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如何有效防止教育过度小迷

发表于-2006年11月15日 晚上8:30评论-0条

638510 四川省邻水县九龙镇中学 小迷

要有效防止过度的教育教学行为,首先需要分析这种过度行为产生的原因,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据我十多年的经验,我想大概有这么一些:教师主观上恨铁不成钢,一时急火攻心,言辞激烈,损伤学生自尊心甚至人格;或者处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或者要求过高过严,学生一时半会达不到,教师处理过于严格,以致师生对立,关系紧张;或者不明了学生个性、特殊情况、家庭背景,触犯了学生隐私,导致行为过度;或者个别学生积习太深,屡教不改,老师“是可忍,孰不可忍”,终于“大动干戈”、“大肆处罚”等等……概括起来,造成教育过度有教师主观上和客观上两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个性心理、行为习惯、家庭影响等原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可以预防了,下面提出了五个措施与同行共勉,不正之处,欢迎方家指正。

一、宽严结合

以前我刚走上教育岗位时,对每一个学生要求甚严,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全班学生必须达到我的标准,否则遭受惩罚。比如听写词语,我的程序是:每一课先由老师勾出要听写的全部词语(后来只勾90%的词语,其他的词语也在课文中,但老师不勾画出来,看学生平时读书是否仔细),然后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读、写、记,再由老师听写。但规定:每位同学每课听写必须达90分以上(我又规定每错一个字扣4分,学生只能最多错2个字,否则就达不到标),放学才准回家;如果第一次不过关,再听写第2次、第3次、第4次……,直到归90分以上为止,否则你就休想回家。我当时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要听写的词语已给你指定了,又让你读写记,还教了记忆方法,你没有任何理由归不到90分;或者只能充分证明你很懒,没认真去记!现在想来,我确实是想把“黄鳝鱼鳅扯一样长”,没想到个别特殊情况:有的同学记忆力就是差,就有个留下来听写5、6次,仍然没归到90分的(他的父亲告诉我,他的大脑从小受了症,记忆力就是不行,即使记住了,要不了3、4个小时就会全部忘记);还有的同学家离学校太远,听写次数多了,他确实回不到家(我自己就曾留下一个同学到自家吃完饭和住宿过一次)。又是自己定的标准,又不好随意更改,真是自己给自己添麻烦、“打耳光”。后来我就进行了变通,原则上90分过关,但每错一个字只扣3分,而且听写3次以后仍然没过关,可以把作业拿回家去补写错了的字词5遍或10遍,视不同学生不同情况而定。另外,家离学校远的,可以提前向我打招呼,我好制定不同的政策。这样政策一改,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还对我的“宽宏大量”感激涕零呢。另外,对于背诵,我也采取类似的办法,教完一篇课文,规定最迟的要在两周内完成,一般情况下,要求所以学生在一周内背诵完毕;对于记忆力特差的同学还可以多延长几天再背;但要求一学期的所有背诵课文,全部学生在期末考试前二周必须全部背完。还出台了配套政策:拿到新书后,先找到要背诵的课文,自己早读早背;欢迎提前到组长处背诵。这样一来,同学们认为我更人性化了,全部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我曾经把一个班的语文从全乡的第32名一学期就提升到全乡的第14名。事实上,像背诵、默写之类,老师没有必要要全班学生在很短时间内达到你的“特殊”要求。

针对一个学期的教学目标而言,我们可以给某些学生某个知识点延长达标的时间,这叫“宽”;没有特殊情况的,不能随便改变制定的达标时间,这叫“严”。对于教育而言,我们的长远目标就是要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良好品质;但针对某位教育个体而言,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一个时间段同时达到同样的要求,我们要给后进生以足够的宽容、体谅,以足够的耐心,逐步改正他的坏习惯:比如可以制定“三年计划”、“一年计划”,或“一期计划”、“一周计划”等等。因为,教育是“百年大计”,我们就要把从长远目标出发,细化教育目标,细化教育措施,细化达标时间——可以让他一周改一个坏习惯,或者两周改一个坏习惯。要是每个后进生一周都能够改一个坏习惯,我们就很“伟大”了;如果两周能够改掉一个坏习惯,我们也功莫大焉!“马大哈”的毛病,不是有些成年人至今都还没改掉嘛。达标时间有“宽限”“极限”,处理决定也有“宽”“严”之分,其他亦然。

