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语言之发展势头正劲,我们的年轻人正在充分发挥他们的造词想象力,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乐此不疲。在网络上交流适当地使用犹能忍受,但出现在中小学作文中、出现在出版的书筹籍里,甚至出现成本的《网络语言词典》,这就令人担忧了。对此现象,我们有的语言文化工作者,不但没有忧虑,反而为之推波助澜,唯恐年轻人笑其赶不上时代潮流。然而文化的发展方向,正是依靠德高望重的文豪们掌舵啊,你们怎么不出面说话呢?一个受外国人景仰的国家,应该是有悠久的历史和严肃科学的文化,这两条是国家威望的根本啊。我国的文化部、教育部,对中国的文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应该是有能力把握的,而且是职责要求的。
对于网络语言的泛滥,窃以为有如下的弊端:
一、网络语言的泛滥会冲击中国语言文字的严肃性和破坏它美的内涵。
中国的文字,其音形义,皆源远流长,岂能随意游戏呢?固守陈规、限制创新自然不好,但是放任人人造词,是不妥的。中国的第三套汉字简化方案未能通过的原因,主要是它偏离本源太过,容易造成应用上的混乱。过去有的文人说中文是中国的结症,本人不以为然。
二、网络语言的泛滥,是对我国语言的不尊重。
有人说,网络语言的泛滥,是对中文的恶搞,斯言不为过。好端端的,用了上千年的通用词,有必要把它弄得面目全非吗?比如说,“这样子”用“酱紫”来说;“我”说成“偶”;“人”写成“淫”;“喜欢”叫“稀饭”;厉害叫“牛b”。这有必要吗?这算是有创造吗?这不低级吗?只有否认中国是伟大的文明古国的人、有自卑感的人,才会赞同这样的做法的。
三、网络语言,其实难以流通。
如果通篇文章都使用网络语言,试想有多少人愿意读它呢,又有多少人能读懂它呢?很有文化素养的人都会变成新的文盲,何况中国现在有很多人文化水平并不高呢?乐于用网络语言交流的人,其综合素质如何,大众都是心知肚明的。他们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语文水平的提高上,而不要受时髦的误导而耽误了自己文字功底的日渐培养。在规范的中文语言环境下,外国人要掌握中文已经非常费力了,他们求数于一本正规的中文词典,已经觉得很困难了,我们再多余地创造另一本只适用于本国的《网络语言词典》,不是人为地增加了他们学习中文的难度了吗?当一个国家的语言难倒了很多国家的时候,说明这个国家并不文明、并不先进、并不发达、并不友好、并不令人向往。一个连语言都不规范的国家,有谁还热衷于与这个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呢?试想,是不是这个理呢?
四、网络语言,其实并不文明。
我们现在有的人,成天热衷于制造语言垃圾,并借助于网络,得以高速度,大面积地传播,使千千万万的上网者上当受骗,很多人误认为某些网络词汇的一时使用率高就是妙语,竞将袭用,甚至有些有名的学者也予认可。这是不良现象啊!我们现在的成年人!难道我们愿意我们的子孙继承这样不伦不类的东西么?我们当父母的,有责任教导我们的孩子,什么是美好的东西,什么是应该抛弃和珍惜的东西。如果我们连这点都做不到,我们当这个父母,难道不内疚么?
五、网络语言,没有生命力
得不到大众公认的东西,注定没有生命力。把“再见”改为“88”;把“就是”改为“94”;把“哭泣”改为“55”;把“4242”当作“是啊是啊”;把“258”当作“谢我吧”;把“874”当作“扁人啦”;把“9494”当作“就是就是”;把“4242”当作“是啊是啊”;把“7456”当作“气死我了”;把“748”当作“其实吧”;把“847”当作“别生气”;把“987”当作“就不去”……等等。满纸通篇的数字,人眼一触,立刻头痛。这样说话为文,大众能接受得了吗?“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那是《红楼梦》的话,我们的这种文风,能有《红楼梦》的生命力吗?不用回答也自明白的。小孩在网上玩的把戏,我们成年人只可以称赞其聪明伶利,而不能把他们的东西编成字典来卖钱。
还有很多花样,如“扁”、“晕”、“眩”、“酷”……等等的使用,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的乱搭乱配来使用,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啊!
我们中国,自古及今,曾几何时,对祖国文化的不尊重、对祖国文化的自我作践、对祖国文化的“自宫”、对祖国文化的搞笑,达到这样的地步呢?
对于网络语言,我本人不是要极力反对它,也并非呼吁要扼杀它,我只想说,不能助长这种苗头,不能任其泛滥成灾,以保护我们中国的文化。
-全文完-
▷ 进入霞中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