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辞世70周年,网络早掀起鲁迅热浪,尽管褒贬不一,但着实叫人不得不再读鲁迅。
想起初中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居多都勾起过少年的很多幻想,加之课文旁注说,鲁迅之伟大、思想、革命等词,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进而,总是模仿鲁迅先生的文笔,作文总能洋洋洒洒,一泻千里,自认为取得过几次欣慰的成绩。
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重读鲁迅,又一次学习他的文法,就趁着热题热说,道出一二,留下痕迹。
鲁迅先生写作最大特点,是虚词很多,转折词极盛,这似乎也是他手中的利剑,一则显得句子严谨,能够从自己的感言,写出世道的方方面面;二则显得说理丰富,能够把读者圈在文句之内;三则暗藏讽刺,显得调侃十足,不失雅度。
纵然不对当年的偶像说三道四,但拿到现在,鲁迅当属愤青。凡愤青都有足够的理由,嫉恨别人、嫉恨世界。分析鲁迅先生仇视一切的性格,能够得到他的确是一副灯光下黑瘦的面容,的确是笔下放剑,刀刀血痕,放倒“正人君子”,也放倒自己。
幸好,鲁迅先生不失是一位智者,临终前21天,写下最后的文章留给后人评说:“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幸好,鲁迅先生不失是一个智在这里、惑在那端的人。临死,还要让一帮人怨恨,这无疑使他的寿命短到55岁。
又一个英年早逝的文人。
-全文完-
▷ 进入古意今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