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五老凌霄南普陀运涛

发表于-2006年11月22日 下午4:32评论-0条

五老峰是厦门八大胜景之一,“五老凌霄”以其挺拔秀奇著称,到厦门而不去居于鹭岛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的千年古刹南普陀寺,也是一个遗憾。

厦门为我国一九八四年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扬名遐迩,但它也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宗教文化,往往被人忽略。说到宗教圣地,始建于唐中叶,初名普照寺,那时这里为泉州南安县嘉禾屿。五代宋初,又有高僧依山结庐梵修,五代名泗洲院,宋时称无尽岩,那时这里为同安县嘉禾里,宋治平年间重建后又改为“普照寺”。元明之后屡有兴废,明季扩建殿堂,规模初具,那时这里因周德兴以永宁卫兵在此筑城始有厦门之名。明灭,郑成功思念旧明,改厦门为思明州,清康熙年间由攻陷台湾、促进祖国统一的靖海将军施琅重建寺院,因与我国四大佛教道场之一的浙江普陀山相对应,寺内又供奉观音菩萨,故改名南普陀寺的寺院则最有代表性。

沿大学路而行,两侧是厦门大学校园,直通南普陀寺,就是闽南乃至全国闻名的寺院。寺内的闽南佛学院为国内最早的佛教学府,创办于一九二五年,也在海内外久负盛名,是宏扬佛法、培养佛家弟子的摇篮,也是厦门市佛教协会驻地。

南普陀规模宏大,总占地二十五点八公倾,建筑面积二万一千二百七十平方米。从南到北主轴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和藏经阁四座,加上左右庑廊,钟楼鼓楼、功德楼、海会楼、普照楼、太虚图书馆、佛学院教室、养正院等。所有这些建筑依傍山势,层层托高,庄严肃穆。

我们一九九二年六月去参观,恰好在天王殿门前遇到一位僧人,是东北老乡,见到我们一群东北游客,特别亲切,不免多说几句,说现在这里是净土宗的庙宇,“土”不念tǔ,应读“dù”,如果外行念了白字,还自以为是,那才是“秀才读书,笑坏老僧”呢。有同行者看他健谈,问他姓什么,他纠正道:“出家人有忌讳的,佛家不能问姓氏,道家不能问年龄。”因为佛家不再近女色,五大戒中有一条是“戒淫欲”,不能传宗接代,所以姓氏是要忘记的;道家讲长生不老,姓氏可以公开,年龄却是要保密。

关于和尚不言姓氏,还有一个小故事,唐代朗州刺史李翱冬季慕名进入寺院拜谒惟俨禅师,就象平常遇到陌生人一样随意搭讪地问:“禅师姓什么?”惟俨禅师回答:“就是这时候。”李翱不理解,又说:“我刚才问禅师的姓?”“就是这时候,还不知姓什么?”李翱说:“那就是姓韩(寒的谐音)了!”惟俨禅师却责问:“怎么如此不知好歹,如果是夏天回答你,还姓热不成?”其实出家前,他的确姓韩,却不愿谈的。

天王殿也称弥勒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建筑为五开间重檐歇山顶,全用石柱,廊檐各柱均刻有红字楹联,如“分派洛伽开法宇,隔江太武拱山门”。二檐之间正中有一横匾,上书“天王殿”三字,殿顶装饰宝塔与腾龙,造型与泉州开元寺基本相似。殿内供奉着魁梧高大、英俊威武的四大天王像。

现存大雄宝殿是转逢和尚于一九三二年重建的,为重檐歇山顶建筑,琉璃石柱,雕梁画栋,庄严肃穆。主要供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尊佛”,中间是现在释迦牟尼,东边是过去药师佛,西边是未来阿弥陀佛。释迦佛两旁,还有两位尊者,东边是大弟子迦叶尊者,西边是堂弟阿难陀尊者,前面是密宗教义里的千手千眼观音,亦作“千眼千臂”、“千手眼”,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其缘起是在一部名为《千手千眼大悲经》中,观音在过去世曾发愿:“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这时他身上立刻生出千手千眼,大地震动,诸佛放光照亮其身。从此,观音便用千眼照见众生的烦恼,用千手拔除众生的苦难,可谓法力无边。菩萨本来面目是“身作檀金色,面有三眼,一千臂,一一掌中各有一眼。”但在寺庙中很难真正见到一千只臂的观音,因为千手千眼经过了变通,菩萨除了正常的两手外,左右各塑二十臂,实为四十,称为施无畏手、持日手、持月手、宝手等,手中各有一眼,四十乘以“二十五有”(即六尘、六根、六识和七大),成为千手千眼之数。

大雄宝殿建筑,体现了“闽南佛殿”四大特点:一、墙上有“清影摇风”、“楚江秋吟”等山水花鸟画,和“神河沐浴”、“六年苦行”等释迦牟尼诞生故事的连环画。二、屋脊是弯月起翘、紫燕凌空,显得轻巧灵动。三、构造精巧,技艺讲究,屋脊嵌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凤凰展翅”等图案,都是利用福建剪瓷艺术镶嵌而成。四、建筑材料取材本地花岗岩、青斗石,所有梁、柱、础、斗拱、栏干都独具特色。