二、粗细兼顾

教育是细致活,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张飞绣花”,粗中有细,善于多渠道尽快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行为习惯、家庭情况(比如写周记,学生“暗探”反映等),要善于敏感地捕捉学生言行举止的细微变化,洞悉学生的所有情况,及时调整教育策略,调动教育机智,变突然的被动为主动,方可避免教育过度。这叫“知己知彼,百胜百殆”!一般说来,对任何学生的教育,开始时措辞不要太激烈,处罚不要太严厉,要给自己留台阶,又特别是处理自尊心极强、叛逆性极大或胆汁质、抑郁质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注意细心教育。还有在公开场合、大型集会时,一般不要说过急的话,又特别是对初高中学生的敏感问题:因为人多的时候,人都特别爱面子,老师如果触怒了学生,他反对起来,也是很“火”的。另外,学生心情不好或情绪激动时,教师要避其“风口浪尖”,另找教育的良机。总之,教育要“细”,就要“细”到考虑教育时机,“细”到选取教育场合,“细”到找准教育切入的最佳角度!

三、刚柔相济

对于“刚性十足”的男女生,我们要以柔克刚;同时又要显示教师的威严,语调虽然不高,但语言很有分量,处理原则坚决不能更改,千万不能随意改变班规校纪中的违纪处理制度;至于处理的个别细节,可以商讨。该严厉批评要严厉批评,刚大张其鼓表扬要大张其鼓表扬,哪怕她多少学期都曾默默无言!哪怕她曾经大大地冤枉了你!对于某些犯了“惯犯”,即使他在一、两天之内有一点好表现,该私下表扬的就决不能拿到班上表扬!

刚柔是相对的,当违纪学生过分“逞强”时,我们要比他更强,特别是在气势上;对于没有多少突出表现的、或比较孤僻的、或长期默默无闻的、或破罐破摔的学生,老师应是一泓永远流淌不息的清泉,要以女性般的温柔逐渐融化他的沉默寡言,融化他心灵的坚冰,焕发他内在的热情!

四、因材施教

实际上,我们只要能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行为习惯、家庭背景或及时了解学生的意外情况,我们就能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或刚或柔,时刚时柔,有时旁敲侧击,有时敲山震虎,有时围点打援,有时大肆渲染,有时轻描淡写,皆是因教育对象不同,教育场合有异的“因材施教”!

五、正本清源

前面四点均是治标不治本,教师之所以有教育教学过度的行为,皆因老师的心中没真正地把学生当成“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灵”,没从真心关爱生命的角度去考虑、处理学生;同时与老师的思想素养没达到一定的高度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老师能时时警醒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心中始终流淌着爱护学生的股股清泉,始终做到“润物细无声”,多少教育悲剧、惨剧可以避免啊!学生之所以与老师对着干,有时确实是学生幼稚、不懂事、卤莽、冲动,不明确老师教育的终极目标;有时确实是“本性难移”;有时也确实是老师“爱”得不够、“爱”得不真、“爱”得不深!(这就是“本”和“源”)。因此,只要我们真心地爱护学生,而且一贯如此,一视同仁,那么过度教育就不会频频发生了。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我无论问她什么,她就是不吭声,有时真是急死人,但她成绩还可以,我想可能是乡下孩子没见过什么世面,见识少,不晓得起码的礼节吧,所以也没责备她。没想到,今年开学后不久,她就彻底改变了,每次看到我,都要主动打招呼“林老师好”。后来,她爸爸才说,可能是我帮助她的老表到九龙镇中读初一的缘故吧,因为今年招生政策特严,她老表不属于我们九龙镇中的招生范围,要到我们学校来读,就要原招生学校校长签字、盖章,又要接受学校签字、盖章,还要到县教育局办理学籍卡,而我免费的统统办好了,而且我还为很穷的她的老表争取到一个“免费教科书”的名额,所以她们全家都很感谢我,从中看得出我是真心“爱”她们家的!真没想到,这一举动,居然治好了她的“哑”症!

所以,只要老师树了“本”(爱护学生),清到了学生的“源”(幼稚不懂事),过度教育就彻底“死无葬身之地”了。

2006年11月15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小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萧月月点评:

教育本是一场非常庞大的工程,
百年树木,十年树人,
所以对于教育,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是天下有识之士的希望与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