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用事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物质丰富并不能带来人们精神家园的丰收。相反人们悲观地看见,即使在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中,他们也在感叹人的精神的匮乏。于是我认为这不是一群人的问题,而是社会思潮的方向甚至起点的偏差。在饥饿的年代,人们的目光在搜索食物,扮演着狩猎者的角色,在寻觅、等待、出击和守护之间书写着“吃人”的历史。当温饱落实以后,一部分知识分子不再满足情感表达而有了文字有了思想,开始把注意力放到了关注群体精神方面来了。结果发现:目前的知识界和大众对于究竟该构建出一种怎样的精神世界和道德秩序,认识较为混乱——
不用抬杠: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真的有钱了,再无知的爆发户也不敢夸口说他就拥有的一切。三岁孩童都知道,现在是个精神匮乏的年代!很多观点认为,我们现在缺少的正是某种宗教信仰,目前整体思想上缺少了一个引领大众的精神向度。只能说部分正确,并不完整:乌托邦的理想正渐行渐远,精神上确实有些空落落的找不到方向。但这只是个体感受,这种感受建立在一个普遍的群体思想的基础上,来路颇为正宗,毫无疑义。但是,这很可能只是一个借口。因为在没有借口的年代,一切也并不是那么叫人满意……那么,我们长期缺乏的究竟是怎样的精神资源?
一,古希腊罗马的理性主义
古希腊人认为:人不仅仅只有感觉,同时还有理智。人们不但能感觉个别的自然现象,也能理解普遍的自然规律,这就是人与各种事物之间的“理性”思想关系。
我们知道,现代科学的基础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古典理性主义哲学经过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斯多德就发展到了顶峰:“思辨地考察一切,把一切转变为思想”。这些理性主义的最终功能都是力图在用科学来解释世界。它对于人类的贡献在于:超越巫术、神秘权威以及传统的束缚,开始理性地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的关系。古希腊理性主义告诉人们:一切都应该经过考察,经过质疑,对于思想,不能规定界限!
与我国的思想界相比,中国的人文研究缺少在对于人类和宇宙、理性和非理性、感知与思辩等方面的争论和统一。一部“道可道,非常道”的老子糊弄了我们几千年,因为我们不需要去说,没有能力去说!用一句很俗的话说就是,真理越辩越明。不辩自然不明白,任由他说。理性主义的直接结果就是几千年以前西方就崇尚“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而国人讲究的是“孝道”,孝为大。至今我们在家长、老师、领导、权威面前,不敢大声喘气。
二,基督教的神本主义
三纲五常、礼义廉耻使我们远离了博爱和忏悔的这一较高的自醒境界和自觉追求。在人治的社会,没有神没有敬畏。人是完美的。可是事实上,人是有限的而欲望无限。基督神本主义说:上帝给了我们原始的罪恶,只有接受了基督,原罪才能洗清。这有点强人所难。不过,我们不习惯的是神在口气中那种凌驾的姿态。不妨想想,如果我们是完美的,我们要改变什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永远正确的。在基督的国度里,人们有共同的认识:了解自己是最艰难不过的事了,只有上帝能做到!上帝总是高高在上,咄咄逼人——这样的认识它使很多复杂的事情简单了……
我并不主张我们立刻就信奉基督,原因只有一点就足够了:没有任何一个宗教是建立在人的理性的基础上的,都有相当程度的迷信。即使这些迷信具有完整的体系和思想论证,也不过就是一种自圆其说,装神弄鬼罢了!正如著名的教父哲学家德尔图良的名言: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信仰——就是说,信仰是超越于理性的,荒谬的东西(比如上帝)正表明理性的无能为力和难以把握!