大悲殿是寺内最有特色的建筑,是明代惠安王益顺设计的,一九三o年大虚法师在华侨资助下重修,原为木结构。后因白蚁侵蚀严重,一九六三年厦门市政府把木结构换成钢筋水泥结构,增加了一米高度,其余保持原貌。其顶部三重飞檐,由下向上逐层向内收缩,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每层檐顶都是八角形,角上雕着龙尾,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殿顶正中立一葫芦宝塔,塔顶两边雕着龙头。整座建筑,仰视藻井,如龙腾空,别致美丽。大悲殿内奉祀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面为四十八臂观音,掌中各雕一只手眼。手上持多种法器,姿态不一,各臻其妙。

藏经阁建于一九三六年。外形为二层三重檐,下层正门上方挂一匾,上书“法堂”二字,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二楼是玉佛宝殿,陈列有释迦牟尼涅槃白玉像和明代宣德元年铸的铜观音菩萨施甘露像。藏经阁内珍藏佛教文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书画等。其中明朝虞亭描绘四季景色的行书,影印的宋代《碛砂大藏经》,明代崇祯年间性旭和尚等人血宝《妙法莲花经》、弘一法师亲书的《佛说阿弥陀经》、三十年代日本佛教界知名人士收集并于日本出版的大正新修《大藏经》一万三千五百二十卷等都是其中的珍品。福建德化巧匠何朝宗雕塑的白瓷观音,属“建白瓷”,就是中国主要陶瓷产区之一德化所产,何朝宗是明代瓷雕名家,善雕观音。他技艺高超又作风严谨,一生只雕成十八尊观音像,本寺收藏的就是其中之一,这尊观音造型别致,头发披肩,神态安然地半坐半躺在山石旁休息,生动逼真,线条流畅自然,是瓷塑艺术中的珍宝。玉佛宝殿得名是其中有二十八尊玉佛最为珍贵,这二十八尊玉佛神态自如,姿势各异,且用缅甸玉石雕凿而成,精美绝伦。

“俗人频频入僧院,讨个什么?”寺院内的佛经流通处,可以买到有关佛事的各种物品,我们省佛教寺院较少,同行诸人虽不十分富裕,又都希望佛的保佑,就买了几张纸,有《弥勒菩萨偈》、《济公活佛圣训》、《憨山大师醒世诗》、《天台无际大师治人心药方》、《三世因果文》、《人生十四最》、《顺治皇帝出家偈》和《慈能感物-乌龟有能访主人》等,我不喜欢形式主义的东西,也是最囊中羞涩的一位,就什么都不买,在庄严的寺院中默默领会佛教的精神。

一九二四年,南普陀寺由临济宗转逢和尚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会泉法师任第一任方丈。佛门中也是“风水轮流转”,不知何时不以禅宗临济宗为主,改换为净土宗了。但也可想象得出原因,临济宗从创立就奉行“临济喝,德山棒”,小和尚想学参问,一张嘴问,师父或是劈头盖脸就打,或是象猛狮一样大声吆喝,或是告诉弟子,佛法只是平常无心,屙屎送尿,着衣吃饭,或是教导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亲眷杀亲眷等。一般弟子悟性不足,很难理解,非打即骂也接受不了,世俗人就更不容易理解了,偶而遇上几个理解的人,又可能是同和尚一样贫穷,囊中如洗,无力施舍。所以和尚最不必费脑力大量辛苦读经,也不必素质太高去理解寓意高深的禅意,又能轻而易举地化来钱财的净土宗就大行其时了。

其实做官也有很多种,与佛教发展历程很相似。打天下的官舍生忘死,牺牲在前,享乐在后,在俗如秦琼、尉迟恭,在僧如慈恩宗的三藏法师玄奘,为到印度取得真经,克服一路艰难险阻,历经磨难,取回经书,偏重万法唯识,讲义理着眼名相辨析,不偏离佛经本义。随着天下安定,治理天下的官,开始制定规章制度,让人民去遵守,用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在俗如萧规曹随,在僧如律宗的鉴真,注重戒律,其分歧也只是心法、色法或非心非色。再后来,做官的主张塑造个人魅力,只要当官的公正、公明,处处对得起良心,就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在俗如包拯、海瑞,在僧如心宗的慧能,追求自性清净、顿悟成佛。而今,当官的只要嘴上说说为人民服务喊几句空洞口号就可以了,不必真正去理论联系实际不必与人民同甘共苦,在俗就不用举例,在僧如净土宗,只要念几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必辨析空有,不必眼见是实,死后自然往生净土。所以走入现在的庙宇,总感受到有浓厚的衙门气,而到很多机关办事,却碰到当官的象只会念佛的和尚;所以许多当官的喜欢烧香拜佛,许多当和尚的喜欢与当官的交往,他们都在互相取经,交流经验。会当官的肯定会念佛,懂念佛的也深谙为官之道。我的同行者之所以买《活佛圣训》等,是因为他们都做着官呢,学佛也就是学做官,我没买,因为我不是官,只是其治下一小民,必须得通过做实事才能谋得衣食之给。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为观音诞生、成道等日子,是时,寺内均举行盛大活动,可见到众多的善男信女,手持燃香,祈求升官、发财和幸福,我们去的时间虽不在这几个日子内,眼见也是人流不断,游人及本地的信奉者纷纷前来参拜,足证香火之鼎盛。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运涛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情、景、物,人物,典故,拿捏到位,仿佛在眼前,堪比导游带着亲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