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耳闻美国式教育大米

发表于-2006年11月17日 早上9:43评论-3条

表姐从美国回来,要见见我女儿,抽空,我们去拜访了她。听她讲了她自己在美国的生活和工作,特别是她孩子们的教育成长经历,很有些感慨。

表姐过了而立之年,才带着刚刚两岁的女儿随夫到美国,打工、学语言、考大学、读博士、工作,一路走下来,很艰辛,但总算成了,在美国打拼20多年,夫妇俩都有不错的工作;一双儿女,大的工作了,小的即将考大学;在那个城市的富人区,他们拥有了位于高尔夫球场里的别墅,800多个平方米,彰显了这对唯一黑头发夫妇的奢华。这些倒真的没什么,唯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她的儿女们在美国的教育成长环境以及带来的效果,与国内同龄孩子境遇的差异。

美国孩子在十年级(相当我们初中毕业)之前,应该是“天堂”一般的生活,没人逼着你画画、学琴、练舞蹈,在校学习不允许布置家庭作业,考试极少,既没有升留级制度,也不记录任何考试成绩;十年级到十二年级(相当于我们高中)开始有考试并记录成绩,由于美国孩子没有高考,那三年的各科成绩就很重要了。但没有人追求成绩最优(比如平均各科成绩都是4分),因为当你的成绩最优时,别人会认为你在其他方面不行,只会死啃书本,好的大学反而不要你,这和我们考生成绩好就可以上好大学的理念截然不同。

当开始记录你成绩的时候,学习成绩是申请大学的敲门砖;但社会实践更为重要,那才是进入全美一流大学的必要阅历。

表姐的女儿叫bian。十年级以后,bian每年的假期都会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社会活动;十六岁的时候,bian就申请了联合国农业署的基金项目,独自去了非洲考察;后来还二次去过非洲的贫困国家做义工之类的活儿,得了非洲疟疾,差点没牺牲,那穷地方医好疟疾已实属不易,走路又弄骨折了,回到家的时候,bian的脚骨凸起老高,痛的脸都变了形,着实让表姐心疼了一把;可也真是这些经历让她敲开了大学的校门,bian申请的三个大学同时发来了录取通知书,那丫头亲自上门去跟校长谈条件——只是给全额奖学金不行,还得给食宿费!最后bian心仪的学校愣是答应了她的要求,生生让那家伙得了逞。

美国的大学是学分制,修满学分即可毕业,更气人的是,居然可以在大学之前就开始修学分。bian从十年级就开始自学大学课程,上了大学后只用两年时间,拿了两个学士学位,其间,又是全美演讲比赛,又是社团活动,林林总总,很不安分;毕业的时候刚刚二十二岁,精通英文、中文和西班牙文的bian不困难的在一家美国著名的投资公司找到了工作,稚嫩的肩膀居然担当起了该公司亚洲区总负责的职位,一年多的时间里,bian在美国、香港等地购置了房产,很有超越其父母的架势;当她跟国内那个直辖市的市长吃饭时,两岁就在美国长大的女孩子一口地道的山城土话让一桌人瞪大了眼。

美国孩子如果拼书本学习,很怕亚洲人,即使考gre,在补习班上只要看见有黄皮肤的孩子,他们就会再换个班级,以躲避竞争;但就是在那么宽松、毫无压力的教育环境中长大,他们的吃苦精神和生存能力反而比我们的孩子强很多。这不能不说除学校教育而外,他们的社会教育、包括法制教育很成功,十六岁可以拿驾照、二十一岁可以喝酒、十八岁应该自立养活自己等理念根深蒂固,学龄教育围绕做人的要求来开展,就使得完成这个阶段教育的年轻人相对要成熟一些。比如说bian,你真的会认为她在舒舒服服挣钱吗?不是哦,每周工作70--80小时甚至更多,回家看望外公只待了两个小时,那简直就是一部机器!非洲之行磨砺了她的意志品质,演讲比赛锻炼了她的交际能力,义工经历铸就了她的奉献精神,这就是为什么bian刚踏入社会就显得游刃有余的原因。

耳闻美国式教育,回头想想中国孩子,说不出个什么滋味!自古以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好像读了万卷书,什么都有了。从小就是背书、做题、考试、择校、…·· 甚至直到晋职称,都还要考外语!读啊,读啊,读啊,多少年轻人驼了背、弯了腰?神经的、跳楼的也并不个别。当别人假期旅行考察、做义工挣钱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却在死命的做“奥赛”;当别人已经在大学毕业之前获得很出色的生存与竞争能力时,我们的很多孩子走出校门还找不着北,干脆连基本的礼貌用语都不会!

素质教育我们喊了很多年,就是没有方法,也没有结果!关键问题是:教育还是没有弄清楚我们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社会还是照样接受只会鼓噪而不做实事的家伙;企业面对很多并不灵光又总想不劳而获的毕业生,只好自己拿了来再培养;更多的家长面对如此的教育环境除了倍感压力而外,只有叹息和无奈。

我们不去谈什么美国的学龄教育如何好,更不必效仿,因为那没有意义;可国人如果对教育的理念、读书的理念、用人的理念不作深入的反思或改变的话,我们大学培养的书呆子将会更多,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产力差距将更难缩短;年轻人也将会更反叛,因为他们在书本本里看不到 “黄金屋”,也没有 “颜如玉”。

教育不能失败,教育失败将是民族的失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大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chen红叶点评:

我们不否认西方的教育理念与中国的教育方式有着不同的差别;
但是我们要正确对待教育的发展,认识文化教育的真正观念。
把从文化中吸取的知识变成现实中的成果才是最现实的效果。

文章评论共[3]个
生活方程式-评论

支持的力量at:2006年11月17日 上午11:25

古刹昏鸦-评论

对待中国的教育,国民感到很无奈。因为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孩子的成绩才是第一重要的!品德还是次要的,更不用说生存能力了,父母将孩子的前半辈子的工作和生活都设计、准备好了,房子准备好了,孩子的婚礼绝大多数由父母操办,条件好的还要给儿女买车,就连养车的费用都是父母供给!如今二十多岁的孩子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呢!at:2006年11月17日 中午1:09

蓝燕子-评论

书本知识和学生的能力素质根本是两码事,可是再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下,人们都只认“分”。。。可是将来孩子要面对的确是站在大街上,不知道自己该往哪儿走的尴尬,这怨谁啊?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尤其在边远的山区,好多人迷茫……

  【大米 回复】:这是中国教育的无奈,问题的关键还是国家财力用于教育投入的不够,原本人就多,再加上把教育弄成产业化,不迷茫才怪! [2007-2-13 9:41:33]at:2006年11月17日 晚上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