我感觉我们缺少一点神本主义精神,并非就是主张全民基督,更是反对“没有基督教就没有一切”的论调。那是一种病急乱投医的浮躁心理。基督教孕育了西方文明,但是,没有上帝的点拨,中华文明依然在历史长河中汩汩流淌、延绵至今。
三,西方的现代宪政文明
所谓宪政,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在宪法的授予范围内。最高的法律对一切权力进行限制。它所限制所约束的主要对象是国家或政府等权力机构而非一般国民。同时宪政的概念是与法治、人权、民主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215年6月15日的英国《大宪章》是世界宪政的源头,“王权有限,法律至上”是其最积极的意义。而真正对世界各国的宪法和宪政民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却是1689年10月23日提出的《权利法案》中最终确立的议会主权原则、分权原则、法治原则。即使今天广泛被大家津津乐道的美国式的宪政也都是基于此。由于英、法帝国的历史积淀,它们的宪政发展之路实际也就是权力与法律的不断妥协和抗争的较量,那权力正是来自国王。而美国则恰恰是在独立战争的背景下实现了他们最终的宪政。美国的宪法就是为了保障美国人民的民主、独立和自由。在美国宪法中不存在凌驾于宪法之上的绝对权力。不过,据我所知,在对待自由和民主的座次问题上,至少英美还是有区别的。但是法学界似乎普遍认为英国制度是最完美的。
斯大林对丘吉尔说,我打赢的战争,成了人民的领袖,你也赢了,却被人民抛弃了。丘吉尔笑到:我打仗就是为了保障人民有罢免我的权利。这个插曲帮助大家认识英国宪政的水平。要列举出我国历史上制定过的宪法是件很难堪的事情。我只举个例子,大家乐一乐:清政府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该宪法大概有以下三点比较重要:1、君主神圣不可侵犯;2、君主独揽统治权;3、臣民按法律有应尽之权利义务……
四,俄罗斯以东正教为脉搏的文化传统
东正教是基督教之一,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派教会,又称希腊正教。俄罗斯是个宗教大国,70%的人信奉。宗教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和文学,最终影响到俄罗斯的精神文化。东正教的最大特点就是保守性,直至后来的苏联诞生了反对宗教最坚决彻底的意识形态体系布尔什维主义,仍然继承了这一顽固自信的风格。乃至于关起门来建设自己的乐土,从不动摇。在俄罗斯人眼里,没有崇洋媚外的概念!
体现在这个文化传统下的俄罗斯文学可以诞生出一批诺贝尔奖得主蒲宁、索尔仁尼琴、肖洛霍夫、帕斯捷尔纳克,还不包括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翘楚“鲁、郭、茅、巴、老、曹”却连边也没有沾上(这样说也许很狭隘,在此不作解释也谢绝争辩)。如果说文学家是治疗精神疾病的医师,国外大师扎针插的是静脉,鲁迅扎的是动脉,救不了人,会死人的。
五,以五四新文化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西方先进文化的呼应。并提出了中体西用的纲领。不用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的最大意义在于至少这两个方面: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还在于知识分子的先知先觉。由此也体现出知识分子的领袖地位。如今,哪里还有这样敢为人先的知识分子?!正是那样一批知识分子,中国改头换面了,诞生了新中国。
六,中国本土内长期为专制思想所遮蔽的民间文化和儒家信仰
这似乎是有悖于第五条的:五四以前,整个中国纷乱,但是人们的精神向度是追求真善美德的,儒家的礼义廉耻信还有很有市场的,五四以科学和民主为主题,绝对地压倒了一切,现在回想起来,科学是时代潮流,无需人为的努力和追求,而民主则是再努力也难以实现的东西。五四运动割裂了传统,砸孔家店、文化革命更是将人们最后残存的一点的精神遗产也丧失殆尽了。孔子孟子老庄成了古董笑料,整个文化进程变得不伦不类!……这种反传统的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孰不知,那才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依托。虽然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缺少对人的关爱,但是那是被歪曲的儒家思想,所以我说中国历来真实执行的并非儒家而是法家兵家。孔孟的礼义廉耻信只是长久地游离在士大夫阶层以外的贫民之间,不是主流精神。正是由于五四的到来,发展科学的同时忽略了人的精神的解放。特别是近年来片面地理解和崇拜科学,忽略精神解放与重建的人文关怀,在传统向现代转型期间又是一味拿来,忽略了自己民族的“精神资源”应该是不断创生……
当然还应该有其他缺失。围绕在人类精神领域的各种矛盾,已叫我头昏脑涨,快神经了。那么是不是欠缺了这些所谓的精神,我们就不得已生存发展?我想一定不是!但是先驱李大钊先生在《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曾说:思想本身没有丝毫危险的性质,只有愚暗与虚伪是顶危险的东西,只有禁止思想是顶危险的行为。列举以上思索,供大家联想吧!
-全文完-
▷ 进入海子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