将小丑在马戏团表演的那一套搬上了屏幕,看惯了风花雪月的人们顿时眼前一亮,观众开始对小丑的搞笑演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那些编剧们、导演们便开始大肆散播着他们的“审丑”论。
看看屏幕上的明星们吧,女的温柔美丽、性感可爱,男的英俊潇洒,帅气逼人,观众看厌了,有些不买账了,那些制造明星的公司的老总们急了,各大电视台的节目策划者们急了,左思右想之下,心生一计,接着就策划出地场场轰轰烈烈地打造平民偶像的选秀活动。此活动一出立即得到观众支持,谁不想成为明星,谁不想看看明星诞生的过程呀!选秀节目火得一发而不可收拾,而观众们看着看着就发现有许多小丑也活跃在选秀现场,一个个耍乖卖傻滑稽之极,让人看了顿觉心里平衡了百倍,为何会有心里平衡之感,不说大家也明。这种节目既可产生心里平衡之功效(食欲大降,呕吐不止),又可以满足人们的猎奇欲,受欢迎是在所难免了,活动的主办者们大发其财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当综世节目里那些规规矩矩的笑和哭不再能令观众为之买单时,主办方就把小丑请上了舞台,在忐忑不安地度演之后,发现效果奇佳,经苦思冥想之后得出结论,人们对正正经经的表演已经失去兴趣了,而如今是猎奇的时代,什么搞笑来什么,胡闹的程度越大越好,于是乎那些行动起来酸不酸,甜不甜,说话南不南北不北,中不中洋不洋,听起来活向鸟语的小丑们在舞台上大行其道,观众为这惊呼,为之大笑,为之呕吐……
如此看来,观众可以在今日为天使买单,也可以在明日为小丑买单,并没有永久性与确定性。再说观众也没有小丑在何时出现何时表演的权力呀,所以真正决定小丑出场权的是那些幕后的编剧、导演以及主办者们,若不是他们积极的策划、安排,哪会让我们看到那么多的小丑,看来他们才是真正为小丑买单的人?
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举个例子,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没有真正的操控者,于是有些小丑就大方地跳了出来自编自导出一场场闹剧,他(她)们在网上的一举一动所产生的后果的直接负责人是他(她)们自己,所以说为小丑买单的人实际上是小丑本人!你想,如果小丑们规规矩矩地呆在自己的天地里,哪会被“星”探们发现,哪会为那些幕后策划者们所用,哪会吸引那么多好奇者的眼球。
奉劝那些小丑们,不要再打着“我相信,我能”、“想怎样就怎样”的幌子去卖弄自己的缺点,从而获得观众的好奇心,获得所谓的“偶”(呕)像的殊荣,将自己的缺点扩大化的后果不会是获得别人的赞叹秘欣赏而只会得到人们厌恶与嘲讽的目光。你那丑态百出的举动所付出的代价只能由你来买单!丑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用丑陋来大作文章。再者说再好的“戏”也会有让人产生视觉疲劳而惨淡落幕的时候,更何况那些小丑导演的那一出出并不高明的闹剧。
本文已被编辑[洗却铅华]于2006-11-24 14:58:29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爱在一瞬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