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优秀的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那是一件大好事,应击掌而赞,但若是为了几两小钱粗糙译书,使读者难于入目,这就有点难于忍受。
在这11月,到深圳的书店去看书,但见一些外国新近红起来的作家的书,翻译零乱,难读下去,当然我得先怀疑自己的阅读能力,没文化不敢说老外写的书不好看。找来我国众评论家大声叫好的耶利内克,看得我脑袋都涨起来了,暗叹好书就是让人看不懂的书。不过还是得批评,译者太肤浅了,单单是直译,我难于忍受去读这种书。
唉,都是经济惹的,出版商见外国某书火了,就卖下版权,借媒体的宣传功势,快速翻译推出市场,造就了一本本畅销书。我不知道,那些外国人的书,读者真的以为有那么好吗?书评人多是书商请的托儿,他们说的往往不真实。细心查看译者,一本书常常有两个或者三个人共同译成,每人分一部分,勉强组织成文了事,一本大部头也短时间完成,根本就不用适应我们的阅读习惯。
今日之翻译可以说是江河日下,越来越粗鲁,整个市面上都难于找到精工细译的名作,只能去怀念那些老一辈的译作家,他们翻译之严谨,连用词都要慢慢推敲,以求准确,尽量的使语言变得优秀,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水准。翻译是一次再创作,译者必需了解被译者国度的人文风俗,又得精通中华文化,比如说翻译西方的书,必须要对基督文化了如指掌,要不然翻译就会错漏百出。
好书是为读者服务的,大家都希望自己卖来的书不是废品,可以多读几次的,但译作太次了,就不得不要打假,要不然造“假”者与更会滥成灾。
可惜呀,敬业不如敬钱,看今日,诸多译作者虎头蛇尾,空有虚名,枉费了读者的一翻热情。但愿了,译者能行行好,多花点时间,把名人的著作翻译得像个名人写的书,读者们也会感激译者的大恩大德。
本文已被编辑[chen红叶]于2006-11-12 22:33:26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黄东添的文集继续阅读喔!