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漫谈学习田斌

发表于-2006年11月23日 中午12:46评论-0条

人从娘胎里出来是什么都不懂的,是靠学习才慢慢地聪明起来的。婴童的学习精神十分可佳,他能从很短的时间里学会吃饭,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做简单的事。他对社会上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依照和模仿母亲的举动,照母亲的话去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妈妈说:“别人家给你的糖果不能吃,妈妈自家会买的。”他就不吃人家给的东西。妈妈在洗衣时,他也会用手巾模仿着洗。所以说孩子有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自己的言行首先要有规范,严以律己地给孩子作出榜样,使孩子健康地成长起来。有人说:“摇摇篮之手,可以治天下。”大小官员包括帝王将相都是从母亲摇摇篮之手里成长起来的。这双手的素质好,培养出来的孩子当然也好。有人提出“母亲工程”就是要先教育母亲的品质。因为一个人的品行优劣与母亲有直接的关系,母亲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教育好孩子,首先是靠母亲。首先要教育他从“不说慌”开始,养成他诚实诚信的理念,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文明礼貌的人。要把“孔融让梨,黄香温席”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在计划生育的条件下对独生子女更加注重教育,不能宠得娇生惯养。有些父母因为自己要去工作,就把孩子交给婆婆或外婆照顾着。这些没有知识的老人,只会宠爱孩子,对他们百依百顺,养成他们谗嘴贪吃、贪玩的习惯,孩子还有吵闹。老人就用一种骗话,什么“狼来了”来骗他吓他。孩子摸透老人的脾气,会哭闹得更甚。老人无奈只好答应他的无理要求。久而久之,使孩子越来越不象样。这种用糖果来逗他,同骗话来吓他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是不可取的,是一种害孩子的行为。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时,偶尔打骂一下也是必要的。那是给树修枝让他向正常健康方向发展。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进行的约束是规范他的行为,更好地成长!

教育孩子一定要从小开始,十岁以下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因为他与外界接触还少,而且最需要娘,最能听娘的话,照娘说的去做。一旦到了十岁以上,他与外界接触多了,胆子也大了,就会跟别人去玩,对母亲也有点无所谓了。孩子在刚上学时,对学校老师和同学都感到陌生,有一种孤独畏惧感,他会一心一意地听课写字,进步也很快。因为他精力比较集中,一年以后,他消失了对老师同学的陌生感,而且和他们一起去玩,精力也放松了,成绩也会下降了。在他眼里以为是父母让我来读书的,是老师叫我做作业。他会草草地完成作业,去贪玩。因为玩比做作业轻松,并且玩得开心。做父母的不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完事,应该要更好地配合老师关心了解孩子的思想、活动、学习情况,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辅导孩子的作业,常与孩子一起玩,做些文字游戏,给孩子讲笑话、故事,鼓励孩子进步,激发他的进取心。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如:你与孩子共餐时,问他这叫什么菜,这菜的字是怎么写的。你与孩子看电视时,你可以提问他:“杨贵妃叫什么名字,他是哪个朝代的?”

孩子吃菜只知好吃,从不去思考,看电视也是因为好看而看的,做父母的不断提问,不但引起他的思考,而且还引起一种兴致。我们说刀不用要生锈,脑不用要迟钝。刀越用越快,脑越用越灵。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有些是极微妙的,而且习以为常的。这些琐事中,你若去思考一下,加上个为什么,变成不懂了。而且一件小事会悟出一个人生道理来。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也启发他对学习的自觉性,要常提问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诱导他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他对生活思考出来的问题得到解答的时候,心里得到满足,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滋长一种求知欲。思考问题越多,求知欲也越强了。我们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丰富灿烂的优秀文化和光辉历史,需要我们去了解,去接纳那些宝贵财富。当孩子能思考和认识这种问题时,他会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需求和渴望。把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就能打胜仗了。

学校对同学的课程不要排得太紧,作业不要布置得太多。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压力和束缚,使学生感到太累了,应该要同学有个适当的休闲空间,让学生们看三国、水浒等课外书籍,让孩子有思考时间。有人说:“一切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是啊,我们在散步、闲聊、看戏、赏花中,只要有思考都能学到一些生活知识和社会知识。

学习是为了求知,求知是为了明理,也就是知书达理。不是为做官发财,知识是人的精神砥柱,是人在生活中的一盏明灯,它照着你不断前进。也就是说,是为自己生存获得本钱,明天更好地生活。这是贼偷不去,盗抢不去的财富。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治愚。”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凯勒说:“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广阔的海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熟读唐书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名句,应该引以为鉴。

学校读书是老师教你学会走路,指引你走的方向,前面还有很多路要靠你自己走。你愿不愿走,由你选择。有些人以为在学校是学习,一朝跨出校门,放下书包,就不再看书写字,不再学习了。这样就把已经学过的文化知识也还给老师了。学习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要把它当作一件使命,要长期执着,要有韧性。不能一天打鱼三天晒网。古人云:“五篇六章相继学,学习当如卒过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累累硕果非一朝之辛。”“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铁不炼不成钢,玉不雕不成器。”马克思说:“只有不畏艰苦的人,才能攀登科学高峰。”知识是一种积累,只有不断地学习,只有不断地积累,学到的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事非经过不知难,书到用时方知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这些名句提示我们,必须抓紧时机做不懈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价值,更好地工作和学习,为社会作点贡献。

农村一些人,读到小学毕业,认识了一些字,觉得自己已经够了。他们不知天高地厚,以为天下就是自己看得见那么大,更不知知识有多广,用处有多大,他们是急功近利。认为学来的知识不能当饭吃,当钱化。自己只要有力气,会赚钱就是实惠了。他藐视知识,瞧不起有知识的人,这种人只能碌碌无为,到头来落得个“苦命”的叹息。

有些人学到一些文化知识,并且走上工作岗位。他就上班下班不再学习,饱暖终日,不求进取了。

有些人对别人写的文章指指点点,有褒有贬,而自己却什么也写不出来。

书是知识的仓库,学习是为了拿到这个仓库的钥匙,去挖掘更多的知识,没有这把钥匙,就迈不出你人生的步。

多一点知识,少一点困难,人应该要不断地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6-11-24 15:58:17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田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活到老,
学到老。
人的一生,
